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波
(民航黑龍江空管分局,黑龍江哈爾濱150036)
公允價值具有難于操作的計量屬性,自20世紀60年代誕生以來引起了各國會計界的高度重視,逐漸成為國際會計界極富挑戰的熱點問題。近年來,公允價值實踐已得到認可,對于公允價值的研究已經從“公允價值是否優越”的問題進展到“如何更好地完善公允價值”。
我國對于公允價值的研究起步較晚,且經歷了“用—棄—用”式的坎坷發展過程。在1998年6月頒布的會計準則中首次提出了運用公允價值,債務重組、投資、非貨幣性交易、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和租賃準則中都涉及到了公允價值的運用。但是,由于當時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尚不完善,市場尚不發達,在公允價值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操縱利潤的現象,公允價值曾一度被取消。近年我國資本市場初步完善,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先后上市,公允價值的實施環境已經具備,于是在2006年2月發布的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被重新提及和運用,自此公允價值真正進入我國會計理論和實踐發展中,成為當今我國會計界研究的一大主題。
公允價值在我國正式應用已有六七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公允價值為相關市場主體提供了相對公允的價值評估,推進了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但是公允價值即使在國際上也是一個不十分成熟的理論,再加上我國現階段市場體系的不健全,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
1.在存在活躍的市場交易的情況下,交易價格即為公允價值,這是公允價值的第一種認定方式。然而目前我國市場還不夠活躍,要素市場化程度低,證券市場不發達,公司治理也不完善,尤其是會計準則中存在著漏洞,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嚴重,從而使以交易價格代表公允價值的認定方式不能實現。
2.公允價值的第二種認定方式是在不存在實際交易事項的情況下,以市場上同類或相似交易的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的計量基礎。由于目前我國市場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性較大,很多會計要素在市場上目前很難找到可供對比的交易價格,因此不存在實際交易事項的公允價值難以確定。
3.如果某項會計要素的價格不能由市場直接決定,但有合約規定的或可以預期的未來現金流量,那么就可以用現值技術估計公允價值。這是公允價值認定的第三種方式,也是最具可行性和實際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式,但這種方式也并不是完美的,由于市場環境的多變性和市場信息的多樣化,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點和貨幣的時間價值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再加上估價方法的復雜性和判斷的人為性,用現值估計的公允價值也不完全是客觀和公允的。
1.完善市場體系和公司治理結構,為公允價值的應用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首先要培育和完善生產資料市場、商品市場、生產要素和資本市場建設,實現市場的統一和充分競爭,增加市場的活躍性,確保交易價格真正反映公允價值;其次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股權,健全董事會制度,建立內部控制機制,保證公允價值在企業中的應用。
2.深入研究公允價值理論,結合我國國情對公允價值的理論和應用進行完善。一方面,加快會計理論體系建設,完善和規范會計準則,避免會計信息失真,最大程度地降低人為因素對公允價值估計的誤差,增加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著重加強公允價值的客觀量化研究,制定更客觀和更具操作性價值估計方法,降低公允價值估計的操作難度。
3.充分利用和發展市場信息網絡,保證市場信息公開、公正、公允。信息網絡的發展是公允價值誕生之初所不具備的有利市場條件,公允價值應充分利用當今信息網絡及時、迅速的優勢,實現市場信息的實時傳播,增加市場信息的及時性、公開性和透明性,縮小市場交易價格與其反映的公允價值的差異。同時要完善和健全市場信息網絡,將更多的市場信息融入到信息網絡中去,真正實現市場信息的全網絡化,為公允價值提供更加可靠的市場信息依據。
[1]黃學敏.公允價值:理論內涵與準則運用[J].會計研究,2004(6):17-21.
[2]劉強.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