李曉雯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6)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和自學考試都屬于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發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7年到80年代初期,學歷補償階段。1977年黨中央決定恢復高考,被“文革”耽誤的一大批中青年參加了高考,由于錄取的名額有限,而考生群體十分龐大,導致很多考生沒有機會走進大學的殿堂接受高等教育,而國家需要有志青年來建設百廢待興的國家。1980年2月中央書記處指示:“為了促進青年人自學上進,應該訂出一個辦法,規定凡是自學有成績,經過考試合格的人,要發給證書,照樣使用,而且要認真執行”[1]。因此,各類成人高校應運而生,當時,成人教育承擔了普通高等教育無法完成的培養大量人才的艱巨任務,發揮了學歷教育的補償功能,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第二階段: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主要培養高考落榜生的階段。這一階段,成人教育仍然具有學歷補償的性質。普通高校尚未開始進行擴招,高等教育的資源還是不能滿足多數人的求學夢,大量的高考落榜生選擇了成人教育,當時無論參加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還是參加自學考試的學生,都具有非常認真的態度,有很多有志青年畢業后還考取了碩士研究生,繼續完成自己追求更高層次學歷教育的夢想,可以說,這一時期成人教育的學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
第三階段:90年代后期至今,終身教育階段。這一階段,普通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的注冊入學,高考落榜生逐年減少,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機構拉開了爭奪生源大戰的序幕,在這種情形下,成人教育不得不重新定位,尋找新的發展途徑。隨著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這些理念的逐漸深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成為成人教育的指導思想,成人教育應整合社會資源,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需求,在新時期更好、更規范、更有生命力地發展。
目前,自學考試總體規模明顯縮小,而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仍然保持著一定規模,自學考試由于通過率低于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而處于劣勢地位。同時,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由于管理不嚴、文憑的含金量不高,也出現了一些讓人擔憂的困境,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和自學考試發展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怎樣促進二者平衡發展,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現狀。
1.考生隊伍年輕化,在職人員偏少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服務對象應該是在職人員,應該滿足廣大在職人員繼續求學和提升自己的業務理論和實踐知識水平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數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招生的范圍主要集中在高考落榜生、中等教育畢業生、技術師范在校生等方面,而這些群體,大多是18歲左右,基本沒有從事工作的經歷,違背了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初衷,失去了它最基本的職能。現階段我國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主要有業余、函授、脫產等學習形式,2007年教育部下發了停止招收成人學歷教育脫產班的規定,江蘇省2009年對普通高等院校的成人招生進行了規范,取消了其脫產生的招生指標,只對成人性質的高校保留了部分脫產生的名額。其目的都是為了規范和引導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面向社會、面向在職人員、面向農村。
2.門檻較低,生源質量較差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要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全國成人高考,達到一定的錄取分數才能取得學籍。由于普通高校的擴招、民辦學校的注冊入學,現代遠程教育的興起,海外教育的競爭,為了滿足各類考生的愿望,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招生最低錄取分數線不同程度下降。江蘇省近年根據報考人數和考試成績劃定的最低錄取分數線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最低100出頭(總分450分)就可以錄取,可以說,入學門檻還是比較低的。由于錄取分數線的降低,生源質量得不到保障,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3.辦學專業特色不明顯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專業缺乏特色,表現在兩方面。第一,不同學校,相似專業比較多。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專業大多是承襲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專業目錄,根據市場的需求,大多學校基本上是扎堆招生,招生專業都十分相似,這樣勢必加劇生源的競爭。第二,專業的應用性不強,在專業設置上沒有凸顯成人的特性。由于生源中的在職人員很少,以及教學資源的匱乏,實踐課程很少,即使設置,執行的力度不夠,往往縮短課時,難度很小,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
(二)自學考試的現狀。
1.招生規模日益萎縮
