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華
(玉環縣楚門一中,浙江 玉環 317600)
一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把默寫當成考查學生背誦的手段,大多數語文考試也用默寫題來考查學生的背誦。實際上,這樣的默寫很難促進學生的記誦積累。因為這種默寫從積累的量方面看,大多數教師只要求完成教材規定的量,最多也無非偶爾增加幾個篇段,考試又只能是抽樣性質的考查;而且這樣的默寫重在考查學生記誦的結果,不太會考查學生記誦的過程。
我認為,語文教材中明確規定要學生默寫的篇、段,總是占要求背誦篇、段的極少數,大概是因為即使學生熟讀成誦了,要默寫仍存在“識字、寫字”方面的困難。可見默寫難于背誦,但是,如果不再僅僅把它當成考查手段,而把這種偶爾為之的考查手段改變成為教學的一項常規訓練,那么在全面地考查學生是否達到課程規定的背誦量,尤其在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方面,其產生的影響應是積極且值得肯定的。
二
鑒于此,幾年來我開展了以默寫文言詩文為主,以一個學期為一個階段,對整個初中三年課程綱要推薦背誦的篇目實行“滾動”記誦的默寫訓練。
在每個學期的默寫訓練中,教師的指導大致體現在以下方面。
每學期一開學,就告訴學生本學期要求默寫的內容(將篇幅長的古文分為若干個單位)和各個單位的評分標準;默寫的內容包括前幾個學期要求記誦的經典篇、段。制成兩份表格:一份寫上全班學生姓名的“默寫通過表”張貼在教室里;另為人手一份“默寫通過評價表”,上面有每個內容三遍默寫的成績和日期記載表,還有 “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三個用文字評價版塊。
在新接任的班級里,講解默寫訓練的 “游戲規則”:(1)每個默寫單位以100分為滿分,達到60分算通過;(2)要求在一個學期內,所有規定的內容至少要通過一次;(3)每天默寫的時間安排在到校晨讀時,允許學生自行確定哪一天默寫和默寫規定中的哪內容,但凡是要默寫的學生,必須一進教室就向教師領取默寫用紙進行默寫;(4)內容默寫不及格的,允許重寫,直到及格才算通過,但每次默寫中的錯誤必須改正;(5)告訴學生必須保管好自己所有的默寫用紙,期末由教師給各人檢查核實并裝訂成冊。
教師當天批改所有的默寫內容,在兩份表格上登記成績和日期,把默寫用紙發還給學生。不定期地在課堂上作適當的簡短的激勵或點評。到了期末,把每位學生保管的默寫用紙收回來裝訂成冊,在封面寫上 “起訖日期”、“默寫總次數”、“改正情況”、“保管情況”等數據,請學生依據上述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學生完成后,針對學生的“自我評價”,結合教師平日的感受,給每位學生寫出評語。“教師評價”經學生同意后,讓學生將“默寫通過評價表”帶回家去,與家長一起完成“家長評價”。
三
這樣的默寫訓練,體現出長周期、重過程的特點,因而它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
從語文能力方面看可以評價學生讀、寫方面的部分能力。可以從錯別字看學生的識字水平、對詞義的理解乃至語感水平;從書寫的行款格式看他們的規范意識;從標點符號看他們平日誦讀中句讀和語氣的體驗與領悟狀況。這些方面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既是教師用來評價的依據,又是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的最好材料。與此同時,又可以憑借學生一個學期默寫通過的結果來評價他所記誦積累的量。
由于默寫訓練周期長,“滾動”的方式和由學生自行確定默寫日期、允許重寫的寬容,便于教師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根據學生默寫次數的日期分布來評價他能否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根據通過以后的“滾動”次數來評價他是否勤奮;根據一個默寫單位從失誤到通過期間的默寫次數來評價他的記憶力和毅力;根據對錯誤改正的狀況來評價他的認真和嚴謹程度。
這樣的默寫訓練用于評價大體如此。然而看似繁難枯燥的訓練,卻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帶來了他們多方面的變化,也讓我從中看到了默寫訓練的“養成”功能。
