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福金
關于“包容性增長”的哲學思考
鄭福金
近年來,包容性增長(Inclusive Growth)作為發展經濟學的一個新概念受到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理論與實際工作者的關注,并得到許多政策制定者的認同。“包容性增長”的核心是公平與正義?!鞍菪栽鲩L”堅持以人為本,強調保護弱勢群體,其根本目的是讓廣大人民過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包容性增長;公平正義;以人為本
2010年9月1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致辭。胡錦濤指出中國是包容性增長的積極倡導者,更是包容性增長的積極實踐者?!鞍菪栽鲩L”這一概念是2007年亞行首次提出的,當年林毅夫代表亞行出版了《以共享式增長促進社會和諧》一書。亞行指出,強調“包容性增長”就是要讓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加強中小企業和個人能力建設,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同時,強調投資和貿易自由化,反對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重視社會穩定。
1.“包容性增長”的核心:公平與正義。
自階級產生以來,人類社會就沒有停止過對公平正義的追求。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讓·皮埃爾·萊曼教授認為:“包容性增長最基本的含義是全體人民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它涉及的核心問題是公平與正義。”[1]追求社會公平正義與追求富足安康是全人類的共同愿望,也是社會穩定與安定的前提。胡錦濤在致辭中指出“我們應該堅持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不斷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方面的障礙”。[2]“包容性增長”包括“包容”與“增長”兩方面含義。包容性意味著制度的公平與正義,增長意味著效率和效益。實現包容性增長要確保所有公民的參與權。只有所有的社會成員能夠平等“參與”和“共享”時,經濟增長才具有積極意義,社會公平與正義才能得以真正彰顯。所有的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和“共享”經濟增長是“包容性增長”的重要內涵?!鞍菪栽鲩L”要求政府必須提供機會均等來改善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這是對馬克思關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觀點的繼承和創新。
2.“包容性增長”的要旨:讓廣大人民過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莊健認為中國提倡“包容性增長”,其重要的一個目的是: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努力做到可持續的、協調的增長,更多關注社會領域的發展。[3]“包容性增長”和中國近年來提出的“全面小康”“和諧社會”“科學發展”等思想,從根本上說是一脈相承的,其要旨都是強調關注民生,保護弱勢群體,使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改革開放所取的巨大成就?!鞍菪栽鲩L”倡導在經濟合理增長的同時應更多關注社會領域的發展。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堅持“包容性增長”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關注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認為:社會發展的核心是人的發展,離開了人的發展就談不上社會的發展。確定“包容性增長”的方針,表達了中國在發展經濟、社會建設上的一個明確的價值導向:即要讓全體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實現所有社會成員的全面發展,這是對馬克思社會與人的關系這一理論的發展與創新。
1.實現世界各國的持續和諧發展,必須踐行“包容性增長”。
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告訴我們世界各國共處于一個矛盾共同體中,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面對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中國踐行“包容性增長”,積極參與應對危機的國際行動,成為穩定世界經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力量。2009年中國及時推出了四萬億人民幣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力引擎,對世界經濟的復蘇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依然極其復雜。歐債危機不斷蔓延,美國經濟持續低迷,世界經濟面臨二次探底的風險越來越大。可是,一些西方國家為了轉嫁國內危機,把我國當成替罪羊,指責我國的匯率政策、貿易模式造成了國際經濟失衡。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不能以包容的心態看待中國的發展,反而采取經濟、外交等各種手段試圖延緩中國發展的步伐,遏制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參議院竟然通過了人民幣匯率法案,逼迫人民幣升值,背離了包容性增長的要求。中國強調包容性增長,是對當前國際復雜而嚴峻形勢的一種積極回應。
2.應對中國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必須踐行“包容性增長”。
從唯物辯證法質量互變規律角度分析,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經過三十多年的勵精圖治,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各項事業有了巨大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中國GDP總量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三十多年高速發展,經濟上量的積累為中國社會全面發展迎來了一個由量變向質變飛躍的重大機遇期。然而中國的現狀是人均GDP仍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國內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腐敗問題嚴重,各種社會矛盾凸顯。
中國國民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貧富差距也逐步拉大,基尼系數早已越過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拔覈嵯禂狄芽邕^0.4接近0.5。中國社會的收入差距已經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總人口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額僅為4.7%,而總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總收入的份額高達50%”。[4]世界銀行報告顯示:“美國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財富,而中國則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國41.4%的財富。中國的財富集中度甚至遠遠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保?]中國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經濟這塊“蛋糕”越做越大,但是壟斷性、排他性、封閉性的非包容性增長造成中國目前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如何分好“蛋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任務更加艱巨。小平同志曾警告過,“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6]“社會主義的最大優越性就是共同富?!?,可是中國當前的現狀是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兩極分化嚴重,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改變,不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沒有得到應有體現,甚至可能會出亂子,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將會前功盡棄。
中國腐敗問題嚴重,社會各階層的持續包容發展面臨嚴峻考驗。2009年11月16日至12月8日《人民論壇》雜志發起“未來10年10個最嚴峻挑戰”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6688位受訪者認為“腐敗問題突破承受底線”是未來10年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占采訪人數的82.3%。[7]當前腐敗問題是中國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皳y計2009年我國近4萬人因腐敗而受到懲治,在各種系統性和非系統性的社會經濟事件中都有腐敗的影子,可見腐敗的普遍性與嚴重性?!保?]如今各種制度性腐敗、消極腐敗、期權腐敗的大量存在,特殊利益集團占有大量的社會財富和資源,造成中國嚴重的社會不公,各種社會矛盾頻發。近年來不斷發生的“暴力強拆事件”,拆遷戶“自焚”事件,以及當下的“富二代”“官二代”“仇富”“仇官”現象,是中國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社會各階層的持續包容發展面臨嚴峻考驗。所以必須大力倡導包容精神,踐行“包容性增長”。
限于篇幅,僅僅探究在中國國內如何實現“包容性增長”。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縮小收入差距,追求社會公平與正義。
