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翼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0135)
城市濱水區,是指城市中陸域與水域相連的一定區域的總稱,一般由水域、水際線和陸域三部分組成。與城市其它地域相比,濱水區有著天然優勢。
美國學者安·布里和迪克·里貝把城市濱水區開發從用途上歸納為商貿、娛樂休閑、文化教育和環境、歷史、居住和工交港口設施六大類。早期的城市往往是在大港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濱水區在當時更多地擔當碼頭功能,提供船只停靠、貨物裝卸的空間。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們對濱水區功能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勞動方式的改變,許多人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將濱水區打造成游憩休閑區勢必會對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人文建設等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
隨著以重工業為主導的濱水城市的衰敗,以及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這些城市開始對濱水區進行改造,重點開發其游憩休閑功能,從而促進城市再生。巴爾的摩、舊金山、上海這三個著名濱水城市都通過開發濱水區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發展。
美國巴爾的摩內港被認為是通過濱水區產業結構升級來促進城市再生的成功案例。巴爾的摩內港曾一度是整個城市商業活動的中心,但20世紀初以來,隨著大噸位貨輪拋棄內港轉向停泊下游海港碼頭,內港的重要性逐漸下降。二戰后,隨著中產階級向郊區遷移,市中心區及其郊區開始衰落。到50年代末期,巴爾的摩市中心已經完全被廢棄。通過一系列的設想及嘗試,巴爾的摩市政府成立查爾斯中心-內港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合作開發的模式。由政府購買土地,并進行清理,然后再出售。開發商遵循“推倒重建”的原則。最終在此區域建成了一個擁有40萬平方米的零售店、300幢公寓旅館、科學博物館及水族館的綜合游憩商業區,水濱周邊還修建了會議中心和高層公寓與旅館。經過重建,巴爾的摩內港的產業結構成功地由原有單一的重工業向服務業轉型,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增加了許多就業崗位。
美國舊金山漁人碼頭也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濱水區再開發的典型。早在19世紀50年代,舊金山漁人碼頭的一位商人為方便自己的木材生意,在這里修建了一個170平方米左右的碼頭。碼頭建成后,吸引來眾多勞動力和廉價酒吧,此地逐漸成為舊金山水產品的集散地。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漁人碼頭的漁業特色漸漸地被旅游業所取代,70年代還有300艘漁船的捕魚船隊,如今也只剩下不足一半,其中能正常出海的只有1/3。
日趨蕭條的漁人碼頭開始進行轉型,從漁民休憩和出售水產品的水邊場所,后來逐漸演變為依托濱水景觀和環境資源,配合漁業生產經營,將產業發展與觀光休閑相結合,借以帶動地方經濟及旅游觀光業發展的經營模式。1978年,39號碼頭“位于安巴卡德羅與海灘街交會處”的啟動帶動了觀光業的發展。除原本的海鮮攤外,政府還規劃引進了博物館、商店、書廊、古董店、餐館、購物中心和紀念品店等。如今,舊金山的漁人碼頭不但成為旅客們喜愛的景點,還是本地人休閑娛樂的絕佳場所。
中國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1990年開發開放浦東后,在上海浦東設立的惟一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與浦西外灘一江之隔,為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和上海城市內環線所環繞,占地2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開發地區為6.8平方公里。上海市政府在寸土寸金的陸家嘴地區建造了一項全長2500米,集觀光、綠化、交通及服務設施為一體,著眼于城市生態環境和功能的沿江景觀工程——濱江大道。濱江大道沿著浦江東岸、北起泰同棧碼頭、南至東昌路碼頭,主要分為三段,南起富都廣場至陸家嘴路原輪渡站口,中段自輪渡站口至豐和路、北段從豐和路到泰東路輪渡口。濱江大道由親水平臺、坡地綠化、半地下廂體及景觀道路等組成,是面向21世紀的上海東外灘。
在親水平臺一側逐漸升高的坡地上,花、灌木鑲嵌在翠綠的草叢之中,高大喬木和茂密的灌木給人們創造了一種遠離大都市的安逸、憩靜的環境。濱江大道還配置了擁有21組噴口的逐浪型世紀噴泉,全透明的風景觀光廳,保留了有70多年歷史的船廠碼頭和巨型鐵錨。沿江除已建成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似海鷗展翅飛翔的東方游船碼頭等項目外,還將建造海洋水族館等項目。尤其是夜晚,在親水平臺上人們可憑欄臨江,眺望璀璨燈火中的浦西外灘典雅建筑和浦東現代化的摩天大樓,令人流連忘返。
