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靜嫻 陳瑞芳
中風病是目前人類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根據我國1986~1990年大規模人群調查顯示,腦卒中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祖國醫學認為,中風病的病因病機復雜。根據中醫“治未病”思想,利用TCD作為簡便的檢查手段來歸納老年人中風病的病因病機,并進行辯證防治,有助于對老年中風病高危人群進行干預。
西醫認為,腦血管疾病是各種血管源性腦病變引起的腦功能障礙。根據病理性質可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加拿大一項納入22個國家(尤其中低收入國家,包括中國)3千例首次發生急性卒中患者的研究表明,十大因素與90%卒中發生顯著相關。這些因素包括既往高血壓病史、目前吸煙狀況、飲食風險評分、糖尿病、酒精攝入、壓抑、心臟相關疾病和載脂蛋白B與A1比值等。
經顱多普勒超聲利用人類顱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為檢測聲窗,對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進行評價的一種無創性檢查方法,其操作簡便,價格低,具有良好的可重復性。經顱多普勒超聲主要應用于:①腦供血動脈狹窄或閉塞及側支循環建立的檢測;②顱內壓增高;③腦血流自動調節功能的檢測;④微栓子監測。李軍等[1]研究說明:高血壓無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可能是腦梗塞發生的中間環節,盡管現在不表現任何梗塞癥狀,但已經成為后來腦卒中的潛在危險因素。陳秀梅等[2]認為,以小動脈為主要發病機制的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動力學表現為血流速度輕度減慢,脈動指數顯著升高,其中脈動指數與年齡和動脈血壓有一定的關系。
《雜病源流犀燭·中風源流》云:“人至五六十歲,氣血就衰,乃有中風之病。”老年人中風病發生的基本病機為,年老體弱,勞倦內傷,氣血虧虛,心肝腎三經之陰陽失去平衡,加之憂思惱怒,或吸煙飲酒,或嗜食膏梁厚味,或房事勞累等誘因,以致氣血逆亂,氣虛痰濕內阻,血脈瘀滯,痰瘀互結,痹阻腦絡,筋脈不利,輕者中經絡,重者入臟腑。
一、認識中風的先兆癥狀:祖國醫學對中風先兆早有論述,如明代張三錫強調:“中風病必有先兆,中年人但覺大拇指時作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內必有暴病。”
二、糾正引起中風的不良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內經》有“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之說。清淡飲食,避免過飽,忌煙戒酒尤為重要。現代生活緊張,應注意勞逸結合,多聽抒情音樂,切勿發怒。體育鍛煉必須堅持,但應量力而行,如散步、打太極、乒乓球等。對于臥床不起的人,也要在床上運動,靜臥不動,最易形成血栓。每天要多飲水,以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度,預防凝血和血栓形成。
三、腎虛血瘀為老年人中風病的重要原因:祖國醫學認為老年人防治中風主要從痰、虛、瘀立論。治療以補腎化瘀為主要法則,運用補腎益氣、活血化瘀、化濁散結等藥物干預治療。改善老年人腎虛狀態,調整臟腑功能,通達血脈,調和氣血。
四、結合TCD結果作個體化干預:中醫的辨證論治最能體現個體化的治療,根據朱彥玫等[3]對300例中風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與經顱多普勒的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依據中風高危人群個體具體情況進行中醫的辯證干預,能更好地提高療效。
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腦中風最佳搶救時間為6小時內。臨床調查發現,大多數患者錯過及時就醫的原因主要是常識的缺乏。因此,通過健康教育,普及有關防治常識十分重要。健康教育還包括心理健康指導,情感撫慰等方法,對中風患者治療和康復可以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
筆者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1年度,50歲以上個人及單位體檢人員為統計對象,共計955例的TCD結果做初步的簡單統計,以血流速度的改變(增快或減慢)和或PI值改變,以及血流頻譜的改變為異常指標,結果表明異常率達30%,其中提示血管狹窄或閉塞者占0.05%,本結果提示TCD檢查可及時篩查老年人中存在卒中的高危人群,結合患者其他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素作出風險評估,通過隨訪、健康宣教、中醫的辨證思維進行干預,可以增加治療的機會,減少疾病的發生率、致殘率、復發率,正體現了《黃帝內經》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有極大的指導作用,對降低急性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李軍,石大環.高血壓無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特征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09,4(19):8-9.
2 陳秀梅,高慶春.TCD對小動脈病變為主的腔隙性腦梗死腦血流動力學評價?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06,5(6):601-604.
3 朱彥玫,余得芳,杜來福.中風病急性期中醫辨證分型與經顱多普勒的相關性?J?.河南中醫,2009,29(8):76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