公平從來都是歷史的、具體的,是階級的和相對的,不存在任何超越特定歷史條件、超越階級的抽象的“永恒公平”。馬克思、恩格斯在討淪公平問題時,經常把它與分配正義聯系在一起,在他們看來,分配正義主要是指資源分配過程中的公平公正原則。收入分配格局的長期扭曲,正是導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十二五”期間,中國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本保障就是抑制收入差距過分擴大,造就一個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著力構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要造就一個龐大的中低收入群體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為此要大力提高“兩個比重”,即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特別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目前由于初次分配沒有做到公平,壟斷行業、權力部門占據初次分配的絕對優勢,這是造成收入分配扭曲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須限制壟斷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調節過高收入,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做到讓利于民,體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2.開發人力資源,堅持“以人為本”。
人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也是社會發展的目的。包容性增長更加關注人的發展,傾向于通過增加就業機會為個人創造工作崗位,使其不斷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要增加就業機會,實現充分就業,必須優先開發人力資源。人力資源開發對提高人們參與經濟發展和改善自身生存發展條件,實現包容性增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和意義。為此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礎手段。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貫徹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社會文明進步、人民富裕幸福、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推動力量的理念。大力開發人力資源一方面體現了經濟開發的目的是為了人,為了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體現了開發的主體是人,是投資于人,為了人的全面發展。這就從根本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人的發展為基礎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使人真正成為開發的主體與真正的受益者。
3.大力反腐倡廉,加強政治文明建設。
社會文明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當前腐敗問題是中國政府面臨的巨大挑戰,必須大力防腐倡廉,加強政治文明建設,做到文明執政。為此要著力構建服務型的政府。服務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公民服務為宗旨并承擔著服務責任的政府”[9]。服務型政府是一種全新的政府行政類型,服務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完全從人民需要出發,以為人民謀利益為宗旨。構建服務型政府,必須培養公務員的公民本位觀念,著重培養公務員的公平觀念、服務觀念、責任觀念。構建符合“包容性增長”要求的服務型政府,還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保障。即必須在公共管理活動的全過程中建立全面的制度保障與約束機制,尤其是在政務公開、利益表達以及政治監督這三個環節。建立廣泛的政務公開機制,有利于公民了解政府的決策,更好地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建立完善的利益表達機制,有利于加強公民與政府之間的聯系;建立公民積極參與的政治監督機制,有利于政府更好地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權益。
4.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包容性增長。
在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與城鄉差距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區域間的競爭在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動力的同時也造成地區差距的擴大和經濟增長偏離了包容性增長軌道;城鄉二元體制使得參與經濟增長過程并作出貢獻的農民游離于包容性增長體系之外,不能充分享受已創造的產品與服務。所以實現“包容性增長”,一方面以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以均等化的基本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體制,為農民工就業和生活提供穩定的保障與保護,逐步實現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另一方面,通過加強體制創新,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體系,增強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力度;建立資源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同時加強區域協調互動共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5.培育包容性的社會心態,弘揚包容精神。
包容性的社會心態屬于社會意識范疇。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著巨大的能動作用。包容性增長需要有制度變革來支撐,在國內需要進行一系列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制度的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一段時間。只有社會各界都有包容性的心態,弘揚包容精神,我們才能集中精力,進行體制改革,推動經濟的包容性增長。為此,我們必須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弘揚包容精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精神支撐。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國際形勢的發展看,還是從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讓每個公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目標看,倡導包容性增長的意義都極其深遠。我們深信,國際社會一定會對包容性增長達成共識,朝著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目標邁進。同時隨著“包容性增長”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全國各族人民定將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中。
[1]讓·皮埃爾·萊曼.探索“包容性增長”[J].中國企業家,2008(13).
[2]胡錦濤.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包容性增長[N].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式,2010(13).
[3]王紅茹.什么是“包容性增長”[J].中國經濟周刊,2008(38).
[4]王圣莉.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問題淺談[J].東方企業文化,2010(9).
[5]中國基尼系數已超0.5可能導致社會動亂[N].北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2010(5).
[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364.
[7]姚建萍.試析腐敗問題的現狀及其防治[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10(4).
[8]洪振學.腐敗問題的哲學思考[J].中國城市經濟,北京:2010(12).
[9]劉熙瑞.服務型政府—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改革的目標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2(7).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 Growth
Zheng Fujin
In recent years,the new concept of Inclusive Growth ha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mong man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orkers in the world,and also gained recognition from many policy makers.The core of inclusive growth is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The inclusive growth emphasizes the protec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and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theory of inclusive growth enriched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clusive Growth;equality and justice;people-oriented;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F061.3
A
1672-6758(2012)05-0046-3
鄭福金,碩士,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福州。郵政騙碼:350007
Class No.:F061.3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