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方方
近年來,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有顯著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了臨床的常見病,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引起的并發癥較多,如腦出血、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老年患者致殘的主因,并且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嚴重危害人群的健康生活[1]。
現在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種類較多,而鈣離子拮抗劑是我國高血壓患者應用較廣的藥物之一,而氨氯地平是新一代的長效降壓藥,屬于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此藥的血管選擇性較強,直接作用于冠狀動脈及周圍血管,有效改善心臟供血及全身血血管,臨床上主要用于心絞痛及高血壓,此藥作用時間長,副作用少,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
本實驗旨在觀察4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用氨氯地平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研究對象:在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間,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標準收治原發性高血壓患者40例,及在未服用降壓藥的情況下,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mm Hg,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及有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如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及惡性腫瘤等,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26~75歲之間,平均年齡55歲,患者均屬于輕中度高血壓,病程2~25年。
2.治療方法:本實驗采取前后對照的實驗方法,入選患者在實驗的前兩周,開始停止服用一切影響血壓的藥物,并在實驗開始時采用立式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坐位血壓,服藥前測量非同日血壓3次,均在同一時間,取坐位測量右上臂血壓,測量前休息5分鐘,取平均值作為治療前血壓,患者均口服氨氯地平片5mg/d,治療期間前兩周,每天測量血壓兩次,10例患者血壓變化不大,加量至10mg/d,治療兩周后,每周測量血壓三次,治療觀察三個月,在最后一周,每日測量血壓2次,均在同一時間,取坐位測量右側臂,取平均值作為治療后血壓,在治療的同時觀察患者的心率、心電圖及服藥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
3.療效判斷標準:參照《心血管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關于高血壓療效的判斷標準:①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至正常,或者至少下降≥20 mm Hg;②有效:舒張壓雖然沒有下降大于10mmHg,但降至正常,或者下降10~19 mm Hg或者收縮壓下降超過30mmHg;③無效:治療后未達到上述療效的。
1.降壓療效:40例患者堅持服藥3個月,其中有10例患者血壓控制不理想,加量至10mg/d,治療前后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有明顯的降低,具體見表1所示。治療前后血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顯效有32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達95%。

表1 治療前后的舒張壓及收縮壓的比較
2.不良反應:治療的4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如面色潮紅、頭暈、心悸、失眠等,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自己逐漸緩解,并未出現嚴重的并發癥。
高血壓是一種終生疾病,目前沒有一種治療方法可以使其完全治愈,所以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藥,選擇長效安全的降壓藥就顯得特別重要,目前我國制定了好幾套的降壓方案:如利尿劑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用藥治療;或者是ACEI類與鈣離子拮抗劑聯合使用;還有就是β受體阻滯劑與α1受體阻斷劑聯合使用。而氨氯地平是二氫吡啶類的鈣離子拮抗劑,與其他藥物相比,其半衰期較長,作用緩慢,療效持久,可以維持30個小時左右,一天口服一次即可,并且對血管的選擇性更高,主要擴張冠狀動脈及全身血管,達到降壓的目的,并且減少血壓的波動,一旦血壓波動幅度過大,會帶來心血管的風險,如突然的猝死,卒中及心臟病發作等。
氨氯地平的主要作用機制為選擇性的作用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鈣離子通道,阻止鈣離子內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擴張血管,以達到降壓的效果,其特點是降壓速度快,敏感性高,同時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并且可以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有效緩解心絞痛等癥狀。
有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通常有晨起高血壓的現象,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夜間低血壓到清晨血壓突然升高的癥狀,心腦血管事件與夜間血壓升高關系密切。目前的降壓藥多主張采取24小時血壓平穩控制,避免血壓大幅度的波動,保護靶器官。且要求降壓藥的副作用要少,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再做一個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實驗,這樣可以更好的評價氨氯地平在降壓過程中的優勢。本實驗證明氨氯地平具有療效持久,半衰期長,口服方便,不良反應較少等優勢,而且制作成本較低,是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的理想藥物。
1 王海裕,王藝玲,雷葉青.硝苯地平控釋片與非洛地平降壓療效及其對心率影響的比較?J?.海南醫學,2007,1(85):122-12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J].臨床藥理學雜志,1988,4(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