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艷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東珠海 519088)
科技新聞語篇的情態隱喻分析
高文艷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東珠海 519088)
韓禮德的情態隱喻是人際功能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有一種主觀命題客觀化的取向。科技新聞報道是一種信息的交流,情態隱喻在該文體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文探討科技新聞語篇是如何通過情態隱喻來實現人際功能的。
人際功能;科技新聞;情態系統;情態隱喻
紐馬克指出:“語言的信息功能核心是外部情景、某話題的事實、語言外的本體,包括報道的觀點或理論”。諾德也認為:“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在于向讀者提供真實世界的客觀事實和現象。語言和文體形式的選擇都應服從于這一功能。”科技文體中,最具“信息”功能的文本當屬科技新聞報道,其主旨就是傳達科技信息、傳播科技知識、進行科技交流,不折不扣地報道事實。科技新聞的讀者對象是廣大受眾,它不像科技論文那樣文筆莊重,推理縝密;也不像科技應用文那樣行文平實,章法刻板。科技新聞以新取勝,以快見長,經常在第一時間報道科技成果和動態。然而事實上,科技新聞報道與其它的語言使用領域一樣,報道者在與他人交流信息中同樣需要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以為讀者所接受。
人際功能理論可以定義為人們用語言表達說話人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活動,表達說話人身份、地位、態度、動機及其對事物的推斷、判斷和評價的功能。語言的人際功能主要通過語氣系統和情態系統的語法手段來體現。情態系統所表達的意義是“講話者對自己講的命題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斷,或在命令中要求對方承擔的義務,或在提議中要表達的個人意愿。”Martin擴展了對人際意義的研究,形成評價理論。它研究語篇或說話人表達、協商、自然化特定主體間的關系以及意識形態的語言資源,關注評價、態度和情緒的語言以及一系列把語篇的命題和主張人際化的資源。
情態指的是一系列的情態動詞,如“can,should,must,may,ought,might”,也包含其它明確情態的詞語,如“likely,certain,probable,possible”。韓禮德認為相對于要求或提供信息的事實來講,情態指的是表明可能性和經常性的情態化;而相對于要求或提供商品服務的動作來講,情態指的是表明義務和興趣的意態化。韓禮德將情態和歸一度聯系在一起,認為情態是指“否定”和“肯定”意義中間狀態,即肯定和否定意義之間的區域。情態表達越接近于肯定,意義就越強,這也就是每個情態表達的量值意義。
韓禮德指出,決定每一種情態意義如何體現的是情態的取向系統。情態取向可分為如下四種:明確主觀、明確客觀、非明確主觀和非明確客觀。其中非明確主觀和非明確客觀取向為一致式表達,即由限定性情態動詞或情態副詞表達;而明確的主觀取向和明確的客觀取向則是隱喻性的,主要由小句來表達。
能夠體現隱喻的明確的主觀情態形式有表示可能性的情態化和表示義務的意態化。在這個情態類型中,普通英語中經常出現如“I believe”、“I think”、“I reckon”等等。在科技新聞報道語篇中,明確的主觀情態形式多出現在直接引語中,表達某些權威人士的觀點。情態意義常常有一個心理過程小句,如“Experts think”、“Scientists believe”等來體現。
這種情態隱喻雖然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但由于往往出于某些權威人士或有代表性人物之口,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一種客觀性。當然,像“believe,conclude”這樣表示明確的主觀情態形式,也可以用實據類副詞,如“evidently,obviously,clearly,certainly,definitely,undoubtedly”等來替代。
傳統觀點認為情態表達主觀性,而事實上其言語可被看作對事實的直接的反映,從某種程度上反映認知上的非情態。科技英語文章中對于情態用語的使用可以從另一個側面看作文章作者為語篇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所作出的努力。通過該方式,科技新聞報道者的斷言就不再是作為一種個人觀點,而是體現了固有特征,從而隱藏情態來源,使讀者或聽者難以提出質疑,由此可達到科技新聞報道所追求的客觀性。It is likely/probable/possible/usual/certain/obvious that”等等都是這類表達方式。
名物化結構表達客觀性意義在科技英語文章中是最常用的。普通英語語篇體裁里采用動詞、形容詞等結構充當的某種語法成分,在科技英語語篇里往往會被轉化為由名詞化結構充當語法成分,這種轉化就被稱為名物化。在名物化轉變過程中,動詞或形容詞經名詞化處理后可以取代從句,而原來動詞所體現的過程或者形容詞所體現的特性也隨之轉化成為名詞詞組中的事物和參與者。
由于英語是一種形態語言,情態隱喻可以通過名詞化的手段來表達,從中我們可清楚地看出情態隱喻可以情態物化結構表現,通過名詞將情態意義物化是體現明確客觀的情態取向的常用方式,如:“There is a possibility/certainty that…”。常用來體現情態意義的名詞可包括“likelihood,possibility,need,intention,desire,determination”等等。
雖然科技新聞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客觀性,但是這并不是說該文體就不需要體現人際交往功能。在科技新聞中,交際雙方是報道者和讀者,報道者希望通過語篇對讀者產生影響,使其表達更為讀者所接受,成功地實現彼此之間的交流,同時又不影響客觀信息的傳遞。情態隱喻的兩種形式——明確主觀情態隱喻和明確客觀情態隱喻,都增強了科技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和可信度。它們將命題的信息客觀化,隱藏客觀性背后的主觀性,避免讀者對其現實性和可行性產生批評和質疑。
[1]常晨光.英語中的人際語法隱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7).
[2]范文芳.語法隱喻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3]方夢之.英語科技文體:范式與翻譯[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4]胡壯麟,朱永生,等.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黃國文.功能語言學與語篇分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魏在江.基于功能的英漢語情態隱喻對比研究[J].現代外語,2008(8).
[7]張立新,張權.論言語行為情態——情態及情態隱喻的認知語用分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2).
H319
A
1008-178X(2012)08-0051-02
2012-03-21
高文艷(1975-),女,遼寧大連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從事功能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