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博
(綏化學院,黑龍江綏化152061)
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規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細化,為現代物流市場提供了經濟運營的新興環境,其不僅為第三方物流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創造了基礎條件,而且以一體化增值服務為立足點,全面開發了我國物流業第三利潤源。但就我國特殊的國情而言,要開辟出一條第三方物流可持續發展的途徑,首先是要解決好法律法規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特色道路,進而實現統一規范化的市場機制。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其主要特征為:
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規的設定反映了現代物流法律法規體系中商法的特性,其主要以營利為目的。作為我國商法的調整對象,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規其主要來源于流通領域,表現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盈利行為的連續性與不間斷性,企業之間不再是過去傳統的效益背反,而是兩者合作共同創造價值,實現利益一體化。
自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規出現后,其在企業成本風險上制定了一系列詳細而規范的制度,并以其專有的針對性把商事效益與商事效率緊密相連,在一定程度把風險承擔進行明細區分,進而遇到相應違規行為便能及時依據具體法條進行處理,既便捷又詳細。委托合同要求內容盡可能的明確,絕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但在特殊的情況下,受托人才可以在委托人授權的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訂立合同來直接約束第三人和委托人。這使得對外貿易中的外貿合同代理問題得到了良好的解決,為企業規避風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保障自身利益的意識,同時也增強了業內的法律意識。
第三方物流以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政府大力扶持為依托,將自身優勢逐漸顯露,其獨立享有權利,獨立承擔義務和責任,這就要求其必須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在取得法人資格后必須要在核準登記范圍內取得法人名稱專用權,其后要由登記主管機關核準登記的法定代表簽字備案,最后由登記主管機關核發《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作為憑證。作為法定代表人,其在義務和責任上必須做到忠實履行職務,如有任何謀取私利的行為,要負返還非法所得、停止侵害行為、賠償損失、接受處分等責任,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這一舉措為第三方物流供應鏈不斷優化、實現雙贏提供了可能。
就目前我國物流環境而言,資源浪費、規模效益低下、環節冗雜等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在法律法規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我國多數第三方物流法律在性質上還只是運輸、倉儲等合同關系,對于物流增值服務還只是停留在委托合同關系上,這種經營模式的弊端就是造成物流成本控制、物流信息服務和經營管理水平滯后,標準化程度降低,大大制約了物流作業效率的提高。由于物流增值服務還屬于買賣合同法律關系,這種配置模式使得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極不完善,各方面都受到很大制約,不利于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
以貨物運輸合同為例,如何分辨貨損貨差這一有形損耗和運輸各環節中存在的無形損耗?在裝卸時由于粗糙作業、魯莽搬運等使本可以避免的有形損耗加大,使得總體成本上升,導致風險加大,作為托運方與承運方而言,如何歸責成為關鍵問題。再如特殊物品的托運,對危險品要嚴格按照《危險貨物運輸規則》要求辦理,但由于我國貨物運輸合同的法規還不健全,托運人的合法權益往往得不到保證,這對企業的信譽度和客戶的滿意度都會相應地造成影響,不利于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此,約定違約責任,嚴格依照運輸條例及規章辦事,推行運輸保險極為必要。
物流法律法規的出臺可以對物流活動過程進行監督,就拿多式聯運來說,經營人負責組織履行多式聯運合同,對全程運輸享有承運人的權利,承擔承運人的義務,貨物的損失、滅失發生于多式聯運的某一運輸區段的,多式聯運的經營人的賠償責任和責任限額,適用調整該區段運輸方式的有關法律法規。但由于我國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水平落后、數據處理不規范、人員操作不專業等原因,造成了諸多無形浪費根本無法追究責任的歸屬,因此法律的不健全給第三方物流的發展造成了極大限制,由于熟悉、掌握和運用物流法律法規的人才匱乏,使得制度完善無從下手,致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難以提高。
就保管合同而言,要依照《合同法》有關彌補合同漏洞的規定,如果當事人之間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該保管合同應視為無效,這對于提高物流運作流程有很大幫助,另外對于保管物進行詳細的區分,法律規定中也應做出相應規定。由于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規以保障顧客的利益為前提,所以應具有高度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靈活地應用企業間的戰略合作和互補資源,以確保企業間的良性競爭和市場法律機制的穩定。
首先,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對于專業化作業的貨物,一定要使用固定的專業化設備,從而減少人工無形損耗,保證貨物運輸的完善性,使法律法規在每一個環節都能發揮作用。根據法律法規來安排流程、進行操作,對于突發性的問題,便可以很快找到相應的責任人,不但節約了作業時間,而且提高了企業整體效率。
其次,要營造寬松的法制環境,這對于企業的獨立發展,使客戶與企業之間的信譽度完全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又能獨立的發揮自身優勢,彼此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具有重大的作用。
物流法律法規為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物流數據資源和信息的共享和交換,并為建設節約型能耗作出巨大貢獻,這主要體現在法律法規自身的優勢是規范而詳細的。其次,還要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來負責執行,以向物流企業傳播法律意識,并通過運用專業的知識水平來解決物流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企業創造良好的作業環境,使企業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我國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規的發展雖然面臨較多挑戰,但從整體而言,發展前景廣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為確保法律法規在我國物流供應鏈集成上發揮作用,物流的相關法規要將信息化與物流先進技術相結合,不僅要從商法的角度出發,也要從企業自身運作的復雜性出發,要將法律法規信息系統的業務功能和系統功能作為評價信息系統的重要指標,以其強動態性、高容量性為提高時效和創造新價值提供了依據,進而實現物流法律法規和供應鏈集成一體化。
綠色物流法律法規是在現代物流活動中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正成為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方向,其不但可以為第三方物流提供一個更為良好的法制環境,而且可以促進廢棄物回收再處理,甚至重新投入使用,因此,綠色物流法律法規建設勢在必行。
由于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規的針對性、多樣性,其將在更為廣闊、更為靈活的市場上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將更為注重物流服務質量、更為注重時間效益,其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規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第三方物流雖是新興行業,但其法律法規的建立卻是始終在不斷發展和演進的,它不僅是現代物流發展趨勢的依托,也是世界物流法律法規發展的脈搏。并將完善我國物流業整體法律法規、健全物流市場環境和促進我國第三方物流與世界物流法律法規接軌,帶動我國經濟踏上新的臺階。
[1] 李學偉,曾建平,盧勃.中國物流法律法規的交易模式[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49-85.
[2] 郎鎖慶,核心環節發展第三方物流——國外物流業發展經驗有感[N] .中國交通報,2003-04-18.
[3] 朱意秋.我國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制度障礙[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4-8.
[4] 張達斌.論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規的重要性和實現模式[J]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2,2(1):3 -5.
[5] 任海軍.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規在企業中的戰略規劃[D] .北京:首都經貿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