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雅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阜陽 236006)
試論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關系
張清雅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阜陽 236006)
本文從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建設發展融合在一起的必要性、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建設有效融合的措施兩方面出發,對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關系進行論述。
高等職業教育;地方經濟建設;發展;關系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經濟和社會發展密不可分。地方經濟要發展,就需引進外資,而外資的引進需要大量人才作為支撐,特別是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的支撐。地方政府應該重視當地高等職業教育并為其提供相應資金支持,而這些資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地方經濟發展現狀和特點為基礎的。
地方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而技術的發展需要人力資源進行開發,沒有人力資源作為支撐,即使有好的發展思路也無法實現。職業教育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途徑,其成果會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有一定影響。隨著我國高新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就現狀來看,高級技術人才比較缺乏,高等職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又不能承擔起繁重的培訓任務,人力資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聘請高技能型人才,就需要靠高等職業教育來實現,高等職業學校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的高精端人才勢在必行。然而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才的構建,特別是高技能型人才的構建。相關資料表明,一些地區出現了外資外遷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當地人才資源不能很好地滿足其需求。而這些技能型人才的主要來源是高等職業學校。
高等職業學校要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就應該以企業的需求為依據,開展新型教育。高等教育要明確其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其在科技轉換或是技術性應用型人才培養上是比較有優勢的。高等職業學校一般分布在與地方經濟結合比較密切的地區,對成果的推廣是十分有利的,對于地區經濟發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然而,就目前來看,高等職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資金短缺、教學方法、模式單一、專業設置不合理以及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劣勢。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才能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因此,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建設發展必須融合在一起。
高等職業學校因自身資金運轉比較困難,而不能更好地發展,同時也不能與地方經濟有效地結合起來。因此,地方政府應該加強對本地高職職業教育的投入,在優化地方投資資本結構的同時,也能提高投資效益。區域經濟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基礎,與高等職業教育有直接聯系。高等職業院校要想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就應該以社會需求為前提。同時,高等職業教育也受區域產業結構和勞動技術結構的制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發達地區的經濟第三產業不斷發展,中等發達地區仍以傳統加工業為主,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工科類專業進行重點建設;而欠發達經濟區仍以第一產業為主,在建設過程中應以與第一產業相關的專業為主。因此,不同經濟區對高等職業院校人才的需求也不同。地方政府應該根據地方實際情況,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財政撥款比例,使其與地方經濟增長速度保持一致,尤其是要建立嚴格的地方職業教育經費統籌體制,以保證高等職業學校有足夠的辦學經費,使高等職業學校能夠成為對地方經濟有利的支撐。
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是緊密相連的。高等職業教育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僅要以經濟發展為依據,同時也應該以產業特點及水平為依據。產業發展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脊脈,其在發展過程中,是以自身資源優勢及國家宏觀戰略部署為依據形成不同結構布局的,不同產業對高等職業院校專業體系、人才培養戰略和規格需求是不同的。要想使高等職業學校和地方經濟建設有效地連接在一起,就應該改變其觀念,開展產學研合作,實現多元化教學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要更好地與地方經濟發展融合在一起,就應該與地方企業建立相適應的師資隊伍,培養出既能反應高等職業教育特點,又能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在建設師資隊伍過程中,應該安排教師去企業學習,進行相應的時間鍛煉,以便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以及專業課程建設及課程改革等提出相應建議。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讓教師承擔相應的產品設計或工藝改革創新等相關技術工作。也可以鼓勵相關教師深入企業,做專業咨詢、培訓,以便更好地將研究成果轉化成實踐成果。教師在為企業做相應技術咨詢、培訓及服務的過程中,也能使自身的實踐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學校也可以根據專業及時間需求聘請相關專業專家、骨干等來校兼任教師并主持專業教育。同時要對專業課程進行相應改革,不僅要對教材、課件及資源庫進行相應改革,同時也可以對教學方法、標準、內容及實訓內涵進行制定和修訂。
課程建設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環節,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其不僅能直接體現學校的教育水平,同時對人才的培養質量也有一定影響。要想實現崗位與產業、產業鏈的銜接,就應該建設行業、企業和校內實訓基地,以區域產業的變化及發展趨勢為依據開設相應專業課程,并構建專業能力培養模式,以制定以職業能力為依據的標準,確定與區域產業實際相關的具體內容,使實訓基地利用率得到不斷的提高。具體來說,就是在開展專業課程體系過程中,始終以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及技術進步為基礎,對相應產業及與之關聯的不同專業能力要素進行相應分析,根據專業教育目標及企業崗位需求建立與企業知識、技能相關的課程,并真正實現校內課程實訓、專業技能實訓及企業實際操作等。這一目標需要高等職業學校教師和業界人士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因此,必須實現崗位與產業、產業鏈的銜接,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為現代化企業服務,才能為產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出現了相對滯后局面,要求企業員工在知識及技能水平上有所提高。企業應該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利用學校信息優勢來提高企業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可以利用節假日,在學校開展假期培訓。通過這種方式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以提高企業員工素質,促進企業發展。學校通過相應的人才培訓能掌握企業的相應信息;也可以對學校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學生對與專業相關的企業增加了解,以便掌握更多與企業相關的知識,畢業后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勞動者素質和能力已經成為決定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在這種趨勢下,高等職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畢竟高新技術成果是由高技能型人才實現的。只有將技術成果廣泛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實現其價值,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1]任貫中.職業教育形成區域競爭優勢的路徑研究[J].成人教育,2011(1).
[2]陳文舉.論貴州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7).
[3]吳應江.走特色高職院校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
[4]陳建章.新形勢下高職高專院校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0.
G71
A
1008-178X(2012)08-0122-02
2012-05-19
張清雅(1969-),女,安徽阜陽人,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