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聯芳
(金陵科技學院 人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8)
文學作品價值的實現不是以其完成為標志的,而是以讀者的接受為標志的。讀者對文學作品的接受則依賴于文學傳媒?!肮糯奈膶W媒體遠沒有今天多,只有口頭傳說、書寫傳抄、印刷出版、說唱演出等”。①在古代,讀者對中國古典詩詞的接受也可作如是觀。
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說:“……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手,拍按香檀?!敝赋隽嗽~初期的傳播主要依賴于“繡幌佳人”“舉纖纖之玉手,拍按香檀”而實現,聽眾在欣賞詞時可以全方位地進行(聲色俱進)。同樣,詩的傳播也離不開“繡幌佳人”。
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一日,三詩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俄而一伶拊節而唱曰:“寒雨連江夜入吳……”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睂び忠涣嬷幹唬骸伴_篋淚沾臆……”適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睂び忠涣嬷幵唬骸胺钪闫矫鹘鸬铋_……”昌齡則又引手畫曰:“二絕句?!敝疁o自以得名已久,因指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拜床下,奉吾為師。”因歡笑俟之。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河遠上白云間……”因大諧笑。
這就是著名的“旗亭賭唱”。當時,這種現象蔚然成風。詩詞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倚賴于人們的吟誦、傳唱,人們口耳相傳,詩詞流傳不已。但這種傳播受到時空的限制,當時不可能將歌女們演唱詞的場景錄下來,人們可以隨時欣賞,歌女們只能“巡回演出”,其中耗費的時間是很長的。
除了這種傳播方式外,詩詞也可倚賴于印刷業的發展。但一本詩集(詞集)印刷發行的周期相當長,而且成本相當高。這給詩詞的傳播帶來了很大障礙。
古典詩詞也可以以詞話、詩話的形式進行傳播。但詞話、詩話若是以紙質文本出現,人們在檢索起來受到限制,譬如,想知道對某一作家的評價,得瀏覽全書,這無疑是大海撈針。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播媒介日趨先進,這給中國古典詩詞的傳播帶來了一縷春風,中國古典詩詞將憑借網絡進行超越時空的傳播,從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吟誦古典詩詞的行列。
在搜索引擎google中以“古典詩詞網”為關鍵詞,搜索的結果不勝枚舉。由此可見,網絡作為中國古典詩詞的傳播媒體之一,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那么,網絡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傳播究竟起著什么樣的作用?筆者對此作簡要評述。
以往不管是憑借“繡幌佳人”還是憑借印刷,其傳播的速度都有一定局限性。而憑借網絡進行傳播,中國古典詩詞的傳播如虎添翼,其快捷度令人瞠目結舌。因為“網絡傳播不受印刷、運輸、發行等因素的限制,信息上網的瞬間便可同步發送到所有用戶的手中”。②這樣,詩詞愛好者便可以很快在網上檢索到自己喜歡的詩詞,等待的時間大大縮短。
詩詞文本可以制作成電子書(如PDF)在網絡上傳播,不但節省成本,而且節省時間,并且檢索起來非常方便,按照自己需要輸入作者或詩名或詩詞中的一句,即可立刻檢索出來。而如果是紙質文本,只知道詩詞中的一句,要檢索出對應的整首詩詞,則無疑是大海撈針。
如,http://poem.linyi.com/p/soft/list.php設置了六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鑒賞知識”,包括鑒賞理論、基礎知識、典故與意象、詩詞雜談等;第二個層次為“詩詞鑒賞”,包括先秦至明清以來經典詩詞的賞析性文章及多媒體鑒賞等;第三個層次為“詩人介紹”,按時代順序和姓氏順序排列;第四個層次為“詩詞集匯”,包括跨代總集、斷代詩集及主題詩集;第五個層次是詩詞軟件;第六個層次是站長作品。另外還提供了全文檢索。這樣,研究及閱讀中國古典詩詞極為方便。
再如,http://poetic.ayinfo.cn/gdsc/2qh/000.htm提供了秦漢至明清以來的詩集,按作者編排。人們如果想了解某個作家的作品,點擊作者,即可打開包含該作家所有作品的網頁;若想了解某位作家的某首詩,可以在“編輯”中找到“查找(在當前頁)”,然后輸入詩名,即可找到欲找之詩;如果不知道詩的全名只知道其中一句話,只需在“查找(在當前頁)”輸入此句詩就可很快達到目的。
網絡可以將圖片、聲音、畫面同時傳播,這樣,接受者可以更直觀地感知詩詞。比如,某一研究詩詞的專家發表了演講,可以在網絡上將其視頻材料上傳,這樣,詩詞愛好者可以下載下來,反復欣賞。
為了使古典詩詞的傳播更形象,可以針對其內容制作成Flash,然后,將Flash發布到網絡上,這樣,中小學生們可以看“畫”學詩,這種接受方法便于中國古典詩詞的普及。
再如,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室在網絡上發布了古代文學的教學資料(包括講義、課件、相關圖片及音像資料),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全方位感知所學知識。
