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玲
(湖南工業大學 包裝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的日益發展,商品包裝設計日益普及和發達,消費者主觀意識抬頭,包裝設計成為商品包裝行銷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成為銷售商品的一個利器,應當說包裝設計是商品的一部分,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每個社會有每個社會發展的痕跡和脈絡,體現并保持民族性是設計師的職責,創造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現代包裝設計是對傳統藝術的傳承和延續。
包裝是一個古老而現代的話題,也是人們自始至終在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從遠古的原始社會、農耕時代,到科學技術十分發達的現代社會,包裝隨著人類的進化、商品的出現、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逐漸發展,并不斷地發生一次次重大突破。從總體上看,包裝大致經歷了原始包裝、傳統包裝和現代包裝三個發展階段。包裝是商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沒有包裝的商品,其保護、流通、交換的功能就難以實現。[1]16世紀以來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19世紀的歐洲產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包裝工業的發展,從而為現代包裝工業和包裝科技的產生和建立奠定了基礎。
在當今社會中,現代商品包裝上所運用的元素越來越多。現代商品包裝上的傳統圖形的運用表現出種種不同的思維觀念,其有不同的表達方法、不同的表達特點,這些方面互相依存、互相滲透,最終成為一個完整體系,反映了民眾對理想、對未來、對生活的感悟。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各民族之間的風俗差異。要設計出好的商品包裝,就要了解、認識不同風俗下燦爛的傳統文化背景,使現代商品包裝更感親切,提升在包裝設計形象上對消費者的感召力。
“圖”在中華文化中是一個極為古老的重要觀念,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部落圖騰及當時器皿上的圖案。隨著社會的發展,它不斷演變、完善,構成具有多種美好祥和之意,同其他文化一樣,其發展與流傳是和民族文化的變遷融合密切相關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
對傳統圖形的研究不能單純從傳統圖形在包裝中的裝飾性作用入手,因為傳統圖形包含著相當多的文化啟示與民族文化精神,有來源于中華民族神話中的人物或生物,有取材于佛教文化的內容,有寓意吉祥的字或詞為圖案的內容,有以花木或珍奇野獸變化為裝飾的內容,等等。被歷代中國藝人稱之為“圖”的裝飾性藝術造型打破了行業束縛而形成的母題圖案,成為指導各行藝人進行設計造物活動的“藍本”。換言之,不管是哪種程度上的創新,都不能超越原有的文化內涵,具有民族特點的包裝設計才能具有世界性,具有藝術性的包裝設計才能贏得廣泛的市場。
傳統圖形在表達方法上要從包裝內容上創造動人情感,體現特定的情感趨向,形成具有強烈感染魅力的“包裝語言”,使消費者猶如身臨其境,獲得相應情感體驗,有以下方法。
2.2.1 直接表現法。指表現重點在于包裝物本身,包括表現其外觀形態或用途、用法等。最常用的方式是運用攝影圖片或開窗等形式表現。
2.2.2 間接表現法。這種表現手法是比較內在的一種技法,即為畫面上不出現要表現的對象本身,而借助于其他有關事物表現該對象。就產品來講,有些寓意無法進行直接表現,這就需要運用間接表現法處理,正所謂詩的功夫在詩外,設計的功夫也可以是含蓄而委婉的,進而喚起大眾的思維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接受。
不同的民族文化決定了不同的精神旗幟和審美需要,體現了各自的民族個性,正是這獨特的審美氣質和表象使包裝藝術的多樣性得到體現,呈現出永恒魅力[2]。我國包裝設計中傳統圖形的表現也一定具有其特殊性。
2.3.1 通過色彩闡述圖形。中國傳統色彩觀的形成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模仿外在天然色的自然因素,二是超越了客觀自然的政治性、人文性、民族性因素。色彩作為一種物理性現象與傳統文化觀念相關聯,發揮奇特功效應結合圖形,具有形象而準確的表達力和象征性,是一種比較率真的語言,同時也是富于暗示性的語言,不應程式化地應用,在包裝設計中不僅僅起到美化產品的作用,關鍵是能刺激人的視覺,體現產品內質,準確傳遞產品信息。其作為一種物理性現象與傳統文化觀念相關聯,被作為一種象征手段加以比擬,延伸擴展了它的內在特質,與其他事物相聯系。
