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堂 王明珠 安玉平
我院自2004年6月以來在結腸鏡下對80例大腸息肉應用微波治療儀行灼燒治療,并于術后6個月進行隨訪復查,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80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齡20~74歲,平均54.3歲。
1.鏡下所見:單發息肉48例,多發息肉32例,息肉直徑1.0~2.5cm,左半結腸38例,直腸25例,橫結腸17例。除有蒂息肉3例外,大多數息肉為球形、半球形。
2.組織病理學檢查:炎性息肉40例,增生性息肉20例,腺瘤型息肉20例。
3.治療方法:電子結腸鏡為富士EC-88WM型,微波治療儀為TJGW-92C-D型,工作頻率為(2450±30)MHZ,腸道準備后常規進鏡,發現息肉后,將其調整到鏡前2cm處,經活組織檢查孔插入微波天線,使息肉局部氣化或凝固變白,甚至脫落,對于亞蒂及廣基型息肉,采用"預部黑灼法"與"熨烙法",長蒂型息肉為避免治療中損傷腸壁,設法轉動體位使息肉吊于腸腔中,在蒂基底部采用多方位“灼燒切割法”至息肉萎縮變白或脫落為止,多枚息肉亦可逐個治療,燒灼深度高于正常黏膜面1~2cm為宜,術后3d內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大便通暢,食少渣、易消化食物,禁止刺激性食物。
80例大腸息肉經1次治療消失者為50例,兩次消失者為26例,三次消失者為4例,6個月內進行復查,無再發。
大腸息肉是消化道的常見病,分布范圍廣,息肉易出現癌變,特別是腺瘤樣息肉[1]。因此應早期治療。經內鏡微波治療大腸息肉是內鏡和微波技術相結合的一種高新技術,其原理為將微波天線探頭接觸息肉時,息肉內水分子和血液分子將隨著在頻率2450 MHZ的微波場作用下,由分子間的高速震蕩和摩擦碰撞瞬間產生高溫達到氣化息肉的目的,它可應用于各種息肉,對于廣基或難以圈套電凝,血管壁腫脹,管腔變窄,內皮細胞破壞等,導致凝固性血栓形成,達到止血作用,故在治療中罕見出血或穿孔,術后潰瘍按急性潰瘍處理,多于1個月左右完全愈合,另外微波治療安全,即使碰上腸內易燃氣體也不易發生爆炸[2]。
本組80例大腸息肉經1次治療消失者為50例,兩次消失者為26例,三次消失者為4例,6個月內進行復查,無再發。故微波治療無痛苦,并發癥少,較激光、電凝、電切安全,且小息肉治療無需住院,易被患者接受,操作簡單,療效確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吳志強.內鏡診治大腸息肉394例結果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9,16(3):175.
2 喬維臣,張振榮,楊秀榮,等.內鏡下微波治療大腸息肉的療效觀察?J?.中國消化內鏡雜志,2003,20(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