在許多大型網站,如搜狐、新浪、一搜中中國古典詩詞也是一個重要的類別。人們只需輸入作者或詩名即可檢索到自己喜歡的詩詞。因為網絡傳播具有傳統傳播方式難以比擬的優勢:“凡是在數據庫中存儲的數據,網民只要動動手指,便可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根據自己的需求作隨意查詢”。③
喜歡中國古典詩詞的人不可勝數,他們分布在不同地區,甚至世界各地。有了網絡,他們可以超越時空,在網上欣賞同一首詩詞,互相交流閱讀的感受并互相探討。許多靈感都源自討論,在討論中人們的精神高度集中,對方的片言只語都可能成為自己靈感的刺激物。中國古典詩詞憑借傳統傳播方式進行傳播,讀者只是被動地接受,要想相互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則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在網絡中,“無論是信息發布者還是受眾,他們都是網絡媒介的共同使用者,有條件的受眾,即可以在網上接受信息,也可以發布信息”④,它向大家提供了種種暢所欲言的平臺,如BBS、聊天室、論壇、個人網站、電子郵箱等,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自己對某一詩詞的看法,或者對別人的看法提出質疑或認同,具有即時性、交互性的特點?!熬W絡傳播中的‘交互式’討論具有匿名性,在這種環境下,人的心理狀態會更接近他的‘本我’。”⑤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無需面對面交流,不用擔心對別人的質疑遭到別人迎頭棒喝。如葉嘉瑩先生這位詩詞研究的專家有個人網站,我們可以通過它來獲取葉先生在詩詞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和她探討某一方面的問題,非??旖?。通過聊天室探討某一詩詞則具有實時交流的優勢,而且針對同一問題,參與者之眾是傳統意義上的討論不可比擬的。
“網絡改變了信息組合方式,它的魅力在于將分布于全世界的圖文并茂的多媒體信息以超鏈接的方式組織到一起,用戶只要連接到一個網頁,在連接字上用鼠標一點就可以訪問相關的其他網頁”。⑥我們可以運用網絡超鏈接的優勢,進行古典詩詞的閱讀與研究,這樣,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適宜于專題研究。
“網絡時代之前,所有的公眾媒體都是自上而下的,都缺乏真正意義的民間基礎。網絡為社會公共空間的建成提供了可能性和現實平臺,使得公眾能以平等身份參與和分享信息”。“網絡的普遍性、公眾性和互動性,都比傳統媒體給詩詞帶來更好更多的機會。在前網絡時代,詩詞愛好者若不加入詩詞協會,大抵難有交流機會。網絡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態”。⑦
當前已有網站,如鐵血社區,專門開設了古典詩詞創作這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網友們發布自己創作的古典詩詞,這樣自然而然形成了良好的氛圍。大家可以較量技藝,找出差距,為了能迎頭趕上,重新研讀中國古典詩詞。這樣無疑促進了古典詩詞的傳播。
長沙舉辦了首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大賽以網絡投稿為主,占來稿總量的85%。此次大賽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僅大陸的詩詞愛好者投稿踴躍,港、澳、臺地區,以及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也積極參與。此次大賽投稿方式實行網站軟件、電子郵件、郵局信函、電話傳真、手機短信等所有現代通訊方式收稿。⑧
凡是有文學BBS的地方就能找到古典詩詞欄目,聊天室也成為網絡詩人每天即興吟詠交流的場所。其中以天涯詩詞比興、榕樹下的詩詞曲賦、中華詩詞網、國學網、中華國粹網、九天文化網最為鼎盛,此外還有數十家有名的詩詞論壇,聯都網就是一個專業的楹聯論壇。⑨
更有用網絡工具、填詞軟件等古典詩詞創作的手段?!短钤~專家組6》(軟著登字第047382號)是一個古典詩詞教學及輔助創作軟件,它在《填詞專家組》(2.07版,2002年發布)的基礎上,重新改寫創作引擎和創作界面,在自然化的填詞過程中,自動完成格律、音韻采集分析和智能提示,使詩詞愛好者遠離死記硬背詩詞格律的枯燥,輕松享有填詞作詩的樂趣。該軟件附有“在線格律查詢系統”。
對此種手段,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使古典詩詞創作成為技術活,喪失了詩的本質;有人認為這種方式事半功倍。大家為此展開激烈的爭論。這種爭論恰恰反映了人們以網絡為平臺探討古典詩詞的創作。
綜上所述,網絡提供了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古典詩詞的愛好者及研究者可以極快地獲取所需資料,可以暢所欲言,這樣,古典詩詞的傳播在廣度、深度上均得以開拓,從而,古典詩詞可以走向世界,人們資源共享,從不同角度研究中國古典詩詞,古典詩詞從此成為“寵兒”,萬千寵愛集于一身,煥發出奇異的光彩。網絡給予了中國古典詩詞一方開闊的天地,在這方天地里,中國古典詩詞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不因其年代久遠而失去魅力。它如同陳年佳釀,經久彌香。
注釋:
①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4.
②③④⑤⑥匡文波.網絡傳播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33,35,50,53,36.
⑦古典詩詞網上開花 年輕一代成為詩詞創作主力.中華讀書報.
⑧網絡讓古典詩詞走向復興.長沙晚報,2011-04-15.
⑨網絡讓古典詩詞走向復興.長沙晚報,201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