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平
鄉鎮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財政監管工作初探
■張治平
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是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舉措,是加強財政“兩基”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的重要保障。如何發揮鄉鎮財政在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管理中的監管作用,從而達到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筆者結合土地治理項目管理的實際,進行了初步探索和思考。
一是保證項目建設內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申報時,鄉鎮財政部門要參與初選項目的調研和實地考察工作,準確地反映項目區群眾關心、關注和急需解決的問題,為專家組進行項目編制收集和提供更為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并對優選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議,為項目的合理規劃提供依據。
二是審查項目區自籌資金的能力。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立項申報過程中,鄉鎮財政部門通過參與項目區干部、群眾的意見征求工作,可以掌握村組干部和群眾對項目實施的積極性,通過村組賬簿查閱,準確掌握村、組自籌資金的能力,為項目的擇優選項提供依據。
一是監管項目建設過程。鄉鎮財政部門通過對項目前期工作的參與,比較全面地掌握了項目總體規劃、主要建設內容、工作流程、建設標準等項目信息,在項目施工過程中,一方面根據要求對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公示制”等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另一方面根據項目設計要求和建設標準對施工單位和工程質量進行監管。鄉鎮財政部門的參與,還可以及時處理施工單位與農民群眾產生的糾紛、矛盾等,有助于協調施工環境的改善,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二是參與項目竣工驗收工作。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單項工程竣工后,鄉鎮財政部門參與鄉級自驗工作,現場核對工程數量、查驗工程規格、檢查工程質量,鄉級財政部門單獨簽署驗收意見。鄉級(鄉鎮人民政府、鄉鎮財政部門)自驗合格后,報請縣級財政、農發部門進行驗收。
三是參與項目涉及的實物發放,監管補貼資金的開支。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科技措施中發放的種苗、化肥、地膜等農資,由鄉鎮財政、農林技術部門與村組按項目計劃進行發放并造冊登記。對項目補助資金(如農業機械購置補助等)的發放情況進行監管。
四是參與項目資金報賬審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單項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單位提出報賬申請,經鄉級工程自驗后,先由鄉鎮財政部門對施工單位提供的報賬申請資料及附件進行審查并簽署意見。鄉鎮財政部門參與項目報賬審查后,報賬程序形成了“三層六簽”的審查辦法,即:經村級(村書記或主任、農民質量監督員)、鄉級(包括項目主管領導、鄉鎮財政負責人)、縣級(包括農發辦、監理單位)進行逐級審查,經縣級驗收、審查合格后,按縣級報賬的規定和程序進行報賬。
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全面竣工后,由縣級農業綜合開發部門將項目工程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移交項目法人(一般為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按 “屬地管理”的原則移交到各項目村,鄉鎮財政部門要參與和監管工程移交工作,并要協助村組制定管護辦法、落實管護資金,為竣工工程長期發揮效益提供保障。
甘肅省敦煌市財政局農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