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 岳衛峰 劉 斌
隨著我們國家工業化進程地不斷深入,產品的低附加值以及科技含量低等缺陷日益困擾著各行各業。再加之國內資源成本不斷上升,國外市場變化莫測,企業、學者以及政府都在積極思考如何盡快實現國內產業的升級換代。技術創新無疑是每個行業實現目標不可回避的路徑選擇。對于我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來說,以當下的市場環境而言,這不但是企業技術升級的問題,而且也關乎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生死存亡。雖然市場給了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壓力,但是,企業是否要進行技術的升級換代還得看它本身是否具有動力。企業的創新動力往往來源于市場的需要以及制度的保障,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是保障技術創新的制度設計。當下,針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低下以及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的狀況,除了喚醒權利主體的維權意識外,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也尤為重要,政府在知識產權管理以及打擊知識產權侵權方面應起到主導作用。知識產權與技術創新的關系是一個辯證關系,技術創新活動客觀上催促社會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而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反過來對技術創新活動具有促進作用。在市場機制下,創新主體依據市場的有效需求以及遵循公平的競爭規則進行創新活動,另外,創新活動成果也應受到合理的保護,以防止他人的非法利用。這二者關系的平衡需要政府的參與,一般來說,政府有時充當一個消極的旁觀者,有時則需要毫不猶豫地介入。本文主要以政府作為介入者的角度,討論政府對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動的引導、扶持以及政策支持,還有,政府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激發與保護創新主體活動的制度,另外,政府在從事這些工作時所采取措施的優缺點。
中國零部件企業家年會公布的中外汽車零部件企業專利調查報告的結果顯示,全球汽車零部件專利地理分布依次為日本、美國和歐洲,日本國內集中了全球汽車零部件專利總量的一半; 而中國國內僅占全球汽車零部件專利總量的2%,與中國目前汽車消費大國的市場地位不相符。而從中國內地的專利分布來看,外資企業已經占據了中國國內專利總量的四分之三,在中國形成了優勢的布防。從專利數量來看,博世公司的專利總數為8394 個,電裝為7194 個,法雷奧3927 個,德爾福1255 個。而國內企業中比較好的,如萬向集團專利總數為246 個,萬豐奧特50 個,萬安集團21 個。從中不難看出我國零配企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研發投入低,自主研發能力差。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技術研發年投入一般占銷售收入的1%~2%,對比國外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技術研發年投入一般占銷售收入的10%~20%,在國內多數中小型企業還處于沒有研發能力的階段,只有43%的零部件企業擁有專利,不到20%的企業擁有發明專利。這種現象導致產品缺乏創新,不僅質量受到嚴重制約,而且產品附加值越來越低。二是高技術含量的零部件產品技術掌握在外方手中。有些配件產品外方在華獨資生產,即便是合資企業也是由外方控制生產技術及產品開發。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企業的研發投入以及企業家的拼搏精神,更需要政府的積極參與與扶持。
(一)牽線搭橋。這方面主要是指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例如,《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與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指出: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國務院《關于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09]9號),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根據科技部等六部門《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指導意見》(國科發政 [2008]770號)、《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總體實施方案》(國科發政[2009]269號),以及《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暫行規定》(國科發計[2008]338號)等文件的規定,現就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構建與發展制定如下實施辦法。該辦法中明確了企業主導以及政府引導作用。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用整合創新資源的方法來有效地開展技術研發工作,政府把企業、高校以及事業單位積聚在一起,讓他們發揮各自的專長,聯合進行科研攻關。國外以及國內的某些行業通過這個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政府引導型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不能忽視市場基礎配置資源的作用。現在,各個地方政府都積極進行汽車產業的招商,都想在汽車行業發展中分的一杯羹。在汽車零部件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構建過程中,同樣存在政府凌駕于市場之上的做法。也許政府是為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但這是一種違背市場規律的行為,其結果就會被市場懲罰。
(二)維護創新活動公平競爭環境。技術創新活動是一種市場行為,所以,創新主體必須遵循公平的游戲規則。當然,不是每個創新主體都能遵守市場規則。政府必須伸出有形的手以發揮看門人的作用: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可試想,自己辛苦地投入智力、物力以及寶貴的時間進行技術研發,但是,別人竊用了這一科研成果并投入生產。如果這樣的做法得不到懲罰,那么,誰還會冒著風險進行創新活動?所以,政府為了社會利益考慮,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維護公平的市場氛圍。在我國,市場的公平性主要依靠《反不正當競爭法》來實現。
(三)稅收減免或者財政補貼。我國制定產業政策時,對于某個行業最直接的支持往往體現在財稅優惠方面。例如,前幾年的家電“以舊換新”優惠政策以及購買小排量汽車的稅收減免政策。前者是一種財政補貼政策,后者是稅收優惠政策。不可否認,這種政策的效果最為明顯。對于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技術創新活動進行產業政策的優惠同樣也會起到顯著作用。但是,問題是受惠者的判斷標準是什么,以及誰來決定受惠,政府能否控制這個政策變成少數人牟利的工具,還有這一財稅政策是否會引起地區之間產業的不公平競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其實,最為關鍵的是市場收益與制度成本之間如何比較是一個更讓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基于此,政府要進行干預必須有很好的理由以及科學的方法,否則,其結果是適得其反。
總之,在汽車零部件技術創新方面,國家首先尊重市場規律,平等以及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創新主體的活動,如果確有必要介入創新活動,那么,政府也應順應市場規律引導創新主體依托地區資源優勢進行科研活動。在制定產業的財稅政策時,政府不但需要考慮政策刺激與促進作用,而且還要充分評估政策的公平性以及是否有效益。
知識產權立法方面而言,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一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版權法、專利法、商標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就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技術創新來說,主要是指專利法。專利包括發明、實用新型以及外觀設計。除了專利法外,專利實施條例以及最高院的司法解說都歸屬于廣義上的知識產權法體系。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產權法律也在不斷完善。在這其中,政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司法保護方面,國家十分重視知識產權案件,一般是中級人民法院才能受理案件,并且不是所有地方的中級人民法院都能辦理知識產權案件。在行政執法方面,我國對于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處理包括行政執法以及司法救濟兩個環節。知識產權的行政執法設置是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一個特點。
政府的知識產權管理對于產業的技術創新活動作用巨大,但是,各地政府卻經常忽略這方面工作。政府不能簡單地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大,我們民族工業發展就緩慢,創新活動就受到壓制,而應該正確看待知識產權保護與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科技創新活動是由有血有肉的自然人來完成,有些科研活動是由組織體來實現,但是,歸根結底還是依賴一個個自然人參與完成,如何激發人們的創造激情是現有制度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情況尤為突出,汽車工業已經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那么,這些背景下,我們反思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的關系對于國家提倡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意義重大。觀念的轉變應該先行一步,如果沒有制度設計者觀念的轉變,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也是舉步維艱,技術創新活動前進也會停滯不前。
1.杜鵑.2005.產學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及其對策.科技進步與對策,2。
2.馮曉青.2007.當代知識產權制度發展的形勢與特點.政法論叢,4。
3.胡爭光.2009.論產業集群中的戰略聯盟.商業時代,1。
4.李明德.2008.知識產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5.唐杰、楊沿平.2009.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戰略.北京:科學出版社。
6.吳漢東.2006.利弊之間:知識產權制度政策科學分析.法商研究,6。
7.張平.2004.技術創新中知識產權保護評價——實證分析與理論研討.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