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琴,楊梅芳
(長沙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長沙 410114)
英語長句譯法新探
——意群—動態對等法
季紅琴,楊梅芳
(長沙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長沙 410114)
英語長句翻譯是翻譯的難點之一,改變以語法和學科分類為基礎的傳統長句翻譯法,以“動態對等”為理論依據,以“意義”劃分為中心,以“意群”間邏輯關系為落腳點,建立簡單、可操作性強、具有廣泛適用性的英語長句新譯法——意群—動態對等法。
英語長句;意群—動態對等法;翻譯
英語長句一般是指20個詞以上的句子[1]。造成長句的原因主要有三:修飾語過多;并列成分較多;語言結構層次較多。英、漢語由于語源不同、句子結構差異較大等因素,英語長句漢譯難的現象普遍存在,遺憾的是,簡單有效的譯法一直沒有找到。
有關英語長句翻譯的研究專著很少,只有極少數教科書,如嚴俊仁[2]通過具體實例,對數百個英語長句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譯文;閆文培[3]對科技英語中的長句提出了一些翻譯方法等。
英語長句翻譯研究的論文不多,但所涉內容較豐富。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從長句所屬不同學科來分類研究。如劉慶榮[4]通過例句闡述了文學作品中長句的翻譯;王曉麗[5]分析了機械專業英語長句的翻譯方法;袁瑛[6]指出了農科專業英語長句的處理技巧;丁年青[7]分析了醫學英語長句的翻譯。此外,還有涉及法律、新聞、商務等多領域的長句翻譯等。此類論文主要從純技巧或策略層面探討各學科英語長句的翻譯。另一類主要從翻譯理論出發,探討運用理論指導長句翻譯。如朱健平[8]從對比語言學的角度提出了英語長句翻譯的“五步法”;金麗[9]從功能對等角度探討了科技英語長句的翻譯等。
已有的研究對英語長句翻譯具有良好的啟發作用。但總體來看,也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
(1)將長句按不同學科門類進行分類,依據分類來研究長句的翻譯方法,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因為我們的翻譯文本可能來源于任何一門學科,不可能一門學科使用一套方法。長句譯法應該具有廣泛的實用性,不能受制于學科本身而具有局限性。
(2)傳統的長句翻譯方法大多以語法分析為基礎,通過分析句子各成分來翻譯。此法雖對長句各成分的理解有一定幫助,但并不能適用于所以類型的長句。此外,對語法基礎不好的譯者也具有局限性。
(3)目前存在的長句翻譯研究大多將翻譯理論與翻譯方法和策略分隔開來,理論沒被用來指導方法,方法不是對理論的運用,這不利于長句翻譯方法的改進。
(4)部分研究,尤其是部分高校翻譯系列教材,甚至將長句翻譯等同于各種從句的翻譯,這是對長句翻譯認識和理解的錯位。
鑒于目前英語長句翻譯研究存在的問題,以及長句翻譯的重要性,我們認為十分有必要重新思考長句的翻譯方法,研究出一套簡單、實用、可操作性強且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方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要。
Nida&Taber[10]指出,翻譯的實質是使譯文在最大程度上與原文對等。“對等”包含兩種:形式對等與動態對等。前者重在文體等的相似,后者重在意義的相近。動態對等追求的是譯文讀者對譯文閱讀和原文讀者對原文閱讀后反應的一致性。Nida&Taber[10]13認為,動態對等應優先于形式對等,因為前者重在意義,意義包含的是原文的內容,忠實地傳遞原文的“內容”是譯者的首要任務。
由于源語和目的語的語言差異,形式對等在很多情況下無法實現,但原文所表述的意義卻完全可以在譯文中得到再現。因此,形式對等只能有條件地實現,但動態對等總能在某種程度上得到實現,更具普遍性。
根據動態對等理論,一個句子無論多長,語法和語言結構多復雜,其意義總能在目的語中得到最大化對等。因此,只要能取得意義對等,使目標語讀者產生與源語讀者相同的反應,翻譯就是成功的。由此,我們認為英語長句翻譯完全可以擺脫以語法分析為基礎的傳統模式,而采用以意義為核心的方法,追求譯文和原文意義上的對等。
無論長句成分多復雜,都圍繞某個中心意義來展開。該中心意義又由若干個更低層次的意義表述來完成。我們稱那些最低層次的意義單位為基本意義單位,將若干個基本意義單位稱之為“意群”。
根據N.A.Nida和P.Newmark對翻譯過程的理解(翻譯過程主要包括:理解——轉換——重組),對長句中心意義的理解完全可以建立在“意群”理解的基礎上,長句的語言轉換亦可通過“意群”中各基本意義單位的轉換來實現,長句的譯后重組也可通過理清“意群”內各基本意義單位間的邏輯關系來處理。我們將這種以動態對等為理論框架,依托“意群”處理來翻譯長句的方法稱之為“意群—動態對等法”。
為了將抽象的論述具體化,我們通過下面的例句來進行該方法基本操作步驟的闡釋:
例句:On the other hand,the magnitude and difficulty of the trust to which the voice of my country called me,being sufficient to awaken in the wisest and most experienced of her citizens a distrustful scrutiny into his qualifications,could not but overwhelm with despondence one who,inheriting inferior endowments from nature and unpracticed in the duties of civil administration,ought to be peculiarly conscious of his own deficiencies.
