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元 杜孫杰
近年來,在國家科技投入大幅增長的背景下,普通高校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經費呈暴發性增長態勢。科研經費的增長帶來了大量的高水平研究論文、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科研成果,提升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社會影響力。但同時,科研經費的暴發性增長,讓高校的科研經費管理工作來不及調整和適應,許多問題也突顯出來。為了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績效,充分發揮科技投入的作用,解決這些問題刻不容緩。
自2001年科技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國家科研計劃實施課題制管理的規定》開始,我國科技計劃全面推行課題制管理。所謂課題制,是指按照公平競爭、擇優支持的原則,確立科學研究課題,并以課題為中心、以課題組為基本活動單位來進行課題的組織、管理和研究活動的一種科研管理模式。課題制賦予課題負責人很大的自主權,激發其研究積極性,讓科研項目進一步市場化、社會化。但也誘發了一些不良現象,如在學術研究中急于求成,心浮氣躁,難出精品成果等。有些科研人員花大力氣去拿項目,拿到之后,不潛心做科研,而是把大把時間用在應付檢查和結題上,同時還認為科研項目是自己的,科研經費就是自己的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甚至通過不正當手段套取科研經費。對項目經費認識的偏差,是科研經費使用混亂的重要原因。
目前,普通高校的科研經費管理模式大致相同,全部管理工作都集中在校一級的財務管理部門,財務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科研經費實行統一的財務監督和會計核算。但目前很少有普通高校將科研經費管理劃分出來,由專人負責。在課題制管理模式下,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指導課題負責人編制經費預算,還要監督經費使用和審查項目決算,若科研經費規模不大,其問題并不突出。但隨著科研經費的暴發性增長,管理模式中的問題也就突顯出來了。
科研預算編制是科研經費管理的第一步,但預算編制往往不科學、不合理。原因有三:一是課題負責人一般都是普通的科研人員,財務和會計知識缺乏,而隨著經費的增長和項目的增多,財務部門也沒有專門人力負責指導經費預算。對預算的審核基本流于形式;二是在高校科研項目進行過程中,確實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產生的經費使用問題,對于預先不能估計的經費支出,很難進行準確的估算;三是主觀原因,課題組未認識到預算編制的重要性,在編制過程中不認真、不嚴謹,導致預算不準確和不科學,預算和決算差異巨大。
其次表現為科研經費支出結構不合理。高校科研人員對國家的財經政策了解不深,加上對預算的執行意識不強,在實際的報銷中常有弄虛作假的情況出現,交通費、差旅費、招待費的支出數額龐大,甚至在課題報銷中出現大量的私家車費用和通信費用,與經費預算大相徑庭。財務管理部門在對科研項目不熟悉的情況下,無法準確把握票據與科研項目的相關性、真實性和合理性,很難在科研經費使用支出的結構上嚴格把關,導致了支出結構不合理。
最后表現為科研課題結題不結賬,項目結束后,仍有大量課題經費未使用。高校常把工作重點放在科研經費的爭取上,而忽視了科研項目結賬管理。項目負責人則是盡量做大預算而在實際科研活動中支出卻相對較少。結果是課題完成了,科研項目經費綽綽有余。為了順利完成項目的鑒定驗收、通過財務審計,存在人為加大支出金額,把與本項目無關的支出列入進來,導致經費使用數據不真實。科研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管理上的脫節,溝通不及時,是導致科研項目結題不結賬的主要原因,造成科研項目結余經費長期掛賬,大量科研經費長期閑置。
課題制管理讓絕大部分的經費都掌握在課題組負責人手中,但由于課題組負責人往往都對經費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財務管理辦法了解甚少,從而導致在經費管理方面,出現了較大的隨意性和違規行為,而這些違規直到項目結束對經費進行審計時才被發現。這樣不僅不利于對高校科研經費實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也暴露了我國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監督機制上的不完善。
要做好科研經費的使用、管理和監督,必須從思想上提高科研人員和相關部門對科研經費管理的重視程度。對于科研人員來說,要端正認識,樹立正確的科研經費使用觀念,做到精打細算,實事求是。對于科研管理部門,要充分意識到科研經費的管理貫穿于整個項目研究過程中。經費使用好壞直接影響科研工作本身的效率和效益,因此,不能認為科研經費管理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對財務部門而言,要充分認識科研經費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對科研經費進行專業管理。審計部門要做好審計監督工作。科研人員和各部門都要本著對學校負責的態度,管好用好科研經費。
由于科研人員的工作側重于科學研究,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掌握各級主管部門的科研經費管理政策。這就要求學校要對國家、省級相關科研經費管理政策進行研究,并將其內涵準確地反映到學校的科研經費管理文件中,以保證政策制度的執行。
除此之外,還要研究在實際經費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比如智力投入的價值問題,鏈接到科研經費的使用,實際指的就是科研人員是否能從項目中列支勞務費用。雖然理論上講,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師的本職工作,但從事科學研究的高校科研人員現有的工資待遇能否真正體現其勞動價值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隨著科研經費的暴發性增長,現有的科研經費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實發展,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更新管理模式:一是在財務管理部門下設專門的科研經費管理單位,負責科研項目研究周期全過程的經費管理和服務,包括指導經費預算的編制、在經費使用中控制預算的執行、經費決算的編制和審計工作的配合等。二是利用校院二級管理體制,通過加強對學院科研主管院長和科研秘書的培訓,及時傳遞政策信息、財務工作動態,加強對二級學院科研經費使用的指導和監督工作。三是相關部門要達成共識,各司其職,協同合作。特別是科技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外撥、出國、大額經費支出的審核。四是構建科研經費信息管理體系。將科研信息管理平臺與財務信息管理平臺對接,從科研項目立項資金入賬開始至項目結題結賬,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讓科研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審計等多個部門共享這些數據,從不同角度對科研項目經費進行全面的監管。這樣有利于各部門協同合作,抓好科研經費的過程管理,變被動為主動。一方面,減少了違規使用經費的情況產生,另一方面,提高了經費的使用效率,同時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要加強預算管理。對預算的審核由財務管理部門會同科研管理部門進行,特別是經費多的大項目,更要細化預算,使項目組對經費使用計劃做到“心中有數”。科學合理的預算能有效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讓科研經費使用合理合法,也是執行監督檢查和驗收的根本依據。要嚴格執行預算制度,經費預算通過審批后,除特殊情況不允許再進行調整。
二是規范科研經費過程管理,高校應該在國家、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廳相關科研經費管理政策的指導下,從學校的自身情況和科技工作發展需要出發,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科研經費財務管理辦法。讓科研人員在經費使用時知道如何開支、怎么審批,讓財務人員在管理時知道如何審核等,同時,要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結合科研經費信息管理體系,加強科研部門、審計部門、設備管理部門等多個部門有機聯系,切實有效地管好、用好科研經費。
建立財務、審計、科研三方連動的監督檢查機制。把科研經費的監督管理列入學校內部審計監督范圍。審計部門是監督檢查的主要部門,財務部門為其提供經費預算、到賬、使用和結算信息,科研管理部門提供科研項目申報、立項、研究、結題的相關信息,審計部門針對每個環節實施審計,發現違規現象及時糾正,使科研經費的審批報銷做到手續規范合法,賬目核算準確。還要建立適當的獎懲制度,對科研經費使用中的違規情況,不僅要追回相關經費,對相關人員還要有一定的懲罰制度,確保科研經費安全并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