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雷
腎臟可被看作是循環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個完整的系統里,心血管功能調節和腎臟功能調節有著密切的關聯,如果患者表現有腎功能不全和衰竭也就會影響到心血管的功能,也是導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后者又進一步損壞腎的功能。反之,心力衰竭也可影響到腎功能,引想急性或慢性腎衰竭,進一步導致心血管情況的惡化[1]。
腎衰竭是心力衰竭常見的并發癥,腎功能的減退又與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及死亡率相關,有關研究表明,肌酐清除率每分鐘每下降10%,4年的心性死亡率就增加25%。正常情況下,休息狀態時血液的17%~24%分布在肝臟,15%~19%分布在腎臟,10%~15%分布在腦循環;而運動狀態時,高達70%的血流轉移到運動肌群。心力衰竭患者無論休息或運動時,因為外周阻力的增加以及心排出量的減少,使腎血流量減少,這些血流動力學改變又可激活神經內分泌系統;這些均是導致腎功能惡化的因素。除外,用于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也會影響腎臟功能。
腎衰竭的臨床類型分為急性和慢性腎衰竭,而慢性腎衰竭又常因為心力衰竭而急性加重。
(1)急性腎衰竭:心力衰竭情況下,最常合并的急性腎功能不全是腎前性氮質血癥。腎灌注的減少與腎小球濾過率的減少反射性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腎小球囊內壓的自我調節及腎小管對水鈉排泄的減少,導致心力衰竭惡化[2]。腎前性氮質血癥的診斷可根據化驗檢查的典型改變:高尿比重、低尿鈉濃度及高尿滲透壓。如果心力衰竭不能改善,會導致更多的腎單位受損及最終發生急性腎小管壞死。
(2)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最常見的原因為糖尿病、高血壓、腎小球腎炎和多囊腎等疾病,心血管疾病是需要透析治療患者最主要的致病及致死原因,占所有原因的50%以上。心血管疾病的常見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血脂紊亂及動脈粥樣硬化也是腎功能惡化的危險因子,除外上述常見的危險因素,腎衰竭本身也是加速心血管疾病的發展,并使心衰預后惡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心功能不全是最常見的,在患者有透析指征前,30%的患者有心力衰竭癥狀,80%的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異常。慢性腎功能不全常伴有高血壓、貧血、容量負荷過重、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及鈣磷代謝異常,這些因素與左室肥厚、左室擴張、心肌纖維化及血管與心臟瓣膜鈣化相關[3]。
要改善伴有腎衰竭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應致力于可治療的因素。
(1)高血壓:良好的血壓控制可延緩糖尿病及非糖尿病腎病的進程。首先藥物為ACEI,因為它對左室肥厚的有效作用及對心力衰竭的預后改善,同時可減少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4]。
(2)糖尿病:對于糖尿病患者應該更嚴格的控制血壓變化,同時嚴格控制血糖,以減輕對腎功能及心功能的損害。
(3)應用他汀類藥物:該類藥物可以控制升高的膽固醇,不僅可預防心血管疾病,還可同時減慢腎功能的害。
(4)飲食療法:每天注意攝入的蛋白和鹽的量。通常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的蛋白應小于0.6g。
如何去治療慢性心衰早在20世紀40~60年代,醫學專家以為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收縮力降低導致的,主要以洋地黃、利尿藥進行治療。到了70~80年代,醫學界對心衰的熟悉又發生了變化,以為心室負荷過重引發了心衰,開始應用血管擴張藥、正性肌力藥治療心衰。90年代之后,對心衰的熟悉有了里程碑式的奔騰,"神經內分泌的激活"引發了心衰的發生與進展,逐步確立了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ACEI)、β受體阻滯藥、醛固酮拮抗藥為三大基石的慢性心衰治療方案。雖然,心衰的治療有其成功的經驗和方案,但是心衰患者合并的疾病種類和原因也較嚴重和復雜,在依據上述治療方案采取治療時,更要注意合并癥的可治療方案,在治療心衰的同時避免誘發合并癥的發生或加重。
1 盛曉華,汪年松,簡桂花,等.CVVH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血液凈化,2005,4(8):440-442.
2 王晏平,鄒作君,王旭,等.連續性血液濾過對老年性瓣膜病并發頑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作用?J?.中國血液凈化,2005,5(3):154-156.
3 盛曉華,汪年松,簡桂花,等.CVVH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血液凈化,2005,4(8):440-442.
4 王晏平,鄒作君,王旭,等.連續性血液濾過對老年性瓣膜病并發頑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作用?J?.中國血液凈化,2005,4(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