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鋒
“隱身”于專項支出的“三公”經費須予以關注
■朱其鋒
“三公”經費公開,回應了社會公眾對于政府開支知情權的期盼,是政府信息公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個里程碑。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開支,亦成為上至黨中央國務院下至平民百姓的共識。
筆者在檢查中發現,一些地方部門一方面公布“三公”經費,數字上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卻將部分“三公”開支轉移至下屬事業單位,擠占專項資金用于“三公”消費,上演了“三公”消費的“隱身術”。此種行為違反了財經紀律,有悖中央關于“三公”經費公開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愚弄了輿情民意。這一現象值得我們予以足夠的關注。
2012年3月,廣西專員辦派出檢查組對XY縣就業專項資金進行檢查。檢查發現:XY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下屬事業單位XY縣就業服務中心2009年至2011年在反映就業專項資金科目使用情況的“專款支出”科目中列支業務接待費、車輛燃油費、過橋過路費、港澳考察費用等近百萬元;該中心還將歷年專項資金結余中的25萬元劃給XY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由該局用于購買小轎車。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至2011年XY縣就業服務中心的年均部門基本支出僅為50余萬元。
根據檢查組的了解,該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業服務中心將本應在基本經費中列支的“三公”費用在專項資金中列支,基于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本級財政可用財力緊張,成為向專項資金“伸手”的主要驅動因素。據了解,該縣本級可用財力較為緊張,大部分財政支出依靠上級轉移支付(如2010年財政收入3.0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達10.88億元)。在獲得上級下撥就業專項資金的同時,該縣財政無力為此配套相應的工作經費。在部門基本經費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專項資金自然被某些人視為可以用作“三公”開支的“唐僧肉”。
第二,相關部門人員財經法規意識淡薄。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該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業服務中心均未按相關要求對就業資金設立專戶進行管理,而是與部門基本經費開支合用一個賬戶;二是上述部門領導未能緊繃專項資金不得用作他途這根“弦”,將上述“三公”消費視為與就業專項工作有關的開支,堂而皇之地在“專款支出”中列支。
第三,相關部門對“三公”經費公開的目的意義和要求缺乏足夠認識。“三公”經費公開既是政府機構透明行政的需要,滿足了群眾的知情權,也有利于加強群眾監督,杜絕鋪張浪費和腐敗,把政府建設成節約型、廉潔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上述部門顯然對此未有足夠的認識,反映到具體行動上便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三公”經費公開作為一個方興未艾的話題,是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如何真正實現“三公”經費公開的目標,切實發揮“三公”經費公開的應有作用,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有如下建議:
一是對于擠占專項資金用于 “三公”消費的行為予以嚴懲。必須對上述違紀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方能剎住此類不正之風。
二是各部門在公開“三公”經費時,應涵蓋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中的“三公”經費,將分散在各種經費支出中的“三公”經費加以歸集,如實統計,格式統一,口徑統一,從而確保公開內容完整。
三是加強培訓,一方面提高財務人員及單位領導的財經法規意識,另一方面提高其對“三公”經費公開的思想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杜絕擠占專項資金用于“三公”消費的現象,更進一步做好“三公”經費公開工作,更好地實現建設節約型、廉潔型、執政為民型政府的目標。
財政部駐廣西專員辦)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