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財政廳 徐 旭
內部控制是企業為了控制經營風險、實現經營目標而制定的各項政策與程序。而實踐證明,企業經營的失誤往往都是由內部控制實施不夠引起的。通過實施內部控制,可以幫助企業降低風險,防范舞弊,保證資產安全。當前國內企業普遍存在內部控制薄弱問題,挪用、侵占或詐騙企業財產的事例時有發生,不能有效保護企業資產和股東權利,部分企業甚至遭受災難性損失。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企業經營的環境越來越不穩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已經是企業最關注的問題。內部控制則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實現股東回報最大化的強有力保證。
(一)內部控制促使競爭力得到提升。競爭可以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完善程度的一種對比,也是經營風險防范能力的對比。在形勢好的時候,粗放式管理帶來的諸如決策失誤、財務制度不規范、采購招標出現漏洞等問題可能被掩蓋;然而,一旦市場形勢發生變化,這些問題就會暴露出來。企業內控做得好的企業,在各種情況下都能贏得主動,甚至可以將危機轉變為機遇。加強企業內部控制,不斷提升競爭力,已是企業當務之急。
(二)內部控制促使企業與世界先進管理接軌。近年來,隨著安然、世通等大公司財務舞弊、會計造假案件的發生,歐美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來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國內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與否,正在成為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通行證”。內部控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先進的內部控制,則肯定是萬萬不能的。學習、借鑒國外先進企業的內控經驗和做法,強化國內企業的內控,提高風險的防范能力,就是在為國際化經營提供“安全網”和“防火墻”。
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活動,要能夠具體影響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每一項活動;能夠清晰、具體地對各項責、權、利進行分配,各經管人員的行為要真正得到規范;能夠凸顯對經營管理過程的控制,努力實施“防患于未然”,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具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完善內控制度。很多企業的內控制度是逐步建立的,往往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今天發現交通費高了,就制定一個交通費用管理辦法;明天發現辦公用品浪費嚴重,就擬定出辦公用品采購與使用辦法。亡羊補牢式的制度只能防范、治理曾經的風險,對將來的、未知的風險則沒有較大意義。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這樣的制度都不具備系統性、完整性,沒有科學、合理的分類,甚至不同制度相互重疊,相互掣肘。
企業必須建立一套規范的有關內控制度的制定程序和形式規范,包括制編號、格式、分類、內容、審批程序、執行及其他相關事項,都需要憑此而進行規范化管理,并以書面形式予以約束。世界500強企業的經驗一般都是“企業未建、制度先行”。如果企業制度不完善,有令不行,令出多門,難免會造成嚴重損失。當然,“執行力”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無論流程和制度多么完善,如果不能得到強有力的執行,最終都無濟于事。
(二)構建全員性內控體系。內控體系是企業整體實力的一個重要標準。有效的內控體系,首先必須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體系,需要領導層、董事會、經理層轉變觀念,真正重視并參與進去;其次,它還應該是一個“全流程”的體系。例如,在進行質量管理的時候,一個生產環節出現的問題,如果不從全流程的角度分析,那就很難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員工分布在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他們更清楚哪里有風險,這對流程優化至關重要。在構建內控體系的過程中,必須要求每一個員工都清楚把握自己所在的流程環節及這個環節與企業經營目標的關系,讓每一個成員都真正明確自己在公司整體運營中的角色、作用和責任。
全員性內控體系要“控”的,既有基層,也有高層。它就是一張網,罩住整個組織。為構建好全員性內控體系,每一個成員都應該認真學習、理解內控制度。只有這樣,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才有堅實的基礎。
(三)強化內審體系。企業的內審體系是內部控制的強化劑。中國企業的內審職能發展較晚,而且很不科學、規范,很多企業的內審形同虛設,內審人員也多是從退休人員中選用。而500強企業則一般要求CEO和財務總監等領導必須有在內審部門工作過兩年的經歷。只有內審才能讓高管準確掌握企業整體的經營情況,分解清楚各部門之間的聯系。這是一個需要逐步完善的過程。
企業必須通過嚴格內審來有效監督內部控制的實施。通過設立內審部門,建立溝通機制,保證企業內部信息暢通,及時向董事會、監事會匯報,以保證決策的時效性和可靠性。
(四)深化責任追究。責任追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企業很多工作往往無法推動或難以落實,其根本原因多是企業沒有實行責任追究。
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責權利必須相匹配,企業每一個成員都要切實擔負責任。在實踐操作中,關鍵領域、關鍵流程、關鍵崗位的責任,必須一一落實到具體人員,建立“責任分解、層層落實、壓力傳遞”的工作體系。在運行起來后,堅持從嚴治企,有錯必糾,違紀必罰,不留情面,獎罰分明。唯有如此,一個遵紀守規的員工隊伍,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和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才能被創造出來。
(五)建立現代信息系統。在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產生一些信息,它們反映出相關環節的執行狀況和偏離程度。其中,重要的信息必須被及時、完整、準確地采集并被傳遞給相應責任人。
完善的信息系統,是企業內部控制步入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沃爾瑪公司建立了衛星系統,只要幾分鐘,公司就可以對分布在全世界的銷售、倉儲、采購等活動的情況全過程掃描,它的企業內控已經精確到分秒。當企業的組織結構被劃分為很多層次的時候,領導與基層之間的信息傳遞,往往會失真、失效,最終企業整體運行效率較低,損失也在所難免。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既與管理人員的素質有關,更多地則取決于信息化建設是否到位。
建設信息化,必須從企業實際出發。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規模和基礎條件等,設計出有效的、操作性強的信息體系,促使崗位精簡,責任明確,最終提高內控效率。
此外,實施內部控制必然會打破、調整原有利益格局,有些人員會以影響工作效率為由而反對內控的推行。內部控制的不完善會給企業帶來災難,而效率則是企業發展快慢的一種反映。作為決策者,就應當合理權衡內部控制和經營效率的關系。
1.孫麗娜.2008.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探討.現代農業,9。
2.田朝陽.2008.內部會計控制有效性研究.中國鄉鎮企業會計,7。
3.楊曉東、徐顯萍.2008.淺談農墾企業管理中的內部會計控制.農場經濟管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