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芳
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SSS)是由于鎖骨下動脈或無名動脈近端狹窄或閉塞,導致其遠端管腔、患側椎動脈內壓下降,當血壓低于椎-基底動脈壓力時,血流由于虹吸作用由健側的椎動脈通過基底動脈進入患側椎動脈,從而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癥候群[1]。其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等。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6例SSS患者的超聲影像特點,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SSS的診斷價值。
1.臨床資料:本組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齡22~74歲,平均52.7歲,病程7 d~2年,平均7.5個月。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暈21例,頭痛17例,惡心、嘔吐15例,共濟失調6例,患側上肢麻木伴無力12例,兩側血壓不對稱6例。26例患者均表現為臨床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2.方法使用GE-LOGIQ P5超聲檢測儀,探頭頻率7~12 MHz線陣探頭。使用3.5 MHz凸陣探頭探測鎖骨下動脈及無名動脈。所有患者取平臥位,頭略后仰,偏向一側,充分暴露受檢側頸部。常規檢測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椎動脈及鎖骨下動脈。多普勒血流檢測角度≤60°。測量血管內徑、內中膜、血流速度、阻力指數及搏動指數等參數,觀察斑塊的發生部位、數目、形態、大小及回聲特點,觀察血管狹窄的位置、部位及程度。所有患者均由熟悉血管解剖的超聲檢查者完成。
3.診斷標準[2]根據患者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將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分為:竊血Ⅰ期(VA收縮期有切跡);竊血Ⅱ期(VA雙向血流即收縮期反向舒張期正向);竊血Ⅲ期或完全盜血(椎動脈血流完全反向)。
1.26例患者中表現為后循環缺血癥狀的15例,包括頭暈、眩暈、暈厥、視野缺損,患肢活動后加重;患肢缺血癥狀7例,包括患肢疼痛、麻木、發涼、活動后易疲勞等。
2.超聲診斷左側鎖骨下動脈狹窄或閉塞17例,右側9例,其中2例行DSA檢查證實為鎖骨下動脈重度狹窄,并行支架置入術治療,6個月后隨訪盜血現象消失。26例患者中,Ⅰ期竊血10例,Ⅱ期竊血12例,Ⅲ期竊血4例。I期竊血時,CDFI未出現明顯異常血流信號;PW示患側VA血流頻譜于收縮早期呈短暫的負相,收縮中晚期及舒張期呈正相,患側BA血流頻譜未見異常。II期竊血時,CDFI示患側VA在每個心動周期呈紅藍交替出現;PW示患側VA血流頻譜于收縮期呈負相,舒張期呈正相,患側BA血流頻譜于舒張期呈反向血流速度減慢;Ⅲ期竊血時,CDFI、PW示患側VA的血流方向在每個心動周期與同側CCA相反,呈正相血流頻譜。
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病理基礎是鎖骨下動脈起始段及無名動脈近心端狹窄,使遠端管腔壓力下降,當低于體循環壓力的10%時,血液可因虹吸作用由健側椎動脈通過基底動脈進入患側鎖骨下動脈和上肢動脈。從而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區缺血癥狀[3]。該病男性多于女性,左側多于右側,這是因為左鎖骨下動脈通常直接由主動脈弓發出,走行比右側長,口徑比右側小,并且在左鎖骨下動脈起始處所成的角度較銳,容易形成湍流,從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因此,鎖骨下動脈竊血的發生與解剖學及血液動力學特征關系密切[4]。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血管檢查方面具有獨特的優越性:二維超聲能夠觀察血管內膜,管腔狹窄、閉塞或有血栓、斑塊等回聲;彩色血流顯像可見鎖骨下動脈狹窄處為五彩鑲嵌彩色血流,完全閉塞時,閉塞處可見彩色血流中斷,并且可以觀察椎動脈的反向血流情況;脈沖多普勒觀察雙側椎動脈的頻譜形態及正向峰值流速。依據鎖骨下動脈竊血程度的不同,患側椎動脈逆轉時的血流方向及速度和頻譜形態均有所不同。本組患者中,I期竊血患者CDFI推動脈內未見典型的反流圖像,輔行PW顯示椎動脈頻譜收縮早期切跡,囑患者作強烈的上肢運動后再次行CDFI檢查,結果顯示出較為典型的反流圖像。其原因可能是運動后椎動脈反向血流加速,血流頻譜發生改變。本研究經超聲診斷左側鎖骨下動脈病變17例,右側鎖骨下動脈病變9例,其結果與臨床相符。因此,我們認為二維超聲有助于對SSS的病因學診斷。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簡便無創、圖像直觀、可重復檢查的特點,并且能夠動態觀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可作為目前診斷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的首選檢查方法。
1 姜玉新,王志剛.醫學超聲影像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56.
2 高山,黃家星.經顱多普勒超聲(TCD)的診斷技術與臨床應用[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207.
3 李向東,姚蔚,韓國茂,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的診斷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12):1481-1482.
4 孫麗萍,劉潤秋,唐杰,等.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椎動脈多普勒頻譜特征與鎖骨下動脈狹窄的關系[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8,24(12):1923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