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要蓮
瘧疾是瘧原蟲寄生于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經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感染。于夏秋季發病較多。間日瘧多起病急,復發者尤然。典型發作分為:發冷期、發熱期、出汗期。治療原則:寒顫時注意保暖、大汗時及時使用毛巾擦干,隨時更換汗濕的衣被。營養支持、觀察藥物副作用。這一切都需要大量護理工作。本例患者入院后經過抗瘧、抗炎、脫水、吸氧等措施及實施整體護理后病愈出院。
患者,女,52歲,2009年1月30日無任何誘因出現寒顫。發熱體溫38.5℃,外院診斷為上感,給予對癥治療。2月2日發熱寒顫加重,伴頭痛、惡心、乏力、咳嗽。查瘧原蟲陰性給予抗炎、對癥治療,自覺癥狀無好轉。2009年2月22日早晨再次出現寒顫、發熱,體溫39.7℃由家人送來醫院,查瘧原蟲陽性。2008年8月在緬甸曾患瘧疾,自購氯喹片口服后好轉。門診以“瘧疾”收住入院,醫院立即與疾控中心聯系。入院時體溫40℃即給予雙氯酚酸鈉半粒塞肛,冰枕,溫水擦浴,吸氧及靜脈輸液等治療。市疾控中心復查血瘧原蟲片,確診為間日瘧。經抗瘧、抗炎、脫水、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嚴格記錄出入量對癥等治療措施。病程中注意翻身、拍背,4小時測一次體溫做好皮膚護理,密切觀察有無黑尿熱的臨床表現。21小時后患者體溫正常。6天后治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發熱的護理。①觀察發熱的程度及伴隨癥狀,每天測體溫6次,高熱時隨時報告醫師。②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③寒顫時給予保暖,防止外傷;高熱時給予溫水擦浴、冰枕降溫措施。出汗后及時用干毛巾或溫濕毛巾擦干并隨時更換衣被,避免受涼保持皮膚干燥。
(2)保證營養供給。由于患者發熱需要臥床休息,食欲減退,對此我們要為患者做好口腔護理,選擇給患者進食流汁或半流質飲食,到恢復期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注意補充水分,不能進食者給予靜脈補液。
(3)呼吸道護理。患者高熱、多汗、食欲減退、營養不良;臥床休息、痰粘稠不易排出肺部易引起感染。對此我們要為患者補充營養水分、勤翻身、拍背、霧化吸入。
(4)潛在并發癥-黑尿熱的護理。①密切觀察有無黑尿熱的臨床表現,如突起寒顫、高熱、腰痛及醬油尿、排尿刺痛感以及嚴重貧血、黃疸、蛋白尿為特點。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②嚴格記錄24小時出入量。保證尿量每天不少于1000毫升。
(5)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從發病至診斷時間較長,高熱、頭痛,抗瘧藥必須等疾控中心人員送來等因素。病人表現煩躁、焦慮。醫護人員應利用給患者做檢查治療護理時間對患者進行適當的解釋與心理支持,多與患者溝通,告知患者疾控中心人員與醫師正在積極共同制定治療方案,馬上就可以用上抗瘧藥。在此期間及時給予補液,做好高熱護理。囑患者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同時加強衛生宣教等方法。保持患者情緒穩定,及時滿足患者的心里需求,讓患者從心理上配合治療。
(6)隔離措施。將患者安置在單人病室,掛好蚊帳,限制探視人員,按蟲媒傳染病做好隔離。室內每日紫外線消毒,每次30分鐘,消毒時注意遮蔽患者眼部。地面、墻壁、床旁桌、椅用含氯消毒液濕式淸掃擦拭。
(7)出院指導。隨著患者病情好轉,身體狀況恢復,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出院指導。①有蚊季節正確使用蚊帳。②在野外工作要采取滅蚊措施。③患了瘧疾要盡快控制,給予根治,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登記、管理和追蹤觀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