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 史洪宇
環境審計是審計工作的一個分支,是審計工作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同時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范圍。環境審計不僅可以如傳統審計一樣維護財經法紀法規的嚴肅性、權威性,提高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還可以督促被審計單位積極履行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社會責任,促進被審計單位的可持續性發展,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有力輔助。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壓力巨大。但是,歷史表明,如果以犧牲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等來換取經濟的高速增長的代價是慘重的,唯有可持續發展才是出路。因此,對于我國而言,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環境審計可以促進被審計單位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抑制環境惡化的重要手段。
(一)環境審計的發展歷程。環境審計最早發源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最初的表現形式是內部環境審計。當時為了經濟發展,企業大肆破壞資源和生態環境,由此引發重大的環境問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危害,進而促使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加強,同時政府迅速推出環境保護的標準,也加強了對環境保護的管理。企業為了規避政府管理下的風險,在企業內部組織人員定期評價和考核企業的環境保護活動,這就是最初的環境審計,盡管其當時還未形成體系,也沒有統一的方法。隨著資源破壞的加劇,政府環境審計和民間環境審計逐步形成并取得巨大的發展,其重要作用逐漸彰顯。
(二)環境審計的定義。對環境審計,國內外都有不同的定義。概括而言,西方國家所定義的環境審計是指系統地評估與環境有關的組織、管理和設備等業績,有助于通過環境管理和控制來實現被審計主體環境規范化、資源節約化和保護環境的目的。我國的環境審計是指獨立的審計主體,包括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接受委托,對被審計單位的環境責任進行財務公允性、環境合法合規性和環境效益性審計,其目的是促進被審計單位控制活動的可持續性發展。相比較而言,西方國家的環境審計除了環境財務審計、環境合規審計和環境績效審計外,還包括環境審核稽查、環境政府管理、環境咨詢和檢查等實際或者潛在影響環境的活動。我國的環境審計實質是狹義上的。例如,在西方國家,審計被審計企業是否達到了IS014000也是環境審計的一種,即對該體系的標準進行考核。環境審計通常來說有以下分類:按照審計類型來分,可以分為環境財務審計、環境績效審計和環境合規性審計;按照審計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政府環境審計、民間環境審計和內部環境審計;按照具體的審計內容來分,可以分為環境政策與環境法規審計、環境清潔生產審計、資產交易審計和環境經濟效益審計;從審計實施方式來看,可以分為強制環境審計和自主環境審計。
(三)環境審計的特征。從上述環境審計的定義來看,與其他審計類型相比,環境審計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審計主體的要求較高。無論是政府環境審計,內部環境審計還是民間審計,注冊會計師等審計人員是審計主體,不僅要求審計、財務知識牢靠,還需要涉獵一定的環境學、社會學和工程學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環境審計。二是環境審計的外部性較大,對宏觀調控有重要影響。環境審計的目標是被審計單位環境管理和活動的財務公允性、環境合規性和環境績效性,這些都有利于督促被審計單位履行環境保護責任,提高環境經濟效益,有助于國家宏觀環境調控目標的實現,有助于實現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是環境審計影響重大。與傳統的財務審計或者專項審計相比,環境審計的影響深遠。如果財務審計或者專項審計結果顯示被審計單位違規或者低效,其影響僅具有地域性或者只是在其集團內,但是一旦環境審計顯示被審計單位存在嚴重的環境違規或者環境績效很不理想,則其影響重大而深遠,有可能波及整個社會,危害人類的生存條件,直接或者間接地危害人類的生存。
我國環境審計發展的歷史不長,可以說,環境審計還處于一個摸索的全新階段,薄弱的理論研究現狀也給環境審計的應用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一)環境審計發展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環境審計的類型發展不均衡,政府環境審計為主,民間環境審計和內部環境審計較弱,甚至基本上處于空白。這種情況在我國尤為突出。據調查,云南省2008年至2010年期間,沒有企業進行內部環境審計,只有少數的幾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民間環境審計,如亞太只是在高污染企業的報表中對環境保護進行一定程度的關注,而絕大部分是政府環境審計,即便是政府環境審計,也是省級的環境審計占大頭。二是從強制環境審計和自主環境審計來看,自主審計僅占12.5%。這和地方保護主義以及環境意識薄弱是分不開的。三是從審計內容來看,財務審計和合規性審計占絕大部分,績效審計微乎其微。據統計,合規環境財務審計占了一半以上,其次是合規性審計。