上海陸家嘴濱江發展帶的策劃、設計和建設的良性觸媒作用必將推動城市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
從城市經濟學角度來看,高效有序、清潔舒適的城市將更有利于吸引各方面的投資,使城市不斷興旺發達。
濱水區開發、改造或重建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局部地區的環境改善和功能提升,而是要整合各方面條件帶動城市從內部提升,增強整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以上三個著名濱水城市再開發案例,可從中得出一些適用于我國現階段濱水城市開發的經驗及啟示。
國外著名濱水區開發模式是由政府買下濱水地帶土地,建造休閑娛樂基礎設施,進行開發前期準備,之后將規劃好的“熟地”出賣給開發商,由私人資本進行建設。同時,由政府制定的公共機構,如各城市的港區委員會與其他相關的私人機構和非營利機構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濱水區的開發。這一模式與中國城市當前主要采用的開發模式最為接近。因此,中國濱水城市開發主要采用由政府投資于濱水區基礎設施、綠化、給排水等,而把其他用途(如住宅樓、辦公樓等)土地出讓給開發商或業主。一般說來,這種方式是對新興地塊的開發模式。若城市濱水區像舊金山漁人碼頭一樣已有多年歷史和較多居民時,可采用政府規劃設計,形成改造方案,由民眾、企業和私人機構共同實施方案。對這類歷史悠久的濱水區進行開發時,要注意保留民俗,切忌將其原有文化剔除,應結合濱水區自身特點,開發易引人共鳴的游憩休閑設施。舊金山漁人碼頭便著重歷史還原,打造特色濱水區。至今當地仍然保留著當年漁民卸貨的氣氛,每年10月舉行祈禱儀式,每年元旦船艦鳴笛。
城市濱水地區的規劃要完成戰略使命,產生綜合效益,就必須拓展規劃內容。不僅要進行傳統的物質空間形體規劃,還應進行更高層次的戰略研究。必須充分認識到濱水地區開發建設對于城市產業發展、文化品位提升、歷史傳統保護等各方面的價值和意義,使規劃超越簡單的景觀環境建設層次,獲得更多綜合效益。還要深入研究規劃實施的資金、體制和管理方面的問題,避免脫離實際的“藍圖”。另外,濱水區的規劃要更加深入細致。很多規劃設計理念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再具體加以落實、即便是在宏觀規劃階段,規劃部門也必須對關鍵問題給出示范性的解決方案,避免規劃在實施中走樣。
中國城市濱水區多呈條帶狀,長度可達十幾到幾十公里。在這種情況下,有效規劃各區域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現在已有一些城市進行重點岸段的景觀設計規劃。中國城市進行濱水區游憩休閑規劃前應做好定位工作,確定本區域適合開發何種主題的休閑場所。舊金山漁人碼頭給人們營造出了舊時碼頭的氛圍,游人可在此領略漁人們的生活。上海陸家嘴則是著名的商業金融中心,辦公樓、商場居多。由此可以看出,各地濱水區的休閑主題都各有不同,這就啟示中國城市進行濱水區開發時應綜合考慮本區的地理、歷史、人文和游客定位等因素。
解決濱水區開發問題,其目的絕不僅僅是環境景觀層面的,而是著眼于產業功能調整、文化精神復興和社會活力再生等更高的追求。因此,從事濱水區規劃設計的規劃部門肩負著重大責任,需充分發揮城市觸媒作用。
目前,大多數城市的濱水區開發基本上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也稱“再開發”。在這種情況下,設計部門就會面臨挑戰,即如何才能在塑造濱水區新貌的同時保持和延續原有的城市肌理,并妥善保護和開發歷史遺跡。舊金山漁人碼頭再開發時并沒有千篇一律地采用大肆建造游樂場、商業區等方案,而是延續歷史文脈和人文意蘊,使人們在博物館、書廊、古董店、酒吧等地體會過去漁人的生活。這對中國城市濱水區開發的啟示是:1.應保留有紀念意義的建筑物;2.注意周邊建筑與區域休閑氣氛的協調,營造出供廣大公眾自由進出的空間和閑適安逸的氣氛;3.賦予濱水區一定的象征意義,并將此含義體現在周邊設施上。
此外,濱水區開發時應注意生態保護,盡量節能減排。新加坡新達城采用了獨特的建筑設計,建筑物四周采用灰綠色的鋁合金彩剛板,樓頂采用鋼化玻璃板制成的多角金字塔式結構,屋架構成主要的結構式樣,輔以金字塔式的小型結構懸掛在整個框架之外。屋頂同時可作為儲水系統,收集的雨水可用來灌溉整個新達城的綠色植物。我國城市濱水區開發時可學習并采用先進國家的節能科技。
濱水區的改造與開發絕非易事,需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協調環境、公眾和政府這三方面利益。要尊重自然、保護歷史、發展自我。這樣才能快速、穩健地促進城市再生,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
[1]李長君,柴秋鶴,楊春凱.發揮城市觸媒的作用建設富于個性的城市——武漢市漢口濱江城市發展觸媒論研究構想[J].四川建筑,2001(1).
[2]胥建華,寧越敏.濱水區更新開發與城市功能提升的關聯機理及發展階段[J].中國城市研究(電子期刊),2008,(11).
[3]陳偉,洪亮平.公私合作進行濱水區開發:以美國托萊多市為例[J].國外城市規劃,2003(2).
[4]陳明欣.對上海黃浦江兩岸濱水區開發的思考[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5]徐永健,閻小培.北美城市濱水區開發的經驗及啟示[J].現代城市研究,2000(3).
[6]王建國,呂志鵬.世界城市濱水區開發建設的歷史進程及其經驗[J].城市規劃,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