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尹 情 通訊員 陳 強
近年來,山西省浮山縣財政局積極推行財政體制改革,創新資金監管機制,全面實施 “財政陽光運行工程”,建立起了科學、規范、統一、高效的財政管理體制。該縣財政局從財政預算管理、收支管理、國有權益管理、會計監管、內部管理等方面強化財政監管,有效控制單位一般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從源頭上構筑起一道杜絕滋生腐敗的牢固防線。
為弘揚新風正氣,嚴明工作紀律,該縣制定出臺了《狠剎“三股歪風”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多年來,該縣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始終堅持低標準、優服務的原則,把公務接待工作做好、做實。
在接待標準上,對大型會議、上級來客、專項檢查一律在浮山賓館就餐住宿,對零星公務來客采取定點安排,區別就餐標準,杜絕相關人員作陪,不搞一人多陪,小事做大。在經費安排上,對各行政事業單位嚴格按照部門預算執行,不追加、不降低,按季撥付使用,對特殊情況確需追加預算支出的單位,由單位提出申請、說明原因、請示縣領導審查批示,并報縣人大常委會批準,方可追加預算。同時,向各行政事業單位轉發了《山西省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領導人員職務消費行為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堅決制止與正常公務活動無關的職務消費行為和奢侈浪費風氣。
此外,年初在部門預算時,將生產經營性支出與“三公經費”融為一體,實行一個部門一個預算,單位所有收入全額上繳財政,支出按零基預算方式,對單位的“三公經費”支出進行詳細測算,做到合理定人、定量、定額,年初一次性核定、全年執行、超支不補、節約留用。為規范運行,該縣財政不斷加大支出改革力度,初步制定了單位“公務卡”試行辦法,預計今年十月份將全面啟動此項工作。
為規范公車管理,節約財政經費開支,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根據《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和《關于調整黨政機關汽車配備使用標準的通知》,浮山縣對全縣公務用車進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頓。
一是清理整頓公務用車。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該縣對各單位公務用車進行了地毯式的清理摸底,對有問題的車輛出臺了處置辦法,對超編、超標車輛由縣公務用車治理領導組統一研究,調配使用;對占編而不能使用的車輛,并且符合報廢處理條件的按程序報廢處理;對賬務存在、實物已不存在的,由單位查明原因,治理領導組調查研究后,作出處理。
二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大力宣傳公務用車相關規定,依據《山西省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編制管理辦法》和《山西省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該縣制定完善了公務用車編制管理辦法,重新核定編制和標準,嚴格審批程序,定期統計報告,做到定編、購置、使用和處置全過程監管。在經費管理上嚴格落實經費預算管理制度,年初預算時按行駛里程分別確定費用標準,在財務上單獨列項和單車費用定額核算。同時,實行了車輛保險、定點加油制度。
三是強化督促檢查。認真落實有關政策規定,不斷完善制度,不定期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查處糾正,徹底從源頭堵住公車亂編、亂購、亂用的行為。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該縣財政局加大對本單位車輛的日常管理,嚴格實行統一安排使用、出行登記途徑、單位集中停放和節假日封存制度,嚴禁公車私用和搭車使用。
近年來,不少單位和部門出現以參觀、學習、培訓、考察、交流等名義組織外出公款旅游現象,大行腐敗之風,損害了國家干部的形象。針對這一現象,浮山縣在每年年初安排工作時,都將公款旅游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部署。
