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嘉 季 偉
注冊會計師行業是運用專業特長,對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進行鑒證,并提供會計、稅務、管理咨詢等服務的中介行業,是重要的現代服務行業。近年來,江蘇省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稱“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數量及規模取得了很大發展,事務所執業環境總體趨好,但部分注冊會計師誠信度不高、執業不規范,已成為困擾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相當一部分事務所存在重收入提高、輕質量控制的現象;個別事務所聘請注冊會計師掛名而不真正執業,甚至有的出賣空白審計報告。據統計,2007—2011年,該省共檢查304家事務所的執業質量,涉及注冊會計師1311名,對111名注冊會計師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行政處罰,占檢查涉及人數的8.4%,事務所的執業質量不容樂觀。
部分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時,實施審計程序的目的性不強,風險導向審計程序流于形式,重要審計程序缺失,審計報告可信度較低,執業質量低下。
部分事務所重經濟利益輕業務質量,缺乏質量意識,更談不上培育以執業質量為導向的內部文化,內部質量控制比較薄弱,削弱了執業風險控制能力。
部分事務所低收費爭取業務,進而簡化審計程序,甚至只蓋章不審計,降低執業質量。部分事務所惡意競爭,收費只達到標準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據統計,江蘇省事務所2011年出具審計報告近26萬份,其中有的一個注冊會計師一年能出具500—600份報告,每份報告是否按照執業準則,其執業質量如何值得審查。
目前,該省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收入中,審計業務收入比例高達84%,而會計、簿記服務、稅務服務和管理咨詢服務等非審計業務收入只有16%,與國外事務所相差懸殊。這也表明事務所的核心競爭力較弱。
不少被審計單位本身未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與控制制度,對會計核算不夠重視,不積極配合審計。部分會計人員為兼職人員或業務不熟悉,重要項目取證困難,審計程序難以實施或者流于形式。由于多個事務所爭搶業務,被審計單位對注冊會計師審計活動并不積極配合,甚至提出另外聘請其他事務所,事務所轉而遷就客戶,影響審計質量。一些被審計單位在申請財政資金、銀行貸款、“包裝”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等政策時,往往要求事務所出具不實的審計報告。一些地方政府要求事務所“成全企業的好事”。少數事務所違背職業道德,為這些單位出具不實報告,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行業聲譽。有些單位迫于政府管理機構的要求而接受審計,對審計質量的高低毫不關心。很多被審計單位既是被審客戶又是審計費用的支付者,掌握著聘請事務所和支付審計費用的主動權,其往往根據審計價格的高低,而不是根據質量、信譽、規模等內在價值選擇事務所。
基于利潤最大化目標,一些事務所往往棄審計準則于不顧,通過減少工作時間、省略審計程序,甚至直接將客戶或委托單位提供的資料作為審計證據,按固定模式人為編制審計報告等方式降低成本。一些事務所因薪酬結構和工作強度影響,加之缺乏科學的內部考核和激勵機制,高素質人才流失嚴重。部分事務所對內部質量控制認識不足,不完善的質量控制機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事務所的穩步發展。有的事務所為了滿足管理形式,模仿和抄襲其他事務所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與實際不銜接,難以操作;有的事務所雖然制定了詳細的制度,但并沒有認真執行。
中小事務所規模小、數量多、能力弱,一些注冊會計師缺乏應有的執業水準和獨立的工作能力。在目前的低價惡性競爭的執業環境中,一些事務所不惜采取拉關系、給回扣等不正當手段爭取客戶。在個別地區,有些事務所設所后違法違規招攬業務,一旦面臨監管處罰或法律訴訟,往往關門了事、一走了之,之后再改頭換面申請新設所。這種情況流動性大、隱蔽性強、取證困難,難以監管。
事務所設立門檻低、組織結構選擇趨于靈活。據統計,目前該省約60%以上的事務所選擇了有限責任制。承擔風險較大的合伙制所占比例較少,在客觀上導致誠信行為弱化。寬準入、低風險的準入政策,導致事務所缺乏風險意識,為爭奪客戶而放棄審計準則,甚至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而伙同被審計者作弊。有些政府部門自行發文或與其他部門聯合發文,限制事務所開展某些審計業務,事務所執業范圍受到限制和擠壓。雖然近年來不斷加大事務所的行政監管力度,但因事務所數量多、分布較為分散,對一些事務所不規范執業難以實施及時、有效的監督和懲處。
抓住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修訂契機,爭取修改相關條款。建議在新的事務所審批辦法中,增加和細化對事務所準入和退出條款的限定性約束,提高合伙所審批門檻。通過面談、實地考察、組織專家評估等多種方式,對設立小型事務所的各項條件進行全面和實質性審查,嚴格審核申請材料,實地考察辦公場所。針對部分事務所“小、多、弱”造成的多種問題,積極向財政部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反映,從中央層面解決執業領域受限問題。
積極支持事務所組織形式的改革和創新。把注冊會計師行業納入服務業總體發展來進行謀劃,利用 “營改增”契機,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事務所探索開展會計代理記賬服務、稅務服務、管理咨詢服務等非審計業務,引導事務所強強聯合、合并重組,鼓勵事務所走出本省,到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兼并或設立分所,促進事務所做大做強。
針對一些事務所串通造假、惡意造假,造成國家財政資金被騙取、稅收流失、投資人利益受損等情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制定加強事務所監管的指導性文件,劃出執業紅線,凡觸犯紅線的,進行行政處罰。進一步完善查前公示、查后通報、公告制度,增強對注冊會計師的檢查和處理處罰影響力。寓服務于監管,在檢查事務所時,幫助事務所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規范審計程序,提高執業質量。
進一步協調各方監管力量,發揮財政監督機構、會計管理機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聯合監管作用。與審計、銀監、證監、保監、國資、稅務、工商等部門加強協調,通過聯席會議、信息通報、聯合檢查等多種方式,建立協調、互動機制。建立并共享審計報告數據庫,有效監管事務所的執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