我國傳統圖形的用色層次豐富,色相極多,唐岱在《繪事發微》中提道:“山有四時之色,青山艷活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洗,冬山慘淡而如睡。”可見中國傳統用色觀念偏重于心理感受,受到風俗習慣的影響,色依形生,形因色異,如綠色多寓意“萬年長青”、紅色多寓意“四季紅火”,出于表達熱烈的色彩、氣象考慮整體效果往往形成了一定的色彩傳統風貌。一些傳統包裝所采用的紅、黃色系表達了一種吉祥和喜慶,受到大家的喜愛。但是從實際包裝設計作品的需要考慮,為追求一種“寫意不寫形”的目的,要注重設計的整體效果,處理得比較含蓄雅致。
2.3.2 通過民間技法闡述圖形。利用傳統剪紙藝術、刺繡藝術、皮影藝術、年畫藝術、泥塑藝術、陶瓷藝術、雕刻藝術等表現圖形,例如荷包從前是年輕女子送給戀人的定情之物,而在現今,部分設計師將其直接運用為包裝物,或將繡制的圖案運用到包裝上。在合乎主題的基礎上深化或凸顯藝術形式能引起共鳴,達到形式與藝術的有機結合。
2.3.3 通過對圖形的意蘊綜合,解析運用圖形。這是重視對傳統圖形的運用,在承上啟下中將相通的文化鏈接點適當保留并發揚。包裝設計中的傳統圖形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符號”,它是設計者將信息傳遞給消費者的工具,實現文化信息的存儲和傳遞。當我們對一件藝術品做出反映或對它欣賞時,在我們看來是在傳達信息,所謂的意義就是人們為了明辨客觀事物間相互關系個性特征及其社會屬性,而人為地賦予客觀事物某種特殊含義,帶有明顯的抽象特征。
中國傳統圖形在現代商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要面向國際市場,以具有原創性、本土精神的設計作品推動中國包裝事業的發展,用高水準的參評標準啟發和引導現代包裝設計的新思維和新理念。包裝是產品的包裝,產品的特點和內容決定其包裝形式,而包裝形式也反作用于產品,傳統圖形在現代商品包裝設計中應用要體現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
在傳統圖案上,前人留給了我們豐富的文化遺產,有些圖案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寓意[3]。在商品包裝中無論是固定的圖案還是起裝飾作用的圖案,都表達了人們心中各種各樣的美好祝福。對于傳統的圖案的運用,首先是要有深層次的寓意。如月餅盒上的圓月象征中秋人團圓,蘋果象征平平安安,中國結象征吉祥如意,還有吉祥神,包括福祿壽三星、財神、喜神、灶王、月下老人等,是傳統觀念中幸福的使者[4],并且在造型上具有完整性和對稱性,這是我國各民族相對保守的體現。還有一些紋樣也極具民族風格的傳統文化色彩,如青花紋、彩陶紋、青銅紋等。傳統的吉祥紋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表達人們企盼吉祥幸福,追求和平富裕的共同心愿。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盡管包裝自古就有,但是商品包裝上所運用的元素卻是紛繁雜亂的,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傳統包裝元素,不斷地尋回那耐人尋味的傳統文化,尋求和探索更多的未被發掘的傳統文化底蘊,從而合理地運用到商品包裝設計中去,增加其形式美感。不同的風俗,不同的文化特征,正是各個民族、各個時代的精髓所在。我們要將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合理利用起來。現代商品包裝設計應汲取傳統藝術文化的優秀基因,在商品包裝中很好地體現出在悠久歷史中形成的傳統文化和藝術特色,也使傳統文化借助商品包裝傳播于世[5]。
[1]郁新顏.甲殼素/PHB非織造布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07,VOL28,(11):209.
[2]曹方,包裝設計實務,江蘇美術出版社,1999.
[3]李鋒,王智鴻.談我國禮品包裝的現狀.美術大觀,2007,(10).
[4]席彬.論禮品包裝設計的情感傳達.上海包裝,2008,(10).
[5]趙新偉.淺析現代節日禮品包裝設計中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現代商業,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