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敏 高振華
近年來,各級國稅系統政府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在政府采購工作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但是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影響了政府采購作用的發揮。筆者通過分析近年來政府采購工作存在的問題,結合實務,提出淺顯的建議,以供參考。
首先,供應商往往以協議供貨招標確定的最高限價作為成交價,這表明協議供貨價格優勢不大;其次,價格控制難度較大,協議定價對市場價格變化反應慢,在實施的中后期,極易出現協議供貨部分產品的協議價格高于市場價格的現象。
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意識不強,在主動公開、全面公開和及時公開方面仍需進一步提高;部分部門對采購信息公開認識不深,重視不夠,公開的信息價值與公眾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采購部門、信息公開部門和監督管理機構往往沒有很好的溝通和銜接,監管、考核不夠到位,使信息公開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
政府采購工作是一項面向市場、涉及面廣、專業水平要求很高的工作,客觀上要求政府采購人員不僅要懂稅收知識,還要熟悉、掌握市場工程等方面知識,專業人才缺乏無疑給政府采購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采購計劃約束力不強,計劃編制前虛增采購額度,不能客觀地反映實際采購需求;采購人的資料缺乏有效考核;檢查考核制度不完善,采購人是否完整地報送采購信息難以掌握,導致出現少報、漏報和遲報的情況。
目前協議供貨規模越來越大,而由于基層采購數量較小、批次較多,相當一部分產品價格優勢并沒有體現出來,因此,針對基層單位零星且急需采購需求的問題,協議供貨必須成為批量集中采購方式的重要補充。
隨著國家稅務總局部門預算改革的日益臨近,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科學化迫在眉睫,設備購置、會務、房屋修繕、車輛購置等專項的支出需要稅務部門提前了解市場行情,捕捉采購信息,盡可能克服目前實際運作中忙于零星采購或無計劃采購的弊端,力求采購預算貼近實際。
要統一籌劃,提高采購效率,加強對各預算單位采購行為的監督管理,把握好采購計劃的完整性、合法性和預見性,不斷增強政府采購預算約束力,加大采購批量,減少采購次數,有效壓縮采購人化整為零、拆分采購項目、重復采購、增大采購成本的彈性空間。
財務部門應根據政府采購政策、計劃、反饋信息等對采購執行機構的具體采購行為進行監督,并側重于對采購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督;采購執行機構根據政府采購合同、使用單位的反饋信息等情況對供應商履約情況進行監督;加強監督檢查,將事后檢查與日常性監督結合起來,將監督檢查落實到日常每個環節的管理工作,形成對事前、事中的監督檢查。
加大培訓力度,及時更新政府采購知識,有效提高國稅系統政府采購隊伍專業知識,增強政府采購人員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購的觀念,認真執行政府采購政策和制度,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采購,增強廉政風險防范意識,杜絕任何形式的規避政府采購管理的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