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滌,武金玲
(吉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干部培訓中心,吉林長春 130021)
人口計生部門在兒童早期發展中的作用
于 滌,武金玲
(吉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干部培訓中心,吉林長春 130021)
開展兒童早期發展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質的根本途徑。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人口計生部門必須充分發揮其在兒童早期發展工作中的主導、參謀、協調、規范及引導、示范和服務作用。
人口計生部門;兒童;早期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為適應社會轉型發展的不斷需求,政府職能轉變進程亦不斷加快。人口計生部門作為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部門,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為統領,應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立足本職,開拓創新,積極探索穩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新舉措,努力構建“政府推動、部門牽頭、多方協作、社會參與、群眾響應”的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工作新格局,充分發揮自身在兒童早期發展工作中的主導、參謀、協調、規范及引導、示范和服務作用,為全面開展兒童早期發展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使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越來越多地受到家庭和社會的關注。每一個家庭都渴望生育、培養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每一個父母都更加重視優生、優育、優教。
兒童早期發展的涵義,從狹義來說,是指在0~3歲嬰幼兒成長的關鍵期,根據嬰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通過科學方法,激發嬰幼兒的潛在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
科學文化的發展和世界先進國家對兒童早期發展廣泛而深入的科學實踐和理論研究,為兒童早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和理論基礎。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1~4歲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達到的智力水平作為100%,那么從0~4歲發展了50%,4~8歲又發展了30%,8~17歲再發展20%。換句話說,在人生最初4年中,智力的發展等于隨后13年的發展。研究表明,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技巧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有一個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的時期。在某一特定時期,某種行為反應特別容易習得,錯過這個時期再發展就非常困難。這個時期即是該種行為和現象的關鍵期。
卡爾·威特的關于兒童潛能遞減法則表明,雖然兒童具備潛在能力,但開發得越晚,這種能力實現的就越少。比如說生來具備100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為一個具備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為具備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得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60度能力的成人。這就是兒童潛在能力的遞減法則。
聯合國教科文專輯資料2001年《兒童的早期教育和發展》中寫道:從經濟價值來看,政府為學前教育每投資1美元將獲利7.16美元,良好的早期教育計劃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投資回報率。由此看出,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意義重大,刻不容緩。
0~3歲嬰幼兒由于身體、語言、行動等客觀條件的局限性,決定他們暫時只能由父母及看護人撫養成長,這就決定了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受眾對象的特殊性。
參與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的人員,一是嬰幼兒本人,二是嬰幼兒的父母,三是嬰幼兒的看護人,四是從事兒童早期發展工作的人員。由此可見,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受眾對象具有多元性特征。
如果按1個0~3歲嬰幼兒匹配——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6位親人,早期教育工作人員2位,即1∶8的比例,那么,如果我國0~3歲人口有約5000萬人,全國將有4億即三分之一人口與兒童早期發展事業相關。世界上可以說沒有哪一種事業要牽涉如此廣泛的社會人員。
剛剛出生的孩子是不能自己吃喝、不會自己表達,需要父母及看護人照顧的弱小群體。因此,孩子的健康成長完全取決于孩子的父母及看護人。因此,0~3歲兒童早期發展受眾對象具有間接性特征。
任何一個孩子既無選擇父母更無選擇環境的權利。0~3歲嬰幼兒只能通過被動的、間接的形式接受各種教育。因此,0~3歲兒童早期發展受眾對象具有被動性特征。
心理學、生理學、腦科學、神經科學等科學研究成果充分證明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性工程。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的特殊性,決定必須由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人口計生部門承擔起這一的職能。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要大力普及嬰幼兒撫養和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決定》明確表明在人口計生部門開展兒童早期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010年由全國婦聯與教育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衛生部、國家人口計生委、中國關工委聯合印發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婦字〔2010〕6號文件中,進一步明確規定人口計生部門開展人口早期發展工作的職責:人口計生部門負責0~3歲兒童早期發展的推進工作,逐步納入公共服務范疇;婦聯、民政、教育、人口計生、關工委等部門共同承擔做好城鄉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與管理工作,推進家庭教育知識的宣傳和普及,促進家庭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1)政治優勢。人口計生系統能夠站在提高人口素質的高度,整合區域資源,縮小城鄉人口早期發展的差距。