——From George Washington’s First Inaugural Address(April 30,1789)
例句結構復雜、成分較多,根據“意群—動態對等法”分步翻譯:
第一步,將例句看成是表述某一個中心意義的集合,該集合由“意群”組成。
第二步,將此“意群”按照意義表述分為若干個基本意義單位,這些基本意義單位的劃分沒有特定要求,完全可依據個人理解的最小意義單位來進行。我們將例句分為以下8個基本意義單位:
①On the other hand②the magnitude and difficulty of the trust③to which the voice of my country called me④being sufficient to awaken in the wisest and most experienced of her citizens⑤a distrustful scrutiny into his qualifications⑥could not but overwhelm with despondence one⑦who,inheriting inferior endowments from nature and unpracticed in the duties of civil administration⑧ought to be peculiarly conscious of his own deficiencies
值得提醒的是,基本意義單位的劃分雖立足于“意義”,但依托語感和閱讀斷句可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找到劃分點。
第三步,視各基本意義單位為獨立的個體,逐個理解、翻譯,得到如下譯文:
①另一方面②這項重任的規模和困難③我的國家召喚我并委以這項重任④足以喚醒她的國民中最聰明、最富有經驗的人⑤對他的資格用挑剔的眼光來審視⑥只能徹底地使一個人失去信心⑦一個人天分不高、又沒有行政經驗的人⑧應該特別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第四步,對照原文意義,理清以上8個基本意義單位間的邏輯關系,重新排序并重組譯文。
①另一方面②我的國家召喚我并委以這項重任③這項重任的規模和困難 ④足以喚醒她的國民中最聰明、最富有經驗的人⑤對他的資格用挑剔的眼光來審視⑥只能徹底地使一個人失去信心⑦一個人天分不高、又沒有行政經驗的人⑧應該特別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第五步,調整、潤色。綜合運用翻譯方法、技巧和策略,結合原文的文本類型和譯入語的語言特征,修改譯文,為其潤色,我們得到如下譯文:
另一方面,國家召喚我擔負的責任如此重大和艱巨,足以使國內最有才智和經驗的人度德量力,而我天資愚鈍,又無民政管理的實踐,理應倍覺自己能力不足,因而必然感到難以肩此重任。
例句的理解與翻譯完全以意義為基礎,“意群”中包含的基本意義單位呈現多樣化的特征——有詞組、介詞短語、不定式短語、分詞短語、動詞短語、部分從句等等,但形式多樣的基本意義單位并不影響我們對整個“意群”的理解,目標語對源語意義的轉換完全得到了實現。
為了客觀、準確地掌握“意群—動態對等法”的使用效果,為研究提供可靠的一手資料,我們對兩百多名接觸過翻譯,對翻譯有基本理解與認知的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跟蹤問卷調查。他們分為兩類:第一類學習過“大學英語”,但未學習過專門的翻譯課程;第二類學習過專門的翻譯課程。
第一次問卷調查旨在客觀、準確地了解學習者的長句翻譯現狀。具體問題如下:
1.你是否翻譯過英語長句?
A.是
B.否
2.英語長句翻譯是你學習中的難點嗎?
A.是
B.否
3.根據你的理解,英語長句是如何形成的?
A.修飾語或并列成分較多
B.語言結構層次復雜
C.以上兩項
D.不清楚
4.你有翻譯英語長句的有效方法嗎?