上世紀9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發展迅速,1981年第一批考試,總人數才2686人,考試科目只有哲學1門,1987年達到了337萬人,1992年達到了557萬人,1997年突破了1000萬人,自學考試發展如此的迅速,不僅得益于嚴格的考試管理及良好的考風,贏得了廣大考生的認可,而且還得益于它的學習方式靈活,對學生沒有年齡和學習年限的要求,并且不像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存在入學考試,采取的是寬進嚴出政策。隨著普通教育的擴招,以及學生選擇學習途徑的增多,自學考試的發展出現了停滯狀態。它報考的規模峰頂出現在2000年,之后逐年下降,雖然在2004年有所反彈,但未改變大趨勢[2]。目前自學考試的發展必須創新,必須與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協調發展,尋找新的途徑,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
2.社會助學不規范
自學考試從創立之時,就確立了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體制。社會助學是幫助考生通過國家考試而舉辦的自學考試輔導,它是提高自學效率的重要舉措,使考生在短期內得到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文憑。但由于社會助學的費用,是根據輔導的課時數及內容,到省物價局進行審核和備案,這給助學的收費提供了空間,同時也給開辦助學輔導班帶來了經濟效益,具有創收性質,加之招生過程中,為了利益最大化,自學考試的社會助學出現了很多不規范的行為。自學考試社會助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少穩定的、質量較高的師資;零散無序;覆蓋面小,輻射力小;一些助學機構辦學思想不端正,只注重“創收”、“營利”,只“助考”,不“助學”[3]。
3.非學歷教育形式有限
由于自學考試的規模呈現萎縮態勢,近年來,國家對自學考試提出了“重視學歷教育轉向學歷與非學歷并重”的新思路。自1994年教育部考試中心推出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之后,陸陸續續將近20個非學歷證書相繼開考,考試人數快速增長,同時,相關自學考試的考試課程成績可以由這些等級考試來替代,在一定程度上使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之間相互融通,相輔相成。但是非學歷證書多數是計算機類、語言類等,缺少職業特征。在社會上,類似的證書很多,由于非學歷教育的市場不規范,魚龍混雜,辦證的機構繁多,行業的保護比較大,這種證書的競爭力還是非常有限,而且特色也不明顯,往往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
(一)理清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與自學考試的關系,明確二者的發展地位。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和自學考試二者的利益主體不同,如果缺乏統一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沒有資源整合,搞重復建設,形成不良的生源競爭,無法形成協調發展的局面。因此,當務之急是理清管理,明確二者的發展定位。所謂定位就是首先要回答為誰服務,怎么服務的問題。應該根據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和自學考試考試特點,區分二者的服務對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面向企業、面向行業,發揮“成人”的特點,對專業設置、學習方式進行創新和改革。自學考試應繼續發揚自身優良考風考紀的傳統,根據寬進嚴出的原則,面向在校優秀學生,發揮社會助考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和考試通過率。同時二者應該注重培養技能型人才,從普通勞動者的需要出發,進行專業設置。
(二)改革考試和考核。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還是“一考定終身”的考核體系,這顯然已經不適合時代和教育的發展。取得學籍之后,教育的過程和畢業就由成人教育機構說了算,各機構教育水平參差不齊,這種考核嚴重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勢必降低文憑的含金量。雖然自學考試有統一嚴格的結業和畢業標準,但考試結果唯分數論,這種終結性評價,忽略了學生的素質全面培養,所以也要積極探索開展綜合性評價,加強實踐環節的考核,做到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舉。
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都屬于繼續教育,他們在專業設置和考核上,必然會存在很多共同點,而且他們都是面向數以億計的勞動者,這為他們的共同發展提供了基礎。自學考試應該探索拓寬非學歷證書的考試種類,規范非學歷證書市場,構建學歷教育與非學歷證書互通互認的平臺。
(四)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與自學考試相互溝通。
一般講,通過自學考試在原有學歷基礎上獲得高一層次的學歷稱為銜接,如高職專科畢業接考自學考試本科,自學考試與其他繼續教育形式在學歷、課程之間的相互認可稱為溝通[4]。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與自學考試走到今年,已不是互相競爭,而應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關系,他們二者應該相互溝通。如應該實現成人高校、網絡教育的成績與自學考試的成績相互認可和轉移等。
[l]施謹,王賢民,王繼平.高教自學考試制度醞釀建立過程的歷史回顧[J].中國高等教育,1993(6):44.
[2]斯日古楞.從高校擴招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規模變化:1999—2007年實證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8):74-80.
[3]邵曉楓.近三十年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助學研究述評[J].職教論壇,2011(4):34-39.
[4]考試研究編輯部.自學考試制度30年反思:在發展中明確定位,不斷創新[J].考試研究,201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