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錦紅
(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海南三亞 572022)
新形勢下海南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思路探究
欒錦紅
(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海南三亞 572022)
海南省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遇到了許多新情況與新挑戰。本文從海南省少數民族現狀出發,分析新形勢下海南省少數民族職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并提出適合海南省本土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功能;對策
少數民族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擔當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的使命,又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貢獻力量。海南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對于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海南省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也逐步得到提升,職業教育發展環境得到改善。我們在看到海南省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要看到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帶來的挑戰。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社會對于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呈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面對新問題、新挑戰,如何通過創新職業教育發展路徑,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術人才是職業教育的發展之道。
海南省在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以來,一直把少數民族職業教育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途徑,職業教育的深入推進和發展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適合本土化需求的人力資源,并使他們成為了懂技術、會管理、懂科學、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對發展當地經濟、提高生活質量以及增加收入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政府、職業院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海南省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政策支持。為了從制度上保證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省政府先后出臺了《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辦法》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決定的意見》,并制定了《海南省職業教育2007-2010年發展規劃》。除了出臺宏觀政策,政府還在扶持重點中等職院校發展、學生免費就讀涉農專業、市縣職教中心建設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措施[1]。
其次,資金投入。充足的資金投入是保證職業教育健康穩定發展的必備條件。2011年上半年,在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辦公室對全省職業教育發展狀況進行專項督導過程中了解到:2007-2010年,省財政對中等職業教育總投入達到33.62億元,其中2007年6.93億元,2008年5.21億元,2009年10.61億元,2010年10.87億元。從政府這幾年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來看,2009年和2010年的資金投入接近2007年和2008年的兩倍,僅2007年,省財政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就比2006年增長13倍[1]。這表明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不斷努力在資金層面保障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再次,“三段式”辦學模式。“三段式”職業教育即學生第一年在市縣職教中心或縣職業學校學習基本理論,第二年到省示范學校進行就業技能培訓,第三年到實習單位實踐工作。“三段式”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充分搭建了縣市職業學校、省示范學校以及實習單位的資源共享平臺,加強了三者之間的互動,提升了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率。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工業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型轉變,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也需要不同層次和類型的職業技術人才。新形勢下,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傳統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型對人力資源的技術和知識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機會逐年擴大,以及選擇的多樣性和普及化趨勢壓縮了職業教育的空間;勞動力市場對于高學歷的要求,以及有學歷待業者逐年增加,使職教生就業更加困難[2];社會流動加快促使外來務工人員增多,造成職業教育生源危機。面對市場變化,海南省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的發展還沒有完全適應市場需求。分析海南省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有助于促使其更好發展。
從海南省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的發展來看,雖然招生數量在穩步提升,但是很難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生源危機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海南省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受家庭及民族文化的影響,對受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接受教育特別是職業技術教育對其發展沒有作用,畢業后還是找不到好工作,還不如在家務農或是出外務工,以此更早地為家庭帶來經濟收入。另一方面,少數民族地區的家長缺乏培養子女的意識,以短期利益為目標,維持家庭經濟現狀。在長遠目標規劃缺失的情況下,少數民族兒童很難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來獲取自身的發展,技能、學歷都沒有得到提升,使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大背景中處于劣勢地位,從而導致了弱者越弱的現象出現。基于這些原因,有些少數民族地區兒童很小就輟學,有的初中畢業,有的甚至小學都還沒畢業就輟學,這給整個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生源帶來了一定缺口,穩定數量的生源很難得到保證。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在此大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的產業結構也在向現代化轉型,少數民族經濟結構的轉型對從業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培養出的職業技術人才并不能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而變化,導致民族地區經濟結構調整速度變緩,產業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減弱,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就業,這是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傳統和現代發展之間的困境。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在技術、素質和能力方面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發展要求,使得近幾年來民族職業教育面對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突出的就業問題也讓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陷入了另一個誤區,認為職業教育對于他們擺脫貧困是無效的,因此又影響職業院校的招生。
