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胡錦濤(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保證中央政令暢通
加強對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繼續抓好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情況的監督檢查,繼續開展對中央關于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和民族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黨的政治紀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保證中央政令暢通。
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
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做好新時期的金融工作,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從多方面采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
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保發展要靠擴內需 推動城鎮化拉動內需
保發展要靠擴內需,而城鎮化蘊藏著最為深厚的內需潛力,也會帶來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調整。要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發揮城市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加強城鎮規劃與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相互銜接,密切城鄉聯系,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政策措施,實現城鄉互動發展。要完善體制機制,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有序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進城落戶,幫助他們解決好子女教育、醫療、住房等困難問題。
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著力加快文化改革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著力加快文化改革發展,著力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著力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更好地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條件基本具備
目前,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條件基本具備,下一步央行將按照中央會議精神繼續積極推進。在此過程中,央行將充分考慮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及各方面的條件和影響因素。
劉家義(審計署審計長):
切忌簡單地將部門單位的問題直接歸為個人責任
2012年,要改進經濟責任審計方式,逐步擴大黨政領導干部同步審計,推進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專項審計的統籌結合。要逐步健全審計評價體系,分清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現任責任與前任責任、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主觀因素與客觀原因等界限,切忌簡單地將部門單位的問題,特別是下屬單位的問題直接歸為個人責任。
項俊波(保監會主席):
保險業社會形象存在三個不認同
盡管近年來保險業保持了比較好的發展態勢,但是還是有很大差距。保險行業的社會形象問題存在“三個不認同”,一是理賠難、銷售誤導、推銷擾民等問題反映強烈,所以消費者不認同;二是由于保險業基層員工壓力大、收入低,自身沒有自信,從業人員不認同表現得比較明顯;三就是社會不認同,行業總體還停留在爭搶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的低層次競爭水平,為了攬業務不惜弄虛作假等等,這都對行業形象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郭樹清(證監會主席):
為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專設投資機構
養老保險全國大概有2萬億余額,現在分散在各省,還沒有統一管理起來,用于像全國社保基金這樣一個投資途徑。如何組織起來,設立一個專門投資機構和委托一個機構來做,這個效果對市場、對這些省份所有的居民都大有好處。還有全國住房公積金累計已將近4萬億,其中有1萬多億是貸款貸出去,余額還有2.1萬億。另外,如果預算節約下來的錢也可以積累成立一個特殊的投資基金,我想這對國家、對市場、對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是有好處的。
李勇(財政部副部長):
穩中求進要處理好三大關系
未來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更加復雜多變,在促進經濟穩中求進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和保民生之間的關系;在支持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好扶持金融發展與防控金融風險之間的關系;在制定完善財政獎補政策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之間的關系,這些都對財政金融部門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張紅宇 (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
我國農村經濟已步入以工哺農的發展階段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到了今天,我們面臨的形勢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從總體上看,我們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已經進入了以城帶鄉、以工哺農的發展階段,進入了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也進入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的重要時刻。
厲以寧(著名經濟學家):
我國經濟要從以投資拉動為主,轉變為以內需為主的發展模式
擴大內需主要指擴大民間消費。要擴大民間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擴大投資能擴大需求,擴大政府消費也能夠擴大需求,但是兩者都有一定的限制條件,而且副作用大,后遺癥也可能存在。我國經濟要從以投資拉動為主,轉變為以內需為主的發展模式。這種轉變必須有一個過渡,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首先要從投資和消費并重的階段,再過渡到民間消費為主的階段。擴大民間消費是一個漸進的、持續推進的過程。要隨著經濟的增長逐步擴大民間消費能力,使供求相適應,促進經濟穩定發展。
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今年房產稅改革將是“重頭戲”
財政政策必須在有保有壓的結構優化方面做足文章。今年結構性減稅和稅制改革將繼續推進,包括資源稅、房地產稅的推進將是重頭戲。在房地產領域,不能長期依靠行政色彩濃重的限購、限價措施,必須建立長治久安的制度框架,這就不可回避地要考慮在住房保有環節(當然只是在高端)形成房地產稅。
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應給予新興經濟體足夠關注
全球經濟趨勢,很多的關注和發言都集中在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值得討論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新興經濟體,金磚四國的其他三國,亞洲、拉美、非洲等等,我覺得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不僅在正面,在負面和風險方面也應該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