自狠剎“三股歪風”專項治理工作開展以來,該縣財政局黨支部、局委會及時研究部署,成立了領導組,召開了動員會,制訂了實施方案和規章制度,明確治理的方法步驟和工作內容,征求各方面意見建議,尋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工作目標,公開承諾了廉政事項,不定期對“三股歪風”進行監督檢查,明察暗訪,對舉報發現的違規違紀問題不隱瞞、不包庇,對頂風違紀的人和事按照相關規定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對相關責任人根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規定》和本人承諾嚴格責任追究,努力營造出一個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
每年在財稅會、財政會、人代會、黨風廉政會以及部門預算工作會議上進行重點強調,不準公款旅游、不準借會議的名義繞道觀光、不準借學習培訓外出游玩。嚴格執行上級有關規定,凡是上級明令禁止的各種慶典、論壇、宴慶等,一律不準用公款支付,并在財政監察上作為重點查處。一經發現有此類情況,財政部門嚴格按照規定一律不予撥付公用經費,嚴防一些單位和個人利用職務之便套取財政資金用于公款旅游或支付個人費用,從嚴把住支出口子,徹底杜絕了公款私用現象的發生。
為規范“三公經費”管理,該縣按照“規范、統一、高效”的原則,成立了財政國庫支付局,撤銷規范了單位財政資金賬戶,將所有財政性資金支出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集中支付管理。對各行政事業單位資金支出必須由單位會計在國庫支付局集中審核支付;對鄉鎮財務成立了“鄉財管理中心”,實行“鄉財縣管”、單位報賬、集中支付辦法;對村組財務實施“村財鄉監”,在保持村組資金所有權、使用權、財務收支自主權“三權不變”的前提下,由鄉鎮村級財務審核中心對村組財務實行統一無償委托代理服務,做到會計業務統一集中審核,銀行賬戶統一設置。
一是嚴把原始單據審核關。制定實施了《浮山縣國庫集中支付原始憑證審核實施細則》,加大對原始票據在合法性、真實性等方面的審核力度,要求各預算單位報賬員認真落實“先查詢發票真偽,再核實經濟事項,后報銷入賬”的工作程序,對虛假票據不予報銷。
二是嚴把會計賬務核算關。按照財政部2012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進行會計核算,對“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因公出國(境)費用”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設置明細分類賬進行明細核算,杜絕將“三公經費”支出列入其他科目,做到會計信息真實準確。
三是嚴把資金支付審核關。根據《會計法》和國庫集中支付等有關政策,鼓勵核算單位擴大財政直接支付范圍和比例。對于授權支付資金,嚴格按照《現金管理條例》的規定,限額以上必須采用轉賬方式結算,防止現金結算方式帶來的種種弊端,杜絕財政資金被“移花接木”。
通過國庫集中審核、專門業務稽核,對不合理、不合法的“三公”消費憑證進行清查拒付,嚴禁虛假票據入賬,有效加強國庫集中支付前臺監督。同時,在縣財政局成立了財政資金稽查股,在國庫支付局成立了財政資金審核股,使“三公”消費嚴格按照審批程序運轉,一律實行轉賬支付。實行離崗審計和不定期抽查,對“三公”消費情況全程進行監督,將“三公”消費置于制度的監督之下。并要求各單位將本季“三公”消費情況公開于眾,通過政府公開欄和政務網站向社會公布,使“三公”消費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中,建立起“三公”消費全程監督模式。
記者手記:隨著預算公開力度不斷加大,“三公經費”公開日益受到輿論的關注與詬病,龐大的“三公”消費支出令人咋舌。雖然近兩年來在中央和社會關注之下,“三公”消費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相關制度也得到了完善,“三公經費”公開邁出了重要一步,為建立陽光財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對于占很大比例的縣級以下基層政府的 “三公”消費卻沒有明文規定。基層財政遠離政府監管視線,更容易出現大操大辦、吃喝玩樂、閑話生非等“三股歪風”,不少縣以下政府“三公經費”往往是一筆糊涂賬。另一方面,對于已公開的“三公 經費”,公開不明細、群眾難以看懂是一方面,其真實性也值得懷疑。所謂看一個政府是否亂花錢,“三公”消費是最好的鏡子。規范“三公”消費,公開透明的財政監管是不可缺少的武器,但其根本還在“三公經費”制度的制定與執行上。各級政府部門在向社會公開一本 “透明賬”的同時,能面對群眾的質疑做到有理有據有節,“三公”消費也就走上“正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