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雷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2007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提出,我國注重社會公正、公平,首先從教育入手,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勢在必行,加強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是教育工作的手段。大學生資助問題的有效解決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重要作用,也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愛心起著現實作用。資助方式的合理化,有助于建立被資助學生的自信心、幸福感,避免損害學生的尊嚴。另外,開展資助工作,要從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入手,切實幫助有需要的同學,建立、健全誠信機制,物盡其用。
教育的大眾化使得很多學生受益匪淺,但新的問題出現在他們面前,高等院校的學費成了他們最大的負擔。
大多數高校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順應時代的趨勢,建立獎學金發放機制、助學金機制和勤工儉學機制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成績優良學生的一部分學費和生活費問題。還有部分高校和當地政府及基金會建立互助關系,給予經濟困難學生關心和愛護。
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問題,也在高校設立了各種的社會獎、助學金。各界人士成了基金會,包括成功人士個人對誠實守信、學習刻苦的大學生進行資助,盡量不讓貧困問題制約其本人的發展,影響高校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1.學院設立助學金制度。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有關文件精神,按照學生的家庭貧困程度將其分為A、B、C三類,切實根據家庭需要對其提供幫助。同時,學院還根據國家助學金資助形式及標準按照1000元,2000元,3000元三檔評定發放。保證公平公正,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我院成立學生資助工作小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認真負責學生資助工作,完善學院資助保障體系。學校還與宿遷政府成才基金、宿遷市福彩助學金等合作,致力于資助工作,江蘇省海協基金會東方集團資助12名宿遷學院學子。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覺到社會的溫暖,不再為學習擔憂,可以靜下心搞好學業。這也體現了我院“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宗旨。
2.學院建立獎學金制度。包括專業獎學金、單項獎學金、宿遷彩塑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的評定。我院2007年在獎學金方面投入的資金約達450萬元人民幣,用于獎勵本專業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彩塑獎學金是為了幫助家庭經濟困難、銳志進取的同學,每年評定名額35人,每人2000元。它是對綜合素質名列前茅的同學的肯定,對提高我院學生的學習成績、綜合素質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和個人能力。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評審委員會有專人負責,評定過程透明、民主,切實保證國家的財政撥款用到實處。我院07年向貧困生發放各類助學金包括國家助學金,省、市助學金和勤工助學報酬近680萬元。近期,學院設置了進步獎,用于獎勵學習不斷進步的學生,兩學期進步幅度大于或等于百分之三十的學生可以獲得一等進步獎,大于或等于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可以獲得二等進步獎,大于或等于百分之十的學生可以獲得三等進步獎。這些獎勵與學生平時在校表現掛鉤,促使學生以高標準、嚴要求要求自己。學院將會在畢業典禮上點名表彰考取研究生的同學,同時為他們頒發“求索獎”榮譽證書,給予2000元獎勵。以上的各種激勵措施,其目的在于為我院學生獎勵建立一個良好的獎勵機制,充分地調動各系部、各同學扎實穩步地開展校風、系風、學風建設的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完善自我、刻苦學習、立志成才的積極性。獎學金的設置不僅體現了物質獎勵,而且在精神上給予了學生鼓勵。從現實情況來看,我院獎學金覆蓋面廣,拿獎學金不是少數同學的“專利”,所以激勵著廣大同學,最終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助學貸款為大學生解決學費問題提供了保障。黨中央、國務院為實施科教人才強國戰略,開展助學貸款工作是加速人才培養,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根據國家和江蘇省教育廳下發的相關文件的精神,與中國工商銀行宿遷分行等建立合作關系,落實助學貸款的審核、發放工作。學院的助學貸款政策隨著大一新生的錄取通知書寄到每一位學生手里,學生助學貸款的申請額原則上不超過6000元,減輕了家長和同學的負擔。開學后,學校分發學生手冊,其內容包含學生資助問題的具體標準和評定方式,給予需要的學生一定的參考,僅我院建筑工程系就有200多名同學受惠。我院嚴格按照一定的標準發放貸款,在幫助家庭困難學生的基礎上注重教育成果,最大限度發揮助學貸款的作用。
4.勤工儉學是我院資助體系的又一措施。學校圖書館為同學提供多個兼職崗位,且工作時間富有彈性,既保證了學生的上課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工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可以賺錢補貼自己的生活費,減輕家里的負擔。目前,僅建筑工程系就有數十名同學勤工儉學,我院將繼續為經濟困難的同學創造勤工儉學的機會,讓更多的同學得到 “資助”。宿遷學院的人性化服務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鍛煉了學生的自理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同時,勤工儉學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增強了自信心,從而推動了學業的進步。
