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彬
(新疆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新疆素有“水果之鄉”的美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形成了許多名優特果品。近年來,新疆把林果業作為農業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在此背景下,新疆特色林果業發展迅猛,無論在生產規模還是質量效益方面均取得跨越式發展,并逐漸成為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步入由傳統林果業向現代林果業跨越的階段。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阻礙新疆特色林果業快速發展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新疆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區內光熱條件差異很大,林果品種分布極不均勻,水果生產區域分布也不平衡,大部分水果(蘋果、梨、葡萄、杏子、石榴、紅棗)都集中在南疆塔里木盆地邊緣的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及和田等地區。薄皮核桃、無花果和巴旦杏等特色干果也主要產于南疆。2010年,新疆林果種植面積1700多萬畝,其中南疆環塔里木盆地林果種植面積就達1300多萬畝,林果總產量和總產值也絕大部分由南疆林果業貢獻,在林果業發展較早的南疆縣市,林果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和田、澤普、若羌和葉城等縣的部分農民林果業純收入占純收入總額的80%,達到萬元以上。而北疆目前只有產自昌吉的紅提葡萄、石河子的桃、精河的枸杞和塔城的黑加侖小有名氣,但種植和深加工力度不足,在市場上的知名度遠不如南疆水果,其他當地很多野生林果資源未能進行有效開發和廣泛種植,對當地農民增收的貢獻極為有限。
新疆由于地域廣闊,林果生長的區域性特點突出,不同地區的土壤、光照條件直接影響到產品品質。各地區應分別根據當地資源條件選擇最適合本地特點的特色林果產品作為開發重點。然而,一些地區在主導產品的選擇上,并未充分考慮當地的資源條件,忽略林果生長的區域適應性,導致多個地區重復開發同類特色林果產品,形成了某種果品熱銷,各個地方就一哄而上的局面,比如紅棗熱銷,各地都大量種植紅棗,形成了哈密大棗、和田玉棗、若羌紅棗和阿克蘇灰棗等多個品種。在銷售環節又未能合理規劃,直接導致新疆棗品供應量激增,產品供給過剩,品質參差不齊,價格下降。
新疆林果業生產主體以分散式農戶為主,缺少統一管理的大規模現代化果園生產基地。農戶大多沿襲傳統的庭院種植方式,管理粗放,不注重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得林果業產量增長迅速但難以實現規模經濟,同類產品標準化程度差,品質參差不齊,林果業生產規模與林果業產業化水平不成正比,綜合效益不高。
世界林果業發達的國家發展歷程證明,林果業效益增值主要來自精深加工,而不是原料或者初級產品銷售。但是,目前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多以原料型產品供應市場。葡萄、杏、蘋果、梨和桃等產品等還是以鮮食為主,盡管如此,林果業整體貯藏保鮮加工水平也偏低,只占產量的12%。在大量特色水果集中上市的季節,由于運輸距離遠,鐵路運力受限,其他運輸方式成本偏高,難以解決特色水果在運輸過程中的保鮮難題,使得大量水果腐爛,難以運出產地,導致增產不增收。同時,目前新疆在特色林果加工環節擁有許多小企業,這些小企業基本上停留在初步加工的水平上,產品深加工程度較低,造成產品附加值低。龍頭企業數量少,相當部分實力不強,稍有實力的僅有中糧屯河、冠農股份、香梨股份和中信國安等有限的幾家本土上市公司。加工能力難以消化新疆特色林果產能,導致新疆企業的林果產品加工率只有16%,與發達國家80%左右的加工率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特色林果資源優勢難以轉變為經濟優勢。
新疆特色林果產品目前仍通過傳統的農貿市場、批發市場、零售商場及超市等銷售渠道進入市場,其他如專賣店、品牌店和連鎖店數量稀少,網絡營銷未能有效開展。大多數僅僅依賴政府組織的各種農產品博覽會、亞歐博覽會、喀交會和新疆林果博覽會等產品展示平臺實現銷售,產供銷一體化的林果業物流系統尚未建立,特色林果產品產銷分離。
目前,新疆特色林果業生產經營者對種植面積和產量的關注大于對品牌和產品品質的關注,申請原產地保護的果品數量不多,品牌經營意識淡薄,品牌運作水平低,存在已有品牌多、雜、亂的現象,優質品牌產品的策劃和宣傳力度不夠,未能樹立優質品牌形象,直接影響了產品銷售渠道的暢通。
