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陶 成
(1.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2.雞西大學體育系,黑龍江 雞西 158100)
我國高等教育在新世紀里的發展目標是要面向國民教育、終身教育、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現代化.終身體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學校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當代體育教育發展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中的最高層次,也是最后的階段.掌握在校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特征的一手材料,可以更好地為今后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以哈爾濱市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體育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六所四年制本科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女生600人,男生600人,共計1200人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法
在研究過程中,借閱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書籍;收集和閱讀大量的學術論文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1.2.2 問卷調查法
調查數據顯示,幾乎每天都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有16.3%,每周參加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占23.5%,參加一到兩次有49.2%,根本不參加的占11%.總體來看,哈爾濱市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很低.每天都參加體育鍛煉的和每周參加次數達到三次的合計比例,比一周參加兩次的學生比例低9.4個百分點.而且根本不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竟然超出了一成.
體育鍛煉強度的調查結果顯示,達到中等強度以上的占58.7%,其中男生占74.8%,女生46.1%.由此可見男生的體育鍛煉強度明顯高于女生.從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興趣愛好、價值觀等方面來看,男生的體育意識一直比女生的體育意識要強,更傾向于參加體育鍛煉,喜歡體育鍛煉給他們帶來的那份快樂的感覺.女生真正為了達到鍛煉目的而參加體育鍛煉的少之又少,雖然理論上明白體育鍛煉的好處,但是由于自身意志的薄弱或運動能力較弱等而不參加體育鍛煉,即使參加也是被動的,達不到既定的運動強度.
數據顯示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的運動時間超過半個小時的占90.4%,其中男生占96.5%,女生占85.5%.男女生的比例多超過了半數,這一點是很可觀的.但是小于半個小時體育鍛煉時間的學生中,女生超過了一成以上,這說明女生在參加體育鍛煉上不僅頻率低,強度也不夠.學校體育課應針對女生的一些問題而做出相應的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進,從而提高女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形成積極的體育鍛煉態度.
關于體育人口的研究是體育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體育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就是體育人口的多少.體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地域里,經常從事身體鍛煉、身體娛樂,接受體育教育,參加運動訓練和競賽,以及其他與體育事業有密切關系的、具有統計意義的一種社會群體.它是以體育為重要特征并具備人口規模、人口結構、人口空間分布三要素的一種特定類型的亞人口[1].國際上以每周參加體育鍛煉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體育鍛煉時間在三十分鐘以上;每次體育鍛煉的強度達到中等程度以上,這三個條件來判定體育人口[2].以此來看調查數據中,每周鍛煉次數這項里就有60.2%在校大學生沒有達到標準,如果再將三項條件一起來看的話,那么能稱之為體育人口的大學生就更少了.
通過體育人口基本特征來判斷,學校體育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穩定性,讓學生通過采取某種鍛煉方式來增強體質、調節身心健康、提高運動技能等等,那么在校大學生可以被稱為當然體育人口.將這些當然體育人口轉化成實質性體育人口就是我們應該好好考慮的問題,不要讓他們走出校園就遠離體育鍛煉.
在四種大學生體育鍛煉規律的種類中無規律的占首位,占34.6%,由此可見大學生們的體育鍛煉還沒有形成規律.經過聊天和在授課中的交流,了解到一些原因:大學生的課業任務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比較繁重,體育鍛煉以體育課為主,所以每周固定幾天的比例位居第二,是以體育課為基礎.大三大四學生雖然學習生活沒有之前那么緊張,但是相對來說自由時間較多,課余生活豐富多彩,可選擇的項目也很多,體育鍛煉只是他們課余生活中的一個選項而已,所以相對來說規律性不強.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大學生是否養成了體育鍛煉的習慣.終身體育的體育意識、體育興趣、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四個要素是相互影響的,所以要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對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也是非常必要的條件.
需要結伴同行去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以絕對的票數勝出,也就是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喜歡人數多一些,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使得那些意志薄弱的學生在朋友、同學等的陪伴下能夠堅持參加體育鍛煉.但是也同時存在著一些缺點,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就似乎無從培養了,僅僅是被動的參加.現在的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這也是他們排斥單獨一個人出去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之一.年輕人喜歡熱鬧、結交朋友等等,所以和伙伴一起進行體育鍛煉成為他們的樂趣之一.
數據顯示,對于是否掌握體育鍛煉的具體方法,有51.1%的在校大學生表示已經掌握,27.6%的學生表示沒有掌握,21.3%的表示不知道.對于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中能否獨立完成整個動作,40%的學生表示完全能,41%的學生表示一般,14.1%的學生表示沒有必要,還有4.9%的學生表示不知道.通過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生能夠掌握一項體育鍛煉的方法,并且在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中能夠獨立完成其動作.總體來看,大部分的大學生具備體育鍛煉能力.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用于體育活動及相關方面的消費,主要包括用于購買體育服裝以及運動器材,購買體育期刊、書報等實物型支出,用于觀看各種體育比賽、表演、展覽等所進行的觀賞型的消費以及用于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健身訓練、體育健康醫療等參與型消費[3].
數據顯示,大學生中64.2%的體育消費是用于購買運動服裝鞋帽,43.7%的大學生用于購買體育器材,31.2%的大學生用于健身娛樂,23.9%用于購買體育報刊雜志,15.9%用于觀看體育比賽,15.1%用于收費體育場館活動.在性別比較上,男生購買運動器材方面比女生高出13.6個百分點,購買報刊方面高于女生18.6個百分點,觀看體育比賽高于女生6個百分點,體育場館方面消費高于女生1.9個百分點;健身娛樂方面女生高于男生1.8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以實物消費為主,精神消費較少.
哈爾濱市在校大學生大部分的體育鍛煉頻率、強度、時間都以高校體育課為基礎,固定每周進行一到兩次的體育鍛煉,強度在中等以下,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而且大學生在體育思想上發展得相對完備,但是在實踐能力上卻有待加強.完全具備運動能力的大學生比例并不高,能稱之為體育人口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能夠自己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也不會太固定時間,而且希望有人陪同一起前行.男生比女生更喜歡參加體育鍛煉,興趣濃,頻率高,能力強.體育消費水平方面,消費結構不是很合理,以實際物質性消費為主,精神性消費相對比例很低.
[1]盧元鎮.社會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李文勇,李秋玲.體育人口判定標準新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244 -245.
[3]倪振中.大眾體育消費多元結構特征以及體育消費態勢研究——以湖北省大眾體育消費為例[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7):69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