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歷經8年的爭論,中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有望在年內推出。人們寄望于目前經濟景氣不振時,收入分配改革能更大地發揮“穩增長”的作用。實際上,收入分配領域公平正義的實現、不合理差距的擴大勢頭得以扭轉,對于社會穩定、治理腐敗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它還能通過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增強勞動者提升身體和文化素質的物質基礎、提高市場主體創業和生產經營積極性等給經濟輸入更持久的增長動力。從這一意義上講,一個良好的分配模式的建成和維護,是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國家的“大局”;即將推出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應是使分配模式得到根本性改善的重大決策。故要服務好這個大局,必須以嚴格、卓有成效的財政監督來保駕護航。
收入分配改革是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政治體制、社會管理體制對此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一方面要承認分配有失公平和貧富差距拉大的事實,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背離市場經濟的基本邏輯倒退回計劃經濟時代,防止借公平的名義進行行政壟斷擴張、政府過度擴力、過多依賴計劃手段配置資源、搞平均主義等做法。所以,財政監督要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大局服務,充分發揮“以政制財”、“以財限權”的職能,監督好預算的編制和執行,嚴防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陷入以擴權來創收、以創收來支撐其進一步擴權的惡性循環。財政監督通過把住資金關口、規范政府行為、給不當政府行為“斷奶”,既有更好地利用市場功能“做大蛋糕”改善分配之效,又有藏富于民、處理好國富與民富關系之功。
財政監督在分配改革上的作用,還應體現在督促責任政府履行應盡職能上。現代市場經濟不應只講優勝劣汰,還要注重保障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權和生活條件,“使富者足以顯貴而不驕,使貧者足以養生而不憂”:要監督具有收入調節功能的稅制得到執行,要監督居民享受公平的社會保障權利得以兌現,要監督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落實,真正使財政成為調節收入分配差距的有力杠桿。
財政監督的直接功能之一是保障各項財政資金安全、合法、有效地使用,預防和懲治財政分配中存在的貪腐現象,使財政分配能保障更多的資金用在惠民項目上。財政監督應充分發揮其反腐倡廉功能,一要防止財政資金分配和使用中的瀆職行為,二要防止在公共工程等方面的權錢交易,三要防止公權部門濫用財權進行“三公消費”、亂發獎金等“自我服務”。財政資金節約的份額能使政府在改善收入分配上有更大的空間。此外,財政監督在收入分配改革中還有更多發揮作用的方面。如,加強會計監督,防止偷稅漏稅行為,能更好地調節收入差距;加強對國有企業預算監督及其他公共資源分配的監督,能更多地集中起用于調節收入分配的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