A.是
B.否
5.遇上英語長句時,你是如何翻譯的?
A.通過所知道的方法來翻譯
B.隨機應變,沒有具體方法
C.實在不會就放棄
6.翻譯英語長句時,你最大的困難來自于哪方面?
A.太長讀不懂
B.不懂如何斷句翻譯
C.不知如何轉換句子結構
D.其它
7.你是否思考過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語長句翻譯能力?
A.是
B.否
8.你是否有提高英語長句翻譯的有效方法?
A.是
B.否
第一次問卷調查結果:

表1 第一類學習者問卷調查結果(有效問卷119份)

表2 第二類學習者問卷調查結果(有效問卷115份)
從表1和表2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兩種類型學習者都有英語長句翻譯的經驗,且普遍認為長句難譯;幾乎所有學習者在原文理解和譯文處理上都存在困難。與第一類學習者相比,第二類學習者對長句翻譯中遇到的問題有更清楚的認識,他們在翻譯長句時方法的運用率更高。兩類學習者大都思考過如何提高自己的長句翻譯能力,遺憾的是他們并未找到有效的譯法。
調查之后,我們將“意群—動態對等法”的方法和原理對接受過問卷調查的兩百多名學習者進行了詳細講解,并要求他們在3個月內反復使用該方法翻譯不同題材的英語長句。3個月后,我們對他們進行了第二次問卷調查。具體問題如下:
1.你是否運用過“意群—動態對等法”翻譯不同題材的英語長句?
A.是 B.否
2.運用“意群—動態對等法”翻譯長句是否可行?
A.是 B.否 C.不好說
3.你認為該方法是否簡潔、可操作性較強?
A.是 B.否 C.一般
4.使用該方法是否幫助你提高了長句翻譯能力?
A.得到了較大提高
B.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C.提高不明顯
D.無提高
5.今后如需要翻譯英語長句,你是否會采用此方法?
A.是 B.否 C.不一定
第二次問卷調查結果:

表3 第一類學習者問卷調查結果(有效問卷119份)

表4 第二類學習者問卷調查結果(有效問卷115份)
從表3和表4我們可以得知,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習者普遍嘗試了使用“意群—動態對等法”,通過運用該方法翻譯不同題材的文本后,他們基本都認為運用該方法來翻譯長句是切實可行的,且絕大部分學習者對于此方法的作用持肯定態度。但從問卷調查結果也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學習者都一致認可該方法的有效性,這也說明該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意群—動態對等法”以意義為中心,通過“意群”劃分來完成長句翻譯,這是一種創新性嘗試。該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啟發譯者在翻譯長句時不受原文語言形式和結構差異的束縛,尋求譯文與原文的動態對等,避免死板對應。當然,由于中英語言結構的差異,以及英語長句本身的復雜性,“意群—動態對等法”的合理性、實用性和有效性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
[1] 宋天錫.英漢互譯實用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2] 嚴俊仁.900科技英語長難句分析與翻譯[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
[3] 閆文培.實用科技英語翻譯要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4] 劉慶榮.英語長句的翻譯[J].中國翻譯,2009(6).
[5] 王曉麗,甄諦.機械專業英語中長句翻譯方法淺析[J].機械管理開發,2009(2).
[6] 袁瑛.農科專業英語長句的翻譯技巧[J].中國科技翻譯,2009 (2).
[7] 丁年青.淺談醫學英語長句的翻譯[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
[8] 朱健平.英語長句翻譯“五步法”[J].大學教育科學,2007 (2).
[9] 金麗.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長句翻譯[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
[10] Eugene A Nida,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責任編輯:柳 克
On a New Translation Method of English Long Sentences—Sense Group-Dynamic Equivalence Method
JI Hong-qin,YANG Mei-f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
English long sentence translation is very difficult,the creative“sense group-dynamic equivalence”method tries to change traditional long sentence translation methods based on grammar analysis or subject classification,it is structured under“dynamic equivalence”theory,focused on“meaning”and stood on logic relation between sense-group,which is easy and feasible to use in English long sentence translation.
English long sentence;sense group-dynamic equivalence method;translation
H059
A
1009-3907(2012)09-1088-04
2012-06-06
2011年度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英語長句翻譯簡化方法研究”課題
季紅琴(1979-),女,湖南長沙人,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翻譯理論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