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濤)
簡訊
針對農村扶貧項目廣、資金來源渠道多、項目實施戰線長、資金使用監管難的問題,近年來,湖北省竹溪縣財政局、扶貧辦聯合探索出扶貧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十項監管措施,從制度上規范扶貧行政行為和服務方式,實現項目管理與資金監督同步到位。
十項監管措施包括:扶貧項目村民選;提高申報透明度;項目錄入建檔案;公開公示請監督;資金管理報賬制;扶貧項目責任制;面向市場招投標;項目完成“打收條”;項目考評常態化;動態管理扶貧戶。
通過建立和實施扶貧項目資金精細化管理機制,該縣有效杜絕了財政扶貧資金“跑冒滴漏”和“豆腐渣”工程,從源頭上遏制了腐敗行為發生,收到了“財政扶貧資金惠民”的效果。(鄒蔚烈)
為加強財政廉政建設,江蘇省東海市通過開展“四項監督”,構建財政廉政建設“安全網”。
一是科學布局制約,強化過程監督。把握每個風險監控節點,將各個環節、各個崗位、各個方面涉及項目審批、資金劃撥等權利范圍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納入監督職責范圍,全過程實施監控。
二是完善制度建設,強化機制監督。制定風險防范監控制度,建立完備的風險監控臺賬,注重建章立制與考核落實相結合,組成監察員參加的交叉監督網,形成自下而上、上下聯動的權力制衡機制。
三是運用科技手段,強化自我監督。通過系統軟件和辦公平臺的結合應用,確定工作程序和標準,讓全部理財活動在網絡系統監控之下,把封閉式管理變為開放性管理,把保密性辦事變為陽光下執法,提高工作透明度和自我約束力。
四是實施政務公開,強化社會監督。大力推行“陽光理財”、“陽光審批”,將服務的全過程向系統內外公開,將辦事的各環節向社會公眾公開,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影響,借助社會力量來評估服務質量,防止腐敗行為發生。(吳建國)
2011年來,河北省成安縣從強化政府采購監管和狠抓政府隊伍建設入手,使政府采購預算單位全覆蓋,采購效益不斷提高。截至2011年11月底,政府采購共完成招標采購100余批次,實際支付采購資金3640.93萬元,預算資金4255.27萬元,共節約資金614.34萬元,資金節約率14.44%。
第一,強競爭優服務。每半年對定點采購進行監督檢查和末位淘汰制,對發現的重大違反承諾和違法亂紀問題,給予取消定點單位的定點資格,使定點單位增強競爭壓力,讓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第二,建機制嚴監督。政府采購中心在每次公開招投標活動中,聘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紀檢、審計和司法部門負責同志親臨現場,讓其擔任“政府采購社會監督員”,從嚴對政府采購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督;委托司法公證機關現場公證,看政府采購是否符合法律、制度的規定,是否違反采購計劃或超規模采購,采購內容招標活動是否符合預算批準的項目,財政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等對招投標全過程依法進行監督。
第三,全公開促透明。一是政府采購的規章制度公開,包括采購制度、規定和運行程序;二是采購信息公開,包括招標公告、參加應標或報價;三是政府采購的執行結果公開,包括每一次采購業務的操作方式、預算價格、中標金額、中介機構、中標企業、委托時間、開標時間等所有信息通過網絡或媒體進行公布,充分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四,抓隊伍強素質。從增強采購隊伍“三種意識”入手,切實提升政府采購的管理和服務能力。一是學習意識,重點加強學習法律和專業知識,提高采購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二是廉潔意識,采購人員在學好用好《政府采購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又專門針對采購人員制定完善了《政府采購人員廉潔自律準則》、《政府采購人員工作紀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建章立制來增強工作人員法律意識。三是服務意識,采購中心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服務促管理,借助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這一平臺,制定了采購工作流程圖,并公布辦結時間、辦事人員、辦事紀律,使供應商和采購人一看就明,極大地方便了外來辦事人員,以其優質的服務促進了政府采購工作順利開展。(郝學振 安兵齊)
在“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中,江西省泰和縣采取了“五個結合”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與日常檢查相結合。開展財政局機關內審、鄉鎮財政所財務檢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時結合“小金庫”治理一并檢查。
二是與清理賬戶相結合。組織三個工作組對全縣財政資金進行安全檢查。制定了《關于加強財政資金安全管理內部控制規定》及《關于進一步規范全縣行政事業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的通知》,2011年縣本級撤銷財政專戶43個,鄉鎮撤銷專戶2個。
