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南
(湖南科技學院 土建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園環境是指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產生影響的一切內外部因素的總和,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學校周邊環境和校園內部環境。優良的校園環境有利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成才意識和成才觀,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大學生養成求真務實、嚴謹求學的科學精神和態度,有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導向功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諧發展,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吸引力和凝聚力。
學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集中、最系統的地方,其目的性更明確,原則性更強。優良的校園環境不僅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而且有利于大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廣義上的校園環境可以分為校園周邊環境和校園內部環境,它們都對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本身構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及制約作用。
校園周邊的環境,主要包括校園周邊交通狀況、治安狀況,以及商業、經營娛樂場所狀況。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被繁華的交通所交織、包圍。大學生生活其中容易受其影響,主要會產生一種浮躁的心理,不能安心學習,從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大打折扣。此外,經常步入網吧、KTV、舞廳等場所,容易誘使大學生形成錯誤的消費觀和不良的行為,從而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分析,高校周邊環境不容樂觀,已經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校周邊交通狀況復雜。隨著高校擴招的大眾化和高校建設的規模化,高校周邊的交通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部分高校和繁華的鬧市區基本沒區別,這嚴重影響到高校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使得大學生的心態無法平靜,出現了浮躁的心理,間接地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二,社會治安狀況不佳。近年來,由于社會嚴打力度的不斷加強,部分不法分子躲藏在高校周邊,各類治安事件日漸凸顯,嚴重影響了高校的安全穩定和育人環境。第三,娛樂服務場所眾多。高校周邊最顯眼的景觀就是分布密集的各種娛樂、服務場所,如各種網吧、錄像廳、游戲室、桌球室、歌舞廳,等等。它們日夜開放,對大學生誘惑力很大。由此可見,校園周邊環境已經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壓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觀環境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第一,校園自然環境的影響。自然環境,主要包括校園的地理位置、樹木綠化狀況,以及河流湖泊等。一個地理位置優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校園能讓人精神愉悅,神情放松。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只具有現代化建筑而無綠色草木的校園環境會對大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質的形成產生何種影響。自然環境優雅,往往能襯托出校園人文環境的高貴典雅,使大學富有朝氣和自然之美。筆者通過親身經歷感到,自然環境優越的大學,往往其學生風貌是積極向上的,充滿了濃濃的文化氣息,思想品德素質也很高。因此,校園環境建設要尊重區域的人文氣象和地理特征,尊重和保護校區所在地的山水地貌和自然環境。
第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與道德自律境界的形成還有相當的距離,因此,制度的約束是必要的。正如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制度簡單地講就是一種社會交往規則。現代社會不管在哪里,都需要完備和健全的制度建設。尤其在高校,其意義更加凸顯。一所高校制度的完備與否、良性與否、公平公正與否,執行是否徹底、是否科學、是否人為因素干擾等,均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優良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造成一定影響。目前在很多高校都存在著人為干擾制度,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力,公信度不高等問題,如有的教師對學生區別對待,考試時無原則加分、送分、憑禮品貴重給分等,有的管理人員服務理念差、服務意識不強,對學生態度粗俗,橫挑鼻子豎挑眼,引發學生信任危機等,都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影響和制約,不利于大學生優良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質的形成。
第三,人際關系淡漠。人際關系是人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互相理解、相互尊重、相互認可、相互包容的關系。高校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干群關系等,其中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是高校中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校園精神環境的重要體現。筆者認為,人際關系對群體氛圍的形成至關重要。關系融洽,則個體之間相互理解、包容、尊重和信任,有利于事業發展和共同進步;反之,則影響和制約個體成長和優良品質的形成。據筆者調查發現,認為高校師生關系融洽的僅占32.16%,冷漠的占48.92%,其他占18.92%。這說明高校師生關系淡漠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一所高校的師生關系融洽,那么大學生在上學期間直至畢業后一直能夠表現出極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較好的人際關系;相反,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困難。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周邊環境變得日益復雜起來,尤其以網吧、美容美發店、酒店、出租屋等各類經營網點的出現最為典型。大部分都能做到合法經營,但也有部分是非法經營的。這些經營網點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正常上課秩序,而且讓他們從一開始就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和被人伺候的錯誤價值觀,對大學生的未來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因此,必須切實加強高校周邊不良環境的整治工作。
第一,加強對經營網點攤主的教育管理工作。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法律法規知識教育、經營規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自我教育和社會教育。所謂自我教育過程就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書籍、網絡等媒體,促進和引導攤主們進行自學的過程。這有助于攤主對自身行為的內省和反思,對于規范經營秩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重要導向作用,然而必要的社會教育也不可或缺。所謂社會教育就是政府部門通過組織各攤主定期進行集中學習。該教育方式對攤主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教育,對高校周邊環境的改善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二,通過職能部門來監督、查處高校周邊具有不良影響的經營網點,不斷優化校園周邊經營環境。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政府部門協調配合,切實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規范經營秩序,對不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服務項目要堅決停業整改或關閉,不斷建立和完善有關整治和優化高校周邊環境的規章制度,讓執法部門在管理和查辦過程中有法可依。
第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校園環境建設必須充分體現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的需要,能夠承載學校厚重的歷史文化傳統,充分展現現代大學的人文精神,體現現代大學的氣質,為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應始終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環境育人四位一體的內在統一,促使大學生形成優良品質、提升審美情趣,促進全面成才。
[1] 楊金廷,郝南.高校德育環境的作用機制分析與構建[J].河北大學學報,2001,(2).
[2] 徐艷梅,姚瑤,張衛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的建構與發展理念初探[J].平原大學學報,2008,(4).
[3] 楊業華,劉紅霞.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問題研究綜述[J].理論探討,2004,(5).
[4] 趙子林,陳麗榮.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新探[J].天府新論,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