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靜,莫東艷
(大連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8)
大連加快臨港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馬亞靜,莫東艷
(大連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8)
大連具有發展臨港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又面臨著國際產業重心轉移、國內經濟發展、政府政策支持等有利的外部環境,應該通過臨港產業的發展來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但是大連市發展臨港產業也面臨著如產業布局不合理、產業集群還未做強做大、工業污染比較嚴重等問題,因此應采取優化產業布局、構建主導產業集群、確定合理的產業發展模式等策略加快臨港產業的發展。
大連;臨港產業;產業布局;主導產業集群
世界沿海發達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共同途徑是依托港口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大連的長興島和花園口位于“五點一線”戰略構想中的兩點,同時大連也是環渤海經濟圈中的重要經濟增長極。為了提升“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經濟實力,為了提升大連在環渤海經濟圈中的經濟影響力,為了促進大連城市經濟的增長,應該大力發展大連臨港產業。
目前國際產業轉移重心已開始由初級產品加工向高附加值工業、由傳統工業向新興工業、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轉移產業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區域是遼東半島,大連位于遼東半島,與中、日、韓三國相臨,而中、日、韓三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并且形成了以出口為導向、以制造業為核心競爭力、通過大規?;A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的東北亞發展模式。大連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城市,地處東北亞前沿地帶,可充分利用國際產業轉移浪潮,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我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動力最強、最具活力的國家,未來我國經濟仍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有專家預測,未來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將形成由南向北轉移的態勢,東北地區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大連作為東北地區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東北地區經濟的振興將為臨港產業的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
在政策扶持方面,先有國家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給予的政策傾斜,后有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國家給予的財稅增量返還、金融支持、下放經濟管理權限、拓展融資渠道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為大連發展臨港產業提供了政策機遇。
大連已經初步建立起以港口為依托的臨港工業、物流業、旅游業等臨港產業體系。①臨港工業。臨港工業對大連市工業經濟的貢獻處于較高水平,造船業、石化業和裝備制造業是臨港工業的主要構成。2011年,大連全部工業增加值為2816億元,船舶制造業為235億元,石化業為508.5億元,現代裝備制造業為785.5億元,造船業、石化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54%。②物流業。大連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和東北地區最大的貨物轉運樞紐港,東北地區70%以上的海運貨物、90%以上的集裝箱運輸任務都是由大連承擔的。目前,大連市有物流企業1500多家,從業人員約30萬,國際航線數量居全國第四位。③旅游業。據統計,2011年大連市旅游業總收入為650.2億元,增長18.2%。截至2011年末,大連市擁有旅游賓館238家,旅行社366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37個,其中5A級2個,4A級11個。大連市新建重點旅游項目236個,總投資285.1億元,已形成旅順口歷史文化旅游區、金石灘旅游度假區、龍門溫泉度假區、安波溫泉度假區、長山群島旅游避暑度假區等多個旅游產業聚集區。
(1)產業集聚程度低,產業布局不合理。目前,大連臨港產業規模較小,產業鏈條短,許多產業與港口關聯度不強,產業布局不合理。如大連灣所有繁華地帶的海岸線幾乎全被一些重化工業和重型制造業所占據,生活和居住環境日益惡化。石油化工、船舶制造、鋼鐵、機械等眾多臨港工業過多集中在黃海岸線,而渤海岸線分布較少。
(2)工業污染較嚴重,水資源匱乏。臨港工業中造船業、石化業和裝備制造業會對能源產生巨大的需求,同時如果處理不當,會排放大量的廢水、廢渣、廢汽。如石化業在生產過程中可產生氫氧化鋁、廢乙醇、浮渣、廢油等各種廢棄物。造船業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和鋼材,而資源利用效率較低,如大連造船企業電力和鋼材的消耗分別是日本企業的3倍和2.8倍。大連屬于資源型缺水地區,隨著大連市工業項目尤其是制造業項目數量的不斷增多,對工業用水的需求量將會大大增加。然而,大連市目前僅靠引入淡水的方式遠遠滿足不了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水資源短缺問題已成為大連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瓶頸,嚴重制約著大連臨港產業集群的發展。
(3)腹地經濟特別是進出口貿易方面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存在差距,制約大連臨港產業的發展。作為上海港、寧波港經濟腹地的長三角地區,作為深圳港經濟腹地的珠三角,進出口貿易都極為發達,而作為大連臨港產業經濟腹地的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經濟實力較弱。這一點,大連無法與上海、寧波、深圳等地相比。
大連地處黃海、渤海之間,但目前大連市臨港工業絕大多數位于黃海沿岸,分布在港口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的“一島三灣”,這些地區環境破壞比較嚴重,資源不堪重負,而渤海岸線的分布卻較為稀少。今后臨港產業的分布以及臨港工業園的建設應重點向渤海岸線的長興島、三十里堡等地區傾斜,主要建設在渤海沿岸如旅順、復州灣、長興島等地區。這些地區具有發展船舶制造業、石化產業、鋼鐵產業的良好自然條件,是大連發展臨港工業基地的上佳選擇,有利于形成以黃海、渤海兩條岸線為軸線的“V”字形發展格局。
臨港主導產業集群是指在港口區域內以港口服務為中心形成的一系列具有較強相關性的關鍵產業集合。這些產業集合在地理空間上互相毗鄰,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協作,依托相關功能服務平臺能夠形成較大外部經濟性和持續競爭優勢。目前,大連臨港主導產業集群的構建應包括以下部分:
(1)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①發展目標:構建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生產效率高;三是創新能力強,能夠體現全球化、信息化、產業集群化、綠色化等趨勢。②具體措施:在大窯灣和保稅區沿岸,在原有產業基礎上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機床等制造業;在大連灣北岸深水岸線,重點發展大型、重型裝備及零部件制造產業;在長興島至旅順口的渤海沿岸地區,重點發展大型造船及配套工業。