因為默寫的時間由學生自行決定,一次沒通過可以重寫,這樣的規定為學生創設了寬松的心理環境,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成就感。不少以往視默寫為畏途的學生,在這樣的默寫訓練中,即使他們屢次通不過,也不會放棄。如默寫最多的一位女生,僅《桃花源記》一課就默寫了8次才通過,這個學期要求默寫的27個單位她共寫了44次。臨近期末,她把44張默寫用紙交給我裝訂時,我看到的不是那種如釋重負的表情,而是充滿著自信的笑臉。我每天往“默寫通過表”上登記,把默寫用紙發還給學生時,無論在通過者的臉上,還是在圍觀者的臉上,總能看到這樣的笑意。正如一位學生在他的“隨筆”中所寫的:“寫完通過以后,總會有點說不出的激動與快樂。”默寫訓練讓他們在曲折的歷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又如在整個過程中我看到的那樣,兩個班的學生在期中總結時,普遍反映默寫訓練“形式自由,簡單的先完成,有一種成就感,增強了信心”。確實,這兩個班級中一些平時語文考試分數很低的學生,有時他們的默寫也能毫無差錯,使老師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把“默寫通過表”張貼在教室里,它成了學生們每天關注的一個“熱點”,他們眼里盯著,心中想著,嘴上互相鼓勵著。默寫訓練成了“陽光下的行動”,學生們自覺或不自覺地置身于班集體之中,再加上他們每個人都有默寫的甘苦的體驗和經歷,在默寫訓練中不甘落后也就成了他們自身的需要了,班級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你追我趕的局面。就如學生所說,在默寫訓練中,他們要“顧面子”,他們“不服輸”,默寫訓練“有競爭力”。實踐重于說教,再多的“思想教育”恐怕也是蒼白無力的,這也是默寫訓練帶給我的深刻領悟。
默寫訓練在培養某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也有很實在的用處。如前所述,該訓練在養成學生自主地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認真改正作業中的錯誤等方面所產生的正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另外,學生們在默寫時作弊現象大大減少了,這當然跟允許重寫有關,但更可貴的是他們懂得了“如果默寫時作弊,那就失去了默寫的意義”。又像要求學生務必保管好默寫用紙這一條,對于養成學生善于積累資料乃至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的習慣,也有好的影響。他們的默寫用紙基本上改得好好的,保管得整整齊齊的。要知道這整整一個學期努力,讓那些過去做錯作業就撕作業本,發回去的試卷再也找不回來的學生,有了多么大的收獲。
長周期的“滾動式”的默寫訓練,可以有效地增加學生的積累。學生們為了通過默寫,他們動腦筋改變讀書的方法。如一名學生寫道:“我背書時,通常第一步先明白古文的意思,只要把意思弄懂了,這就容易多了。然后,我再根據意義畫圖。比如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第一句,我就畫群山標一個①,意思就是這是第一句……繼而也學會了用預期來判別標點……閱讀時要身臨其境之感,這樣才可以體會詩人的心理和意境。”我不能不說他是在用心靈來讀書了,我有理由相信他絕不是在死記硬背,這樣的積累應該是有效的。
如此默寫訓練還有利于建立互動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每個學期上學的日子里,學校晨讀前半小時左右,教師在教室里恭候自愿默寫的學生,學生們或奮筆疾書,或閉目沉思,或成功、或失誤,但他們都處于興奮之中。教師穿梭其間,收收發發,其樂無窮。在默寫訓練中,學生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看到了老師的寬容和公正,還有老師為他們做出的努力;老師們也就感受到了自己在班級中有時甚至不用一句話,只要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就會得到學生們的響應,這種默契正是教師們長久追求的。
幾年來,實踐表明,這種默寫訓練為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評價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方面提供了一個參考,也為提高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的形成,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養成等方面構筑了一個操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