1.在資助過程中,要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大多數資助項目都需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校要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影響到這些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同時,要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培養自信心。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如勤工儉學是增強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學院盡量創造這樣的機會給學生,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意識。開展心理輔導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關注被資助學生的心理,避免這類學生減少與其他同學的交流而孤僻自封;學校要建立心理咨詢中心,服務于自卑心較重的學生。獎學金的作用是獎優濟貧,通過獎學金的發放,激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加努力上進,對自己的成績給予肯定,最終提高學生的上進心和自信心。
2.高校注重學生感恩教育和責任心的培養。高校注重資助工作,其最終目的是實現教育公平,培養創新型人才。人才首先要具備良好的道德風尚,懂得感恩,對社會及其他人有責任感。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回報社會,才能在自己有作為時幫助他人。學生接受了學校、國家和社會其他各界人士的資助,就要把資助用到好處,學校需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參與各項有意義的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與社會對接,保證學生的成長成才。我院重視學生感恩之心和責任心的培養,注重學生學業教育、責任教育,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學生有心回報社會,有能力回報社會。
3.資助工作要秉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等措施都是為了使學生能夠不用擔心學費問題安心地學習而設置的。宿遷學院充分發揮獎學金等資助公平的作用,確保獎學金在鼓勵先進、調動學生奮發向上的積極性方面的作用。在評定過程中杜絕平均主義,合理安排名額,獎助學金嚴格按照一定的標準獎優扶貧,學生按照實際情況填寫申請表,確保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有效性,我院嚴格調查信息的可信度,根據實際情況發放獎學金、助學金。資助工作注重公平、公正,促進教育的公平、公正,這也是關心民生大計的原則和方法。資助工作是一項非常具體而又有重大意義的工作,一定要從細節入手做到“應助盡助”,嚴格按照流程和標準,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給學生。
4.在評定的過程中著眼于學生誠信的培養。高校人數不斷增加,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數也在相應地不斷增加,據統計,每年通過困難認定的學生人數占全體在校生的30%—40%。這就使得貧困生的認定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任務越來越重。高校大多根據家庭情況調查表判斷學生是否需要資助,這就要求學生在填制家庭情況調查表時要誠信。為了拿到助學金,大學生中可能會出現“偽貧困生”,還有些同學可能會在勤工儉學工作中怠慢,甚至有同學會在考試中作弊取得獎學金。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同學缺乏誠信意識造成的。加強誠信教育,制定更嚴格的評定方法和資格認定標準,加強監督機制,發揮同學之間的監督,學校對同學的有效監督,以及建立明確的獎罰制度保證資助工作的有效性和謹慎性。只有誠信的人才能更好地追求真理。加強誠信教育就是要加強學習誠信、信貸誠信、獎懲誠信等建設,建立誠信價值體系,全面推進學生成長成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加強誠信教育不僅在學業上,更要在做人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加強誠信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
高校完善資助體系對社會、對高校、對大學生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社會來說,得到資助的同學更積極,更有上進心,更有可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科學的資助有利于使更多的學生接觸到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力資源,培養新形勢下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另外,資助工作對建立和諧社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確保社會的穩定和諧。對高校來說,完善貧困生資助體系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教育的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校園的和諧與穩定,促進了高校的平穩健康發展。資助工作對高校的教育來說,保證教育公平的實現,讓更多大學生有受教育的機會,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環境;推進素質教育,激勵大多數學生刻苦鉆研、艱苦奮斗,有助于高校的學風、校風的建設,同時也有助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積累科學文化知識,習得科學技術,幫助學生適應社會,也有助于學生服務社會。
[1]張科.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0.
[2]陳建香,王云海.高校學生工作科學化研究[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報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