(2)船舶制造業產業集群。①發展目標:重視科研與生產創新,加強供應鏈的建設和促使產業鏈向高端延伸。緊跟船舶制造業發展的主流,努力建造超大型、超高速船舶。②具體措施:一是重點發展具有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舶和海洋工程產品,如超大型原油船、大型浮式生產儲油輪等;二是相應建設大型船舶配套產品,如大功率智能型船用柴油機、大型船用曲軸及螺旋槳等。
(3)石化產業集群。①發展目標:實現產品結構精細化、技術結構專業化、產品環?;唾Y產重組全球化。②具體措施:借鑒美國休斯敦和德國切姆西特等地先進經驗,將西中島建設成為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園區;使企業技術改造與產業升級結合起來,將福佳大化等大孤山半島石化產業集群順利搬遷,并建設成符合城市生態文明需求的新的石化產業園區。
(4)臨港服務業產業集群。①發展目標:奠定物流業的基礎地位,發揮金融業的推動作用,加快高端服務業發展。②具體措施:物流業方面,將保稅區、高新技術園區、開發區建設成現代物流區。金融業方面,壯大本地金融機構實力,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大力發展期貨業。旅游業方面,應以觀光旅游為基礎,突出大連海洋特色,重視發展休閑度假和避暑旅游,應吸引國內外大型會議到大連召開,以高檔次的節會活動來展示大連的海洋魅力,提高城市知名度。
臨港地區應根據自身的區位因素、經濟基礎、資源因素、政策因素等實際情況確定適合自己的產業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通過調整臨港地區產業結構、空間結構、技術結構和資源利用方式促進臨港產業的換代升級,通過臨港產業的發展帶動港口和整個區域的發展。從現代發達國家的臨港產業發展規律來看,第一階段以貨物運輸為主;第二階段以重制造業為主,在這個階段,臨港工業區內石化產業集群、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為解決勞動力就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對GDP增長和財政貢獻很大,但這種資源導向型產業對環境破壞很大;第三階段以混合型的重輕工業為主,在這階段,重工業仍占據主體地位,但科技含量較高的輕工業得到了一定發展;第四階段,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處于主體地位。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看出,大連臨港產業正處于由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時期,應加緊向第四階段發展。為此,政府應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用循環經濟理念引導臨港工業發展。目前,大連市裝備制造業、石化工業以及船舶制造業是大連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但毫無疑問,這3個產業消耗了大量能源,嚴重污染環境,大連面臨的節能減排任務很重。首先,應通過稅收優惠、投資激勵、財政補貼等激勵政策,刺激企業節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其次,可引導企業通過購買形式將其他企業生產的廢棄物和副產品作為自己產品的原材料,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減少環境污染。最后,注重高科技產業和附加值比較高的服務業的發展??傊?,不應以損害環境作為代價換來經濟的高速發展,應力求實現人與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二,加強政府的政策指導。首先,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政府財政性資金優先向臨港產業傾斜,建立臨港產業發展支持資金,用于重大臨港產業項目的前期工作。其次,政府應加快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軟環境建設。如在金融方面,支持金融業務的拓展和工具創新,積極引進大型外資機構入駐大連。在保險方面,完善保險理賠機制。同時,要建立多樣化的信息服務機構,搞好中介服務。最后,政府應轉變經濟職能,變管理為服務,有關的職能部門應減少對企業的不必要管理和檢查收費,為企業創造寬松、良好的發展環境。
日本與大連一衣帶水,有著發達的臨港產業。日本在發展臨港產業方面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政府制定了各種各樣的產業政策,給予臨港產業有力的支撐。首先,臨港產業是一項全方位、立體化的系統工程,不同階段、不同部門的政策目標應是統一的,符合系統工程的層次性要求。為此,政府應制定有層次的、統一的臨港產業發展政策。其次,不同發展階段政府制定的政策側重點應有所不同。臨港產業的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建設工作,在發展初期,政府的規劃、引導作用十分重要,而發展成熟后,政府的規范、輔助作用更加明顯。最后,制定具有前瞻性、符合環保性的臨港產業發展規劃。
[1] 王述英,白雪潔,杜傳忠.產業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 張敦富.區域經濟學原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305.
[3] 楊公樸,夏大慰.現代產業經濟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5.
[4] 李艷波,劉松先.創新型臨港產業集聚機理及其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7):17-23.
[5] 甘旭峰,吳向鵬.國際臨港產業發展趨勢研究[J].港口經濟論壇,2009(5):7-10.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rt-vicinity Industry in Dalian
MA Ya-jing,MO Dong-yan
(School of Management,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Dalian 116028,China)
Dalian has the exceptional natural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rt-vicinity industry,also the advantageous exterior environments such as the shift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y emphasis,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al policy,suggesting that city economy should be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port-vicinity industry.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rt-vicinity industry in Dalian,including that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is unreasonable,industrial clusters are not big,industrial pollution is severe and so on.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we should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of optimizing industrial distribution,constructing leading industrial cluster,determining reasonable development model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port-vicinity industry.
Dalian;port-vicinity industry;industrial distribution;leading industrial cluster
F55
A
1009-3907(2012)09-1055-03
2012-07-04
大連市社會科學基金課題(2011DLSK128)
馬亞靜(1972-),女,遼寧大連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產業發展與財稅政策研究。
責任編輯:沈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