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國/安徽省財政廳廳長
當前,隨著財政實力的不斷增強,財政保障范圍和對象不斷拓展,保證財政政策有效執行,確保財政資金和干部安全,成為各級財政面臨的現實挑戰,財政內部監督工作十分緊迫而艱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財政監督工作,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新機制”。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加強財政監督,不斷提高財政管理績效。要認真貫徹落實,通過強化內部監督,強化制度建設,強化風險防控,積極穩妥地推進信息公開,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保障財政資金安全高效。
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是財政監督的源頭,是及時發現預算編制、執行的各個環節以及自身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及時修訂完善相關制度,迅速改進工作機制,形成有效的“防火墻”和“安全網”。因此,要在認真抓好外部監督的同時,把內部監督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完善預算編制、執行相分離的內部控制機制,保障財政部門內部安全順暢運行。
全面推進財政部門廉政風險防控建設,是踐行為民理財宗旨、推進財政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財政政策的決策失誤,財政資金的損失浪費,甚至財經違法違紀案件的發生,都與監管環節的缺失和薄弱有直接聯系。要堅持內部和外部監督 “兩手抓、兩手硬”,通過強化對財政部門的財政管理行為、內部控制運行等情況的監督,從源頭上減少和防止可能發生的風險隱患和違法違紀行為,進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廉政風險防控體系,確保財政資金和財政干部“雙安全”。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和省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的要求,根據財政部統一部署,今年省級全面推進預算決算公開,部門預算報送省人大審查的省政府部門和單位,要公開全部預算和決算的表格,并細化到款級科目;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等支出要細化到項級科目。從今年起,市縣政府總預算、總決算報告和表格也要全部向社會公開。因此,推進財政公開、打造陽光財政是大勢所趨。內部監督的最終目標是促進預算公開,推進依法理財、依法行政,使財政資金在分配、使用和管理各環節能經得住“曬陽光”。要增強緊迫感、危機感和使命感,通過加強財政內部監督工作,為打造“陽光財政”和“透明財政”奠定堅實基礎。
財政部第58號、第69號部長令的頒布實施,標志著財政監督方面的制度安排已初步完成,充分體現了“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監控”的財政大監督理念,強調建立健全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對財政內部監督機制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要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努力構建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協調運行、齊抓共管的財政內部監督工作機制,推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建設,提高內部監督工作的系統性、科學性、有效性,確保財政內部監督工作有序開展。
財政內部監督檢查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要求高、時間緊,建立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安徽省財政廳已經成立內部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內部監督工作主要領導負責制,廳辦公室、預算處、人教處、監察室、監督局為成員,其余處室單位設聯絡員。廳內各處室單位也要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各位處長和單位主要負責人是本處室單位監督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加強內部控制機制建設,高度關注資金分配管理流程,跟蹤掌握資金使用效益,做到管理與監督同步運行,實現管理與監督有機融合,達到提高財政管理水平的目標。要建立財政監督工作效能考核機制,將內部監督檢查考評指標納入年度效能建設考核范圍。
財政監督要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包括預算資金、政府基金、非稅收入等內容;財政監督要覆蓋財政資金運行和財政職能所涉及的經濟客體,保證財政資金流向哪里,財政監督就要延伸到哪里。要從風險防控、制度安排、監控手段、政策研究等方面,加強內部監督管理,有效避免問題的發生,切實建立全面覆蓋的監管機制。要完善內部監督制度。制定完善內部監督檢查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明確監督的職責、內容、程序與方法,實現內部監督工作制度化、規范化。要以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購等制度為基礎,進一步完善財政部門內部相互制衡的工作機制,使內部監督在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等財政管理各環節發揮應有的作用。要推行信息化監控手段,內部監督工作納入財政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之中,逐步建立實時動態的網絡監控預警機制,提高監督效率,降低監督成本。
堅持關口前移,未雨綢繆,著力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的全過程監督體系。一是事前監督要關注財政資金分配的合理性,特別是在預算編制環節,進一步加大對部門預算的審核、抽查,保證預算編制標準、依據和程序的規范性、合理性。二是事中監督要關注財政資金運行的安全性,強化和規范日常審核、審批工作,加強對銀行賬戶、國庫集中支付等的監督;通過預算指標管理系統和國庫監控系統等業務平臺,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和國庫資金的動態監控,針對異常情況及時組織開展實地檢查;加大對重大轉移支付資金預算執行情況的日常監管和專項檢查,并切實加強對財政重大項目支出、追加資金和稅收減免的審核與抽查,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運行。三是事后監督要關注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通過加大對部門決算的審核和抽查,提高決算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通過加大對重大資金與重大項目的專項檢查和績效監督力度,保障重大財稅政策有效執行。
財政監督肩負服務財政管理、促進財政改革、維護財經秩序的重要職能。近年來,安徽省監督檢查局圍繞財政中心工作,積極貫徹財政大監督理念,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還要進一步履行財政監督專設機構的職責,充分發揮“牽頭組織、綜合管理、協調督促、保障全局”的作用。
要按照財政部69號令財政監督工作四個 “統一”(“統一歸口管理、統一組織實施、統一規范程序、統一行政處罰”)的要求,結合安徽省財政工作實際,按照立足內部、著力外部的原則,研究建立系統、科學、合理的財政監督規劃計劃體系。各處室單位要結合自身主要業務,研究安排有目標、有分量的財政監督檢查任務,明確年度財政監督檢查計劃,抓好日常監督管理。監督局要切實履行牽頭抓總責任,積極組織開展管理性監督檢查、組織實施重大事項監督;要牽頭擬定涉及監督職責的財稅政策及法律制度,制定完善財政監督工作辦法和統一規范的工作程序,確保財政執法的公正性和尺度的統一性。
要在監督中強化服務,在服務中嚴格監督,自覺將服務融入具體監督檢查工作之中,做到以監督檢查提升管理、促進改革、推動發展。要提升服務層次,有針對性地提出優化機制、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強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各支出處室要進一步健全會商機制,強化服務意識,加強政策銜接,增進了解互信,促進管理規范,不斷營造良好的理財環境。
要進一步提高財政監督成果的質量,加強財政監督成果的提煉、分析、整合,切實增強整改意見和建議的時效性、針對性。要進一步抓好財政監督成果的整改落實和意見反饋,建立健全崗位問責機制,堅持將財政監督成果與預算編制和資金分配掛鉤,防止問題和隱患久拖不決和循環反復。要進一步推進財政監督結果公開,切實發揮監督結果的誡勉和警示作用。
監督局與各業務處室單位要緊密協調配合,切實確立財政監督的“一盤棋”,形成良性互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態勢。各相關處室單位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大局意識,落實監督責任,努力實現財政監督與思想政治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機關效能建設等有機融合。
建立完善上下聯動的監督工作機制,對財政重點資金和監管項目進行統一部署、統一實施,形成省、市、縣財政部門之間上下互動、協調配合、緊密銜接的立體監管體系。建立健全溝通順暢、信息共享的外部監管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與人大、紀檢監察、審計、財政部駐安徽專員辦等部門的協調配合,積極運用監管成果為預算部門單位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提供支持,實現預算、財務、會計、資產監管聯動,不斷提升財政監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