我國的民族職業教育基礎差、底子薄,發展還處于初級層次,缺乏競爭力。全國1300多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中,掛民族牌子的只有51所(其中多數不過是校名上打個“民族”牌子而已)[3]。海南省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更是如此,缺乏專門的少數民族職業院校,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嵌入普通職業教育中發展,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式基本無異于普通職業院校,這種一致性培養方式對于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的少數民族地區而言缺乏新意。其一致性主要體現在辦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制等方面,這些方面都沒有體現民族特色。而地方適應性則要求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必須與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的需求相一致。這就需要對其不適應性進行調整,建立多元化教育方式,根據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地方性知識的本土性專業技術人才。目前海南省職業教育的發展仍以普通職業教育為模板和方向,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少數民族職業教育與普通職業教育的差異化培養問題,這種一致性培養目標脫離了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方向,造成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的一致性與地方適應性之間的悖論,影響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針對少數民族職業學校普遍面臨的辦學成本高、資金短缺和自我發展能力弱等現狀,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以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繁榮為目標,想方設法給予政策資金上的扶持,保證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另外,還可以建立少數民族教育基金,為促進其長遠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在獲得資金支持的背景下,應從三個方面加大資金投入:首先,加大對貧困學生資助力度,擴大困難學生的資助面,并適當提高資助標準;其次,結合學校發展需求,加大學校硬件設施建設,以硬件建設提升帶動軟件建設,提高學生實踐水平;最后,政府應投入更多資金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滯后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對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相關支持和幫助不足。為了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帶頭學習貫徹國家民委、教育部《關于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及有關文件精神,不斷提高政府相關部門對少數民族職業教育重要性及特殊性的認識,把少數民族職業教育作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方法,以此來重視和支持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另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和職業院校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使人們廣泛認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不斷改變人們對民族職業教育的模糊認識和傳統偏見,引導人們關注、支持民族職業教育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少數民族職業教育面臨的發展問題。
發展少數民族職業教育,重點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政府在推動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中,應加強具有民族適應性教師隊伍的培養,以提升少數民族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和實踐水平。針對海南省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提高職業教師待遇,促進教師社會地位提升。職業教育教師整體水平提升需要充實高職稱、高學歷、豐富實踐水平的高能教師,只有師資力量得到提升才能保證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培養。要逐步提高職業教育教師的待遇水平,從而吸引高層次職業教育教師。
第二,多管齊下,培養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師資隊伍。通過建立完善的職業教師聘用、培訓、評價、激勵機制,加強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崗前和在職培訓相結合,持續穩定推動教師技能提升,保證師資培訓水平。
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要將民族特色與民族地區現代化相結合,培養一批能適應民族地區經濟和產業結構需求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高素質本土性人才培養需要合理的專業設置和專業培養模式,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應注重傳統文化、舞蹈、技藝、手工藝等少數民族特色開發,一方面既保留了傳統,使其文化特色得到傳承,并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另一方面保持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獨特性優勢,培養具有競爭力和少數民族現代適應性職業教育學生,為民族地區發展提供實用特色技術人才。在完善少數民族職業教育專業設置過程中,職業學校要以教師實踐為基礎,探索適合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專業設置,以適應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需求。
新形勢下海南省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面臨多重困難和問題,這需要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不斷探索創新培養方式,穩步提升少數民族職業教育水平,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和社會穩定貢獻力量。
[1]陳成智.一個理念的勝利[N].海南日報,2011-09-11.
[2]錢民輝.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的問題構成及對策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0(6).
[3]郭子孟.新形勢下民族職業教育發展問題初探[J].今日民族,2005(6).
G710
A
1008-178X(2012) 04-0134-03
2012-02-10
海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Hjsk2009-96)。
欒錦紅(1971-),男,吉林長春人,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從事職業教育與社會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