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在婦科臨床中,子宮囊腫屬于一種良性腫瘤,較為多見。該病在各個年齡段均有出現,但集中在中青年群體。子宮囊腫的病情進展較慢,早期患者一般無顯著臨床表現,僅有部分患者會伴隨腹部可觸及包塊與陰道出血等癥狀。因而,容易因為對疾病的忽視而延誤治療。故而,女性群體應定時進行婦科檢查,若有子宮囊腫的提示癥狀,則需立即就醫。目前,醫學界尚未完全探明該病的發病機制,臨床中多采取手術方法進行治療[1]。為研究當前臨床中針對子宮囊腫患者采用的常見治療方案,為該病的診療提供必要的參考與借鑒,本文選取我院于2010年3月份至2011年3月份收治的124例子宮囊腫患者,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重點觀察我院采取的治療方法,研究其療效,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我院收治124例子宮囊腫患者,其既往經期的節律與經量均正常,且均無痛經史。患者以往的婦科檢查資料顯示,子宮大小正常,宮頸出現中度糜爛;在子宮左前方按壓,可感覺到約五立方厘米大小的囊腫,未出現顯著壓痛。患者初期未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偶爾出現輕度的腹部墜脹,且該癥狀與患者的日常飲食、日常活動之間無顯著關聯,患者未出現惡心、嘔吐、畏寒、發熱等癥狀,因而未及時檢查與確診。我院收治患者后,進行B超等相關檢查,發現宮頸中度糜爛,心肺聽診為出現異常,腹部未出現反跳痛與壓痛;在子宮內部可以捫及囊腫,大小約80-120立方厘米。實驗室檢查的結果證實,血常規正常,肝功腎功皆正常,癌胚抗原平均值為0.61μg/L,甲胎蛋白平均值為2.421μg/L。
我院在收治患者后,及時進行相關檢查,確定患者的病情。隨后依據患者的病情進展,對部分患者進行硬化治療,并要求其口服米非司酮,對另外進行手術治療。方法為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然后利用腹腔鏡設備探查患者子宮,在子宮體內部發現囊腫病變,囊腫外壁薄而透亮,呈現長橢圓形,子宮雙側附件的外觀則未出現明顯改變。在探查術后,對患者進行子宮囊腫剝除術,同樣是借助腹腔鏡進行。術中,將腹腔鏡的鏡頭放置在套管內,依據標本的特點控制切口大小,換用管徑更合適的套管,將囊腫取出后需要將其送至實驗室,進行快冷凍切片處理。然后,沖洗腹腔,充分止血,最后縫合腹腔。切片檢驗結果呈現惡性則需及時進行開腹術,避免出現癌癥轉移[2]。
我院收治患者后,通過對病情的觀察分析,決定進行硬化治療或者腹腔鏡手術,治療后患者恢復良好,均康復出院。我院進行隨訪,未發現復發病例。11例出現輕度經期異常,無其他顯著并發癥。
子宮囊腫有先天性與后天性之分,先天性囊腫符合以下特點:囊腫部位的內壁由柱狀上皮組成,且部分包含子宮內壁;囊腫與子宮腔室之間無連通;囊腫上皮內部可有或無纖毛,呈現低乳頭型/平坦型[3]。子宮囊腫患者在初期常常無典型癥狀與體征,易于導致患者對病情的忽視,延誤治療,甚至由良性轉為惡性,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重大威脅。針對子宮囊腫,醫學實踐發現,應用藥物一般情況下只可以收到部分療效,無法真正治療子宮囊腫,因而部分治療人員采取藥物方法。要求患者應用米非司酮,同時在陰道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將囊腫內部液體抽出,隨后注射無水乙醇進行硬化治療。手術治療在臨床領域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傳統術式是開腹術,此種手術有著一定的劣勢,易于在術中導致囊腫破裂伴隨囊液流散,易于導致腹腔粘連甚至不孕等術后并發癥[1-2]。近些年來,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診療手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腹腔鏡及其相關術式的應用進一步得到推廣。這一新型治療手段,相較傳統術式,具有術中創口小、并發癥少的優勢,因而得到很大應用。我院在收治患者后,首先進行相關檢查,分析患者病情特點,對病情進展較慢且程度較輕的患者進行硬化治療,對需要手術且無腹腔鏡手術禁忌證的患者施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完成后,所有患者均恢復良好,均康復出院。我院進行隨訪,未發現復發病例。11例出現輕度經期異常,無其他顯著并發癥。經過本文研究,得出結論:針對子宮囊腫這一病癥,應該對病情進行及時分析,采取硬化治療或者腹腔鏡手術,盡早去除囊腫病變,維護患者健康。上述療法的臨床效果十分良好,術后并發癥少,適于得到更多的推廣與應用。
1 劉秋紅,李劼,鄒放軍,等.子宮囊腫1例[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12):919-920.
2 王竹輝,張曉蓮,李慧.子宮畸形合并子宮囊腫一例[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2,16(4):120.
3 馮旺琴,崔竹梅.先天性子宮囊腫誤診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4):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