在加快南疆林果業發展的同時,加大北疆特色林果資源的開發力度,對廣泛散布在北疆地區的野杏、野櫻桃、野葡萄、野核桃和野巴丹等進行充分研究,對適合大面積種植的品種進行優選推廣,豐富北疆地區的林果品種,促使北疆地區現有農產品種植結構優化,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新疆各地因光照、溫度等自然資源差異較大,不同地區林果品種質量差異顯著。因此,各地應堅持科學發展觀,優化林果業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遵循自然規律,以地理位置、氣候因素和林果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為依據,合理確定發展優勢林果品種的最佳區域,實現區域布局和林果結構的合理化,形成全疆林果業發展產業化的格局。
各地應進行統一規劃,切實擺脫小農經濟的種植模式,加快集中成片、集約化經營、統一管理的大型現代化果園建設力度,將分散式農戶種植納入現代化果園的統一規劃,提供技術指導,促進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標準化生產,形成規模優勢。切實實現各地品種特色化、產品規模化、經營集約化和管理規范化。
首先,吸引和扶持國內外投資商、各類工商企業、大型加工企業和集團來新疆投資特色林果產業。全面推行訂單農業,使農戶—基地—加工三者形成產業鏈,使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運用現代產業組織整合小農生產,圍繞龍頭企業使生產、加工和營銷集于一體。改變分散的小農生產格局,形成新型的林果業經營體制和運行機制,通過龍頭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在產品質量控制、市場營銷和市場風險規避等方面使新疆林果產業效益顯著提升。其次,加大林果產品精深加工力度,擴大產業規模,形成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加工產業園區,不斷提高果品附加值和生產效益。
首先,建立現代化的特色林果產品銷售網絡,在現有的農貿市場、批發市場、超市和商場的基礎上,增加專賣店、品牌店連和鎖店的數量,形成多渠道和多層次的林果產品流通體系。加大網絡營銷力度,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手段開拓國內外市場,拓展銷售領域。其次,指導和鼓勵林果種植戶、運銷戶和農民經紀人,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林果業物流體系,從事中介服務和營銷活動,擴展銷售網絡,做好產銷銜接。
由于新疆林果產品的品質主要是在獨特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因而地域特色明顯,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干和哈密大棗等產品都有著極高的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因此,為更加突出新疆的瓜果特色,新疆林果業應大力推進區域品牌建設,以區域品牌為主體整合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從而形成區域品牌體系。
首先,區域品牌體系在定位上、功能上應結合產品形態而有所不同。對于鮮果銷售,品牌建設應以區域品牌為主,如阿克蘇蘋果、庫爾勒香梨和石河子蟠桃等;對于干果銷售,品牌建設可以是區域品牌,也可以采用企業品牌,如樓蘭紅棗和田玉棗等;對于深加工產品,如葡萄酒、石榴汁和番茄汁系列產品應以企業品牌為主,如新天干紅、屯河番茄汁和神內石榴汁等。其次,應對不同的區域市場采取不同的品牌戰略。對于疆內市場,由于運距短,消費水平不高,應以鮮果銷售為主,采用中低端品牌策略;對于華東、華南等市場,應以干果等深加工產品銷售為主,采用中高端品牌策略;對于新疆周邊中亞市場,受總體經濟發展水平限制,應以鮮果或干果銷售為主,采用中端品牌策略;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應以干果等深加工產品銷售為主,采用高端品牌策略。在保證產品質量和信譽的前提下,推進品牌建設的力度,使品牌建設切實能為新疆林果業發展帶來經濟效益。
[1]孫蘭鳳.可持續視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業發展研究[D].新疆大學,2009.
[2]李金葉,袁強,蔣慧.基于區域適應性的特色林果業發展探討[J].新疆農業科學,2010(4).
[3]周斌.壟斷地租、品牌建設與新疆特色林果業的發展[J].新疆社會科學,2011(2).
[4]鄒燕.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6).
[5]許云霞.提升新疆特色林果業品牌建設水平的策略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0(5).
[6]黃柱美.依托優勢資源發展壯大新疆特色林果業[J].西部金融,2010(3).
[7]買買提吐爾地.對當前新疆特色林果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新疆林業,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