三是與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相結合。制定了《泰和縣進一步深化和完善“鄉財縣代管”,實行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方案》,于2011年11月1日將全縣22個鄉鎮全部納入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管理。
四是與實行公務卡改革相結合。印發了《泰和縣縣本級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公務卡管理暫行辦法》,實行公務卡管理新機制。
五是與完善各項制度相結合。完善財政票據管理制度,加強非稅收入監管;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度,加強單位財務管理。
通過 “小金庫”專項治理,2009—2011年共自查出“小金庫”1個,涉及金額12.51萬元。檢查查出7個單位私設“小金庫”涉及金額263萬元。共處罰34.2萬元上繳縣財政。由縣紀委、縣監察局分別給予設立“小金庫”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直接責任人行政記過處分、行政警告處分、黨內警告處分和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等處理。(段君玫)
為全面提升財政監督能力和成效,促進財政改革和規范財政管理,更好地為財政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服務,江蘇省沭陽縣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創新財政監督工作。
一是在財政收入監督方面,以財政收入質量和財稅收入政策為切入點,加大檢查力度。分別劃分預算管理部門、國庫管理部門、非稅收入管理部門、耕地占用稅和契稅管理部門的監督職責以及財政監督檢查機構的監督職責,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財政收入計劃審核流程、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監督流程。同時構建事前預防、事中預警、事后績效評價的財政收入監督運行機制和相關的各部門信息反饋機制。
二是在財政支出監督方面,以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為切入點,強化支出監督。分別劃分預算編制部門職責、預算執行部門職責及財政監督檢查機構職責,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預算編制環節、預算執行環節的監督流程和預算執行后的績效監督流程。同時構建縱向、橫向及事前事中事后一體化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新機制。
三是在會計監督方面,以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打造誠信會計為切入點,搞好會計監督。分別劃分會計管理機構、相關法制管理機構和財政監督檢查機構的職責,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會計監督方式、會計誠信考評機制等。積極探索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使上報財政、稅務、工商、銀行等經濟主管部門的會計信息真實、完整、一致,完善會計監督工作體系。
四是在內部監督方面,以健全相互制衡機制為切入點,完善內部監督。進一步明確內部監督職責,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監督聯絡員管理制度、備案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等,進一步規范各業務科室(單位)公文、報表等資料的抄送流程,在檢查范圍上,進一步擴大內審覆蓋面;在檢查內容上,注重財政業務管理和機關內部管理兩大環節,重點針對預算編制的規范性、預算執行的嚴肅性、項目審批的科學性、資金使用的效益性等方面加強監督;在檢查的方法上,做到“兩個結合”,即:采取自查和集中檢查相結合,內部監督聯絡員日常監督與年終內部監督相結合。建立一個財政監督專職機構和財政業務機構相互配合、相互促進、高效有序的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財政內部監督整體效能。(章云飛)
近年來,湖北省房縣財政局采取五項舉措積極構筑財政“監督網”,確保財政資金安全。
抓規范管理。嚴格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專款專用、專戶儲存,嚴把資金安全管理漏洞。
抓預警防范。制定崗位監督責任制,加強日常監督,確保本崗位對口資金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抓惠農落實。積極推行一折通制,確保農戶及時足額領取各項補貼資金。
抓陽光操作。把錢袋子“曬”出來,以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為平臺,及時公布項目投資額度和資金管理、撥付與使用情況,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抓跟蹤問效。將財政監督貫穿到事前參與預警、事中跟蹤防范、事后審核問效的全過程同步監督檢查,促使財政監督檢查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趙 濤)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