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菲
(徐州高等師范學校外語系,江蘇徐州 221116)
交互式與任務型教學模式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對比分析
李菲菲
(徐州高等師范學校外語系,江蘇徐州 221116)
本文將任務型和交互式教學方法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其中一個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而另一個則運用交互式教學法。實驗時間為三個月。結果發現兩種方法對學生的聽力成績的提高均有一定作用,其中任務型教學模式比交互式教學模式在訓練學生的聽能方面更有優勢。
交互式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對比分析
美國的語言學家M.W.Rivers在他的“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一書中指出:在交際活動中,人們花費在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方面的精力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5%、20%、16%和19%。也就是說,聽力是人們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在英語的學習中,聽力居于英語四項技能的首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聽力課的設置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很少,學生對此門課程的重視也不足,很少有學生能夠利用課外時間主動地練習聽力。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筆者在同年級的兩個班進行了教學實驗。其中一個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另一個班則運用交互式教學法。此次實驗歷時三個月,共有100名學生參與。
使用任務型教學法的班級是參考了Willis和Skehan的模式,具體的步驟為:(1)前任務階段:介紹話題和任務。筆者花費很少的時間介紹本次聽力材料的內容和背景知識,同時幫助學生熟悉任務指令。(2)任務執行環節:任務的準備和回報。在此階段,有三個具體的操作步驟,即完成任務、準備匯報和匯報。(3)語言聚焦環節:通常來講,筆者會讓學生自己劃出有用的詞匯和短語,并作出詳細的解釋。之后,針對這些語言點,對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訓練,幫助他們鞏固復習。
使用交互式教學法的班級,則參考了Morley的聽力訓練方法,具體來講也分為三個步驟:(1)聽前:筆者介紹聽力材料的內容和相關背景,同時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聽力內容。另外,從聽力文本上選擇部分新的語言點知識,給學生作出詳細的解釋。(2)聽中:播放聽力材料。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仍然會詢問一些有關聽力材料的問題。學生也可以根據聽力的內容提出任何問題,教師給予解答,這屬于師生互動。當然,有些問題也可以由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討論而得出答案。(3)聽后:通常來說,很多聽力練習在這個階段會處理完成。另外,開展一些類似角色扮演、辯論、小組討論等擴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流利、正確地使用目標語。最后,筆者會對學生的活動結果給予評價和反饋,以便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
筆者經過三個月的教學實驗,實驗前和實驗后分別組織了一次聽力的前測和后測。試卷均為高考模擬考試題,總分為30分。根據SPSS軟件對實驗原始數據進行了定量研究,發現:
(1)1班和2班在前測中平均分數相差不大,分別為15.510和15.420;而在后測中平均分為18.880和17.450,相差1.43。
(2) 在前測實驗中,Sig.=0.220>a=0.05,說明兩個班級之間沒有明顯的水平差異;而在后測實驗中,Sig.=0.015<a=0.05,說明了兩個班級之間的水平較前測而言,都有了較大的進步。(Sig.是能夠表示顯著性差異的重要標志。)
(3)在前測中,1班有2人處在高分段,2班有4人處在高分段;處在中分段的人數兩個班級相等,都有9人;處在低分段的人數分別為39人和37人。從這幾個數據中,我們發現兩個班在三個分數段的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在后測中,1班的高分段人數較前測增加了8人,提高了16%;處在中分段的人數由9人增至32人,提高了46%;而低分段的人數有原來的39人降至8人,降低了62%。2班的高分段人數增至7人,提高了6%;中分段的人數增至了22人,提高了26%;低分段的人數降至了21人,降低了32%。此外,較前測而言,1班在后測中比2班的進步要大。處在高分段和中分段的1班比2班的成績分別提高了10%和20%,而低分段則降低了30%。(高分段:21~30;中分段:8~20;低分段:0~17)
從實驗的前測和后測的成績來看,兩種教學方法均對學生的聽能水平有一定的幫助,其中任務型教學法比交互式教學法更有優勢。
經過三個月的教學實驗,以及對這兩種教學法的分析比對,筆者歸納了將這兩種方法運用到聽力教學中所產生的結果,主要表現在:
(1)從理論依據上講,任務型和交互式教學法的共同點在于兩種方法均認為語言的習得都要有大量的輸入和輸出。但任務型教學比較注重從學習者自身去構建知識,而交互式更偏重于通過各種交互形式去運用和學習語言。
(2)使用了任務型教學法的班級,其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十分明確。教師將預先設計好的各項任務分配給學生,任務由易漸難,形成一個任務鏈。而學生則遵循教師定好的目標,通過合作的方式逐項完成教學任務。
(3)采用交互式教學法的班級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師在設置交互式活動時相對靈活,形式多種多樣。如師生交互、生生交互、教師-多媒體-學生三者間的交互活動,打破了以往課堂上經常出現的沉悶氣氛。通過這種方法,師生間的交流也更加融洽。
(4)兩種方法對學生聽力成績的提高均有一定作用,其中任務型教學模式比交互式教學模式在訓練學生的聽能方面更有優勢。
本文具有一定實踐意義,可為同類學校的英語教師提出了一些可供參考利用的聽力教學模式,同時也希望能為其他同類相關研究提供一點啟示。
[1]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83.
[2]Morley,J.The pronunciation component in teachingEnglish tospeakers ofother language[J].TESOLAUARTERLY,1991,25(3):481-520.
[3]Rivers,W.M.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M].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3.
[4]Skehan,P.A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task-based instr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1).
[5]Willis,J.A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6]丁文.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7).
[7]方文禮.外域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2).
[8]張明娟.互動式聽力教學及其三個環節[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
H319
A
1008-178X(2012)08-0162-02
2012-03-22
李菲菲(1979-),女,江蘇徐州人,徐州高等師范學校外語系講師,碩士,從事英語專業視聽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