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福蘭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公共基礎部,福建 福州 350202)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術已經融入到社會、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并已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技能,熟悉軟、硬件知識,熟練掌握常用應用程序,如office、計算器、媒體播放器、千千靜聽及OFFICE軟件等,學會在網上獲取或交流信息的方法,應用所學技術解決本專業領域問題.從近幾年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情況來看,出現了新的問題和新情況.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以基礎課的形式開設,采用一樣的教材、一樣的教學進度,期末統一參加等級考試.這種設置方式忽視了專業對計算機技能的需要,忽視了學生的興趣.
近幾年來,我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進程不斷加快,同時,隨著電腦的普及,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已不再是“零起點”,已經基本掌握了計算機基本技能.但對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講,有的學生甚至沒有碰到過電腦.這就使得在同一班的不同學生,計算機水平存在較大程度的差異,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教學內容及重、難點上難以把握,課堂紀律也隨之下滑.這對大學針對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果沒有考慮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差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勢必出現有的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有的學生難以消化的狀況[1].
部分高校以拿到等級考試證書為畢業條件,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指定的教材,甚至各教師的教學模式基本相似,加上等級考試的題型和內容相對不變,教師教學過程中以提高等級考試過級率為目的,讓學生大量操作模擬習題,教學內容較單一,學生也無法做到舉一反三,有時只是稍微變換題目就無法完成,同時也不能很好地結合實際需要.比如,學生等級考試通過后,仍然不懂得畢業論文的排版問題,計算機崩潰后不懂得重裝或還原等.這種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無法將所學的計算機知識靈活地應用于生活實際.
目前很多高校以等級考試成績為評價標準,以學生等級考試成績作為期末成績,忽視了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及對與考試無關但實用性極強知識點的重視程度.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包含理論與實踐兩個環節,很多高校將理論課放于多媒體教室,實踐課放于機房.很多學生在理論課中能聽懂教師所講內容,但是到了上機操作時就無從下手,理論和實踐無法很好地融會貫通.
針對新生入學時計算機基本技能差異較大問題,有的高校采取分級教學模式,該模式在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執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主要體現在排課問題上.結合本校特點,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從2012級本科新生開始執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免修測試.學校定于10月中旬舉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免修考試,考試形式由筆試+機考組成,考試內容與等級考試內容基本相似,全校新生可根據自愿原則報名參加.凡考試成績在75分以上者準予免修,并給予相應學分,但仍要求參加福建省計算機等級一級(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考試,成績合格方可獲得相應證書.免修者允許選修“辦公自動化高級應用”等課程[2].
考核是測量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情況好壞的一種手段.福州外語外貿學院以往純粹以參加省級等級考試為考核手段.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使學生忽視了課堂紀律等其他因素的存在.通過本次改革后期末總成績由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及等級考試成績三者組成.應該說所考慮的面較廣,在較大程度上對教師管理課堂、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促進作用.通過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改變以往學生學習計算機以死記操作、應試為主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上機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3].
以往的教學內容以等級考試大綱為標準,以廈大出版社的《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依據,教學過程中以往年等級考試題目為示例.目前的大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他們渴望學習新知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應與專業結合,所掌握的計算機技能應能基本滿足專業課的需要,所授內容應與時俱進,應與計算機技術發展基本同步,多舉些與實際工作緊密聯系的內容,學生學習起來才會覺得新鮮、有趣,才能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4].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非常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包括以老帶新、送青年教師外出培訓等等.目前有計算機教師13名,其中雙師型教師6名,是一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師資隊伍,教師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積極申報各類科研課題,積極編寫教材.多年的教學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結合學生情況恰當使用教學方法,經過教師的不斷努力,本校的計算機等級考試每年名列前茅[5].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同學來講,計算機是工具,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將該工具應用到專業領域中.教師在設置教學案例時,應結合各專業的培養方案,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設置不同的教學案例,使計算機與專業知識更好地結合,讓學生領悟到計算機的價值所在.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種類繁多,要么只針對等級考試,要么只針對課堂教學.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目前專科部分學生采用的是由本校自編的教材,由于本、專科在教學學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自編教材并不能適用于本校本科生.望能在近2年內編寫出既能滿足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要求,又能滿足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適合本校各專業需要的教材及上機指導練習[6].
課堂教學由于時間的限制,通過課堂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較有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創建課程網站,增加網上教學資源.課程網站可以提供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實驗指導、作業的布置及提交、習題下載、優秀學生作品以及學習交流論壇等[7].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深入、持久的事情,只有不斷改革,不斷創新,把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整體方向,才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才能與時俱進,才能掌握更新、更實用、更多的知識和技術,才能增強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使學生立于不敗之地.
[1]周欽青,傅仁毅.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分層次模塊化教學改革探索[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45 -47.
[2]潘東梅.不同起點的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新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35):9180 -9181.
[3]吳憲傳.獨立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視界,2012,(5):89 -90.
[4]王改香.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理念的轉變與探索[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10,(4):78-79.
[5]王利利,吳方,譚忠兵,等.獨立學院本科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改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9):17-19.
[6]潘有志.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4):494-496.
[7]陳娟.關于高等院校文科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思考[J].福建電腦,2011,(10):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