(2)組織優勢。多年來,人口計生系統形成了一支遍及城鄉的工作網絡,是目前我國最為健全并能高效運轉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網絡之一,既有場地又有人員——在全國擁有縣、鄉、村的服務站點,擁有50.9萬名鄉級以上工作人員,120多萬名村級管理員、9000多萬名計生協會員。
(3)拓展優勢。開展以縣、區計生服務站為發展中心,以街道社區和鄉衛生服務中心為陣地,聯合社會力量,吸收民營機構參與,再以社區(村)為中心,以計生指導員為力量輻射指導家庭的兒童早期發展工作運行模式。以湖南長沙為例,他們就是按照這種模式運行,為轄區群眾提供無償咨詢指導服務。他們對轄區內的嬰幼兒提供一次免費體檢,對參與人口早期發展訓練的嬰幼兒給予200元/人的補貼。有的社區和村設立了兒童早期發展輔導站,開辟了“早教溫馨角”,對家長進行指導和服務。有的縣以計生服務站為主導,人口學校和學前教育機構為依托開展兒童早期發展。建立了一支由計生干部、村婦女主任、計生協骨干組成的基層工作隊伍,形成了縣、鄉、村三級兒童早期發展工作網絡。
(4)信息優勢。人口計生系統作為最直接掌握并接觸當地新生嬰幼兒情況的職能機構,準確掌握本地區新生兒的出生情況;多年來人口學校開展的五期教育,使人口計生部門有著從新婚開始到孩子出生以后的豐富知識和經驗;計生服務站提供了良好的優生優教陣地和醫療資源,在指導優生優育方面有專業優勢。
(5)群眾優勢。人口計生干部分布廣,在群眾中有較高的信譽,形成廣泛的干部網絡優勢;計生系統每年開展人口抽樣調查,調查員深入鄉鎮村級的各家各戶,可順勢普及兒童早期發展理念。
針對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存在的社會需求大、社會辦收費高、農村仍是空白點、部分群眾認識不足、政府部門監管缺失、從業人員良莠不齊等問題,人口計生部門應充分發揮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主導作用,通過其參謀、協調、規范及引導、示范和服務作用,為全面開展兒童早期發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各級人口計生部門把兒童早期發展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原則。積極爭取黨委和政府、國有及民營早教機構、社會團體的支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將兒童早期發展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明確責任,配齊配強業務骨干,在政策、經費、項目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加強宣傳,注重創新,加強監督評估,同時,把兒童早期發展工作列到年度“計生線”考核的重點內容,對兒童早期發展工作進行督導,跟蹤問效。
(2)通過對人口早期發展工作調研,及時總結人口早期發展領域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前景等信息,傳遞給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參謀。
(3)通過在各級政府部門之間建立相互溝通和協調的平臺,推動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對人口早期發展事業的規劃和管理,加大對人口早期發展事業的投入,形成人口早期發展事業的工作合力。
(4)通過制定和建立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評估標準,規范和整合人口早期發展的社會資源和力量。
(5)通過利用人口計生網絡,建立人口早期發展示范基地,為社會提供科學、優質、公益、廣泛、專業的人口早期發展服務,充分發揮其引導、示范和服務優勢。
兒童早期發展與民生息息相關,與建設和諧社會息息相關。人口計生部門不僅要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更要引導群眾逐步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孕、生、養、育、教”的觀念,普及、宣傳、推廣優生、優育、優教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方法。“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一直是人口計生工作的兩大任務。嬰幼兒早期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將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從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邁進的根本途徑。
開展兒童早期發展推進工作,是新時期人口計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口計生部門關注和改善民生,促進“十二五”時期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客觀要求。
人口計生部門應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主導及參謀、協調引導等重要作用,為開展人口早期發展工作,提高人口素質,推進社會和諧進步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經濟保障。
[1][美]布魯克斯.21世紀的兒童早期發展:當前創新性研究的概評分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焦健,胡華.0-3歲兒童早期綜合發展與教育管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楊一鳴主編,刁琳琳審校.從兒童早期發展到人類發展:為兒童的未來投資[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
G610
A
1008-178X(2012)08-0124-03
2012-04-21
于 滌(1962-),女,吉林長春人,吉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干部培訓中心副研究員,從事兒童早期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