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娜
(衡水學院外語系,河北 衡水 053000)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孫秀娜
(衡水學院外語系,河北 衡水 053000)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專技校教育!它既要突出職業特色又要體現高等要求。近年來,高職院校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體,雖然為我國培養了數百萬的技術應用型人才,但是,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市場的能力還比較薄弱,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還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本文主要探討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專技校教育!它既要突出職業特色又要體現高等要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一定要緊緊圍繞高技型職業技術人才培養這個核心追求教學質量,注重教學效果,突出體現高等職業技術。
由于發展速度較快,越來越多的問題和矛盾也逐步顯現出來。如有的學校盲目追求辦學層次,不安心在高職教育這個層次上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有的學校在人才培養中片面強調學科教學,認為基礎理論越扎實,學生的水平就越高,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只是本科相關專業的壓縮版,人才培養基本沿用本科模式!如何解決相關問題是今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能否良性發展的關鍵!
近年來,高職院校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體,雖然為我國培養了數百萬的技術應用型人才,但是,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市場的能力還比較薄弱,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辦學機制、辦學模式還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質就是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起對學生的培養任務,它是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高職院校目前已將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改革發展的方向。
1.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和宏觀調控作用。
政府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努力增加用于發展職業教育的財政撥款,有計劃地支持職業院校更新實習設備、改善教學實驗設施,增加公共財政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強度,提高預算內教育經費比例。
2.企業要提高自身的校企合作能力
企業要把職業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業價值鏈中,在創造經濟利益的同時,主動承擔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的任務。要努力提高企業內部的研發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高職院校重點實驗室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作用,積極參與,共同開展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和校企合作能力。中小企業更是要依托高職院校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加快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直接關系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就業率,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所以,要從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入手,把企業崗位、技能要求與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課程教學的組織實施有效結合起來,讓企業由配角變成主角,參與到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決策中來。首先,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其次,高等職業院校應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4.改善實訓條件、優化雙師結構師資團隊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的重點。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運作規則,積極吸納社會資源,努力探索投資主體多元化途徑,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要積極探索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教學,實現資源互補和利益雙贏。工學結合的關鍵問題之一是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師資團隊。高職院校要把優化“雙師”結構作為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尤其要加快聘請行業企業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提高行業企業專家兼職授課的比例。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高職教育要建立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關系,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形成一種良性運行機制。只有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共同努力,才會形成合力,工學結合才會更有生命力。
[1] 溫家寶. 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EB/OL]. http://www.sina.com.cn,2005-11-13.
[2] 教育部.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2006]16號)[Z]. 2006.
[3] 揚炳祥.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及培養模式改革構想[J]. 中國培訓,2007,(1).
[4] 曾令奇,張希勝. 我國高等職教人才培養模式理論研究綜述[J].職教論壇,2006,(9).
[5] 龍偉. 試論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專業建設[J]. 教育與職業,2005,(12).
G71
A
1008-7427(2012)09-0019-01
2012-07-17
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20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