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偉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徐州 221116)
大學英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唐 偉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徐州 221116)
任務型教學模式是一個體系。將其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之中,盡管不需要滿足任務型教學的所有要素,但需要重視任務的趣味性、學生的參與性以及教師的組織協調性。
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研究;實踐
眾所周知,一項教學創新模式能否成功,首先依賴于教師對它的理解與實踐。現有狀況表明,諸多大學英語教師在教研環節對“任務型”教學進行過研討,并且很多高校也專門為此舉行了教學示范。
任務型教學的關鍵詞是“任務”,這就要求應根據訓練項目,具體化其中的任務結構。如,針對工科學生以“科學技術文獻閱讀”為項目,那么就需要切合學生的具體專業,分別引進工程類、醫學類、農學類文獻進行閱讀訓練。
無論教學模式如何創新,它都須在最后建立起反饋機制。在此基礎上進行具體化則要求適應教學模式,建立起恰當的評價機制。現有的公共外語評價形式以期末閉卷考試為主,部分學校將其定為考察。這樣的教學反饋機制與任務型教學模式格格不入,理由是:任務型教學強調塑造學生的個體能動性,從而使學生不但能掌握知識還能應用知識。
這里的教學環境指某高校內部的教學環境。目前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本科院校,都在強調建構學生的崗位實際應用能力。為此,“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已在高職中被具體化了;而當前許多本科院校也在探索這一教學模式。這就意味著,任務型教學在中國的大學里是有生存空間的。鑒于目前公共英語尷尬的課程地位,高校管理層需牽頭營造針對“任務型教學”挖掘、實踐、交流的環境。惟有這樣,一線教師的教學意識才能得到增強,教學管理部門才能給予實質性的輔助。
任務型教學模式若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得到貫徹,須逐一完成以下幾個項目:針對不同院(系)編寫適應性的教材;掌握學生未來崗位的特點,設計出以項目為單元、以任務為紐帶的內容結構;改變傳統的考試評價機制。
公外教師是完成任務型教學的主體,盡管教學中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意識,但在知識的教與學上,仍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與糾正。針對教師的培訓應突出他們的課程設計能力。無論一套教材有多么完善,在實踐中仍然無法跟上大學學科調整、專業增減的步伐。因此,以教材為藍本、以教師為主體的關聯機制,將推動該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
目前完全按照教學環境建立和英語教改實施的要求來進行模式推進并不現實,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即在現有的教學形式下如何嵌入任務型教學模式。換言之,在現有教學形式下任務型教學所起到的作用應該是什么?以理工科專業為例,任務型教學應在哪些方面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文獻閱讀、還是涉外交流?這些都需要基于高校自身的專業培養目標而確立。筆者認為,應在學生崗位英語需求導向下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這樣才能與現有教學形式相適應。
面對學生崗位英語需求,如何把握任務型教學的量度成為下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任務型教學強調情景模擬,而且強調情景的真實性和邏輯性,從而排除了為表演而表演的虛假傳統。因此,其對于課程時間和教學場地的要求也就更為苛刻。外教的課堂教學在情景設計和活動協調方面做得比較好,但其課堂教學以英語口語教學為主,而公外教師的教學任務遠不止這些。因此,應建立任務型教學專題,進而避免占用其它內容的教學時間。
一個好的評價機制,必將激勵教師開發任務型教學資源,也能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然而現有考評機制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慣性,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優化。因此,在針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中,可以先從學生的考評機制入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師教學改革意識的提升。
以交友口語訓練項目為例,在定位它的教學目標時可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來展開。教師通過該項目的教學,應使學生能夠掌握常態的問候、自我介紹、自我思想傾訴等英語口語技巧。學生通過該項目的訓練,能初步具備上述能力,并能在興趣驅動下不斷完善自己的上述能力。這就為教學內容的構建提出了“有趣”的要求。
目前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往往采用先練聽力、再促口語的循環模式。筆者建議,口語教學應在聽力、口語同步進行的情況下來實施,教師可以在任務環節引入具體的情景(如參加同學生日聚會時遇見了同學的朋友,從而展開自我介紹、思想表達的口語訓練)。之后,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下協調學生的角色扮演。在開放的劇情演繹中,充分釋放學生的口語表達意愿。這里需要注意:即使中間出現了“中式口語”,教師也應從整體上給予糾正,而不要影響學生間的互動流暢性。
教學效果評價本質就是教學反饋,起到推動下一環節教學的功能。這里并沒有太多創新,但仍要注意幾點:(1)小組作為整體進行給分,然后由小組成員協商后將總分再細化到成員頭上。這樣一來,就能避免部分學生在口語訓練中偷懶行為的發生。(2)教師也可以參與角色扮演,如在情景中扮演過生日學生的父母(哥哥、姐姐),從而在協調劇情的同時也能掌握各學生的情況。總之,評價應建立在賞識教育觀的基礎之上。
以上三個方面不一定在實踐中被完全滿足,但需要重視任務的趣味性、學生的參與性以及教師的組織協調性。
教師都有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期望,但高校目前的課程設置、教材選擇、激勵機制等方面的情況,難以促使教師形成持久的教學實踐愿望。由此可見,任務型教學模式是一個體系。將其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之中,需要逐一滿足體系內的各個要素。在實踐中盡管不需要滿足任務型教學的所有要素,但需要重視任務的趣味性、學生的參與性以及教師的組織協調性。
[參 考 文 獻]
[1]余明蘭.制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及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12).
[2]徐靜.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11).
[3]王曉妍.論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4).
[4]鄭剛強.大學英語合作教學淺探[J].中國高等教育,2012(10).
G642.0
A
1008-178X(2012)11-0179-02
2012-07-19
唐 偉(1977-),男,江蘇沭陽人,江蘇師范大學講師,從事英語教學法及英語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