(二)環境審計缺乏資金支持和技術輔助。這主要體現在資金支持和技術力量支持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由于環境審計起步較晚,再加上經濟、科技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不像他們一樣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來作為環境審計的堅實后盾。我國環境審計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其大部分單位環境審計資金投入占整個審計投入的比例約為5%左右,比例最高的也只有15%。從科學技術支持來看,由于資金投入少,引用新的軟件或者設備進行環境審計的可能性小,也削弱了其技術支持。這還包括專業環境審計人員的培訓和培養。另外,某些需要量化的環境審計內容還沒有統一的指標或者計算方法,這也是缺乏技術支持的重要體現。
(三)環境審計意識不足,環境審計內容單一。公眾等的環境審計意識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提高,主要體現在政府環境審計上,由省級主要擔任環境審計的角色和任務,市級承擔一小部分,而各個區縣級幾乎沒有進行環境審計的意識。即使是有環境審計意識,對環境審計的內容 也是認識不夠,導致環境審計內容單一,主要集中在水資源和土地資源以及大氣污染的防治審計方面,較少地涉及到土壤污染防治和固體廢棄物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審計內容。事實上,后者均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方面。
(四)環境審計缺乏政策支持和操作細則。我國由于環境審計的起步較晚,其理論研究也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環境審計的應用。缺乏政策支持是指盡管國家重視環境審計,但是沒有相關的審計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范,沒有給環境審計提供一個科學而統一的審計依據和評判標準。目前環境保護審計的法律法規零散地體現在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法中,其作用甚微。在環境審計的具體操作方面,沒有一個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和標準可供參考和執行。以環境審計中的成本效益分析為例,沒有一個評估標準來參照,也沒有統一的指標來反映環境成本效益。可見,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審計的風險大,而操作性較弱。我國沒有一個專門的實施規范來闡述這方面的內容。
我國大力加強環境審計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是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首先我們要重視環境審計的理論研究,在與世界趨同的同時,也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為其應用提供規范而科學的理論框架,以便于指導其實際應用。
(一)平衡發展環境審計,建立環境審計多元化格局。針對前文闡述的問題,要力求多元化的環境審計格局,主要體現在:一是類型多元化,要努力提高企業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意識,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籠罩,促使其積極開展內部環境審計,這也是企業規避政府環境審計處罰成本的一種有效方法;二是要主體多元化,積極培養民間環境審計力量,扶持民間環境審計的迅速發展,民間環境審計作為一種中介審計,獨立性強,應該作為環境審計的中堅力量來培育;三是審計內容多元化,積極聯合財務審計和合規性審計,努力發展環境績效審計。
(二)加大環境審計的支持力度。一是意識上的支持,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提高環境審計意識,通過媒體、社區,強制和自愿等方式進行教育和宣傳。二是加大對環境審計的資金投入和支持,重點支持環保資金和生態建設資金的投入,加強該項資金的監管。三是技術支持,主要體現在科技手段的應用和高素質環境審計人才的培養,手段的應用體現在為環境審計提供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量化有關指標,人才的培養主要體現在綜合素質的培訓,財務知識、工程知識和法學知識的綜合。
(三)加快環境審計的立法工作,加緊環境保護審計的實施細則的研制。在環境保護方面設立獨立的環境稅,為環境保護審計提供法律支持。環境稅應該將水資源、森林資源、草資源和土地資源等都納入保護范圍,而不僅僅局限于礦產資源。加強環境會計準則以及審計準則的規范和評判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審計準則和會計準則要盡量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抓緊實施細則的研制,提高其操作性。制定環境審計標準,聯合環境監測和環境檢查,提高環境審計效率和效果。
(四)積極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力求環境審計本土化特色。例如借鑒荷蘭的經驗,積極發展區域環境審計研究和應用。荷蘭的環境審計稱之為可持續發展審計,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從審計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扶持環境審計的發展。其環境審計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積極地開展區域合作性審計,這主要是針對荷蘭的海洋船舶污染,聯合了波蘭、土耳其、挪威等八個國家的審計力量進行區域合作性審計。區域合作性審計充分聯合了區域力量,加強了審計力度,提高了審計的精準性。另外,聯合審計是一種必然趨勢,即聯合內部審計部門、財務會計部門、工程部門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等加入環境審計組織,提高環境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1.劉靜、梁畢明.2012.我國環境審計若干問題研究——由曲靖“鉻渣致污”事件引發的思考.會計之友(上),2。
2.石雪梅.2012.我國環境審計研究與分析.財會通訊(綜合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