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瓊,周 丹
(武漢紡織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美國社區教育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社區教育的啟示
王亞瓊,周 丹
(武漢紡織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完善社區教育是我國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內容。美國作為目前世界上社區教育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之一,它的社區教育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學習。本文對美國社區教育的內涵、實施載體、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發展我國社區教育的若干啟示。
社區教育;美國社區教育;啟示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社區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基礎和依托,已被世界各國視為推進終身教育體系構建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途徑和邁向學習型社會的橋梁。我國社區教育起步晚、水平低,存在發展不平衡、體制不完善等諸多問題。要解決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障礙,完善社區教育的各項內容,可以借鑒美國社區教育的經驗。
(一)美國社區教育的內涵
“社區教育”一詞最早源于20世紀初美國學者杜威提出的“學校是社會的基礎”的思想。杜威認為學校是社區的基本雛形,學校為社區生活的縮影。二戰結束后,“社區教育”這個概念在國際上正式和廣泛運用起來。美國社區教育協會認為,“社區教育是一種教育哲學理念,它建立在社區學校的基礎之上,致力于為每一個社區成員(包括個人、學校、工商界、公眾和私人組織)創造機會,滿足每一個成員的多種需要。社區教育最具特色的實施機構是社區學校,它的開放時間超出了傳統學校的時空限制,為所有年齡段的居民提供學校課程、娛樂、健康、社會服務以及職業準備培訓?!?/p>
[1]概括地說,美國的社區教育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以社區內各方面的協作為基礎,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通過提供各種教育機會以滿足社區需要,提高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這就打破了傳統教育時空分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育社區化和社區教育化的統一,是對傳統教育觀的重要超越。因此,有學者將美國社區教育的內涵概括為三個方面,即學校教育(正規教育)的社區化、社區活動的教育化,以及公共事務的群眾化。[2]
(二)美國社區教育的實施載體
社區學院是美國社區教育實施的重要載體,是社區教育的中心。社區學院的前身為19世紀末期的初級學院。1947年,美國民主高等教育總統委員會提呈了一個報告,提出了一個由政府資金資助的兩年制學院的概念,這就是為大多數美國人在家附近設置的“社區學院”。由于自身的優勢,加之政府的重視、民眾的支持,社區學院得到迅速發展,由最初的只提供傳統的低層次的大學課程向綜合的教育機構發展,逐漸發展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的社區學院主要承擔著兩項基本任務:
第一,實現社區學院的轉學教育職能。社區學院與四年制大學、學院簽訂合同,使得社區學院的課程與其得到了互認。社區學院培養兩年制大學新生,使他們能夠在攻讀副學士學位課程時獲得大學基礎課程學分之后,有機會轉學到四年制的大學與學院繼續深造,獲取學士學位、碩士學位、乃至博士學位。
第二,適應社區發展的需要。不管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年齡大小,社區學院歡迎所有有學習意愿的人,并根據社區發展的需要,通過開設多種類別的課程,提供多樣化的職業培訓,包括轉學教育、職業教育、補償教育等在內的一系列課程。社區學院對社區及勞動力需求產生了強有力的回應,為促進社區經濟發展、創建終身學習的社會環境提供必要的條件。
另外,美國的社區教育還采取以當地政府機構、教育機構、俱樂部、企業、社團等合作舉辦的社區項目為載體的情況也較為普遍。
(三)美國社區教育的運行機制
美國社區教育的運行機制大體由國家、社會、學校和社區教育專門機構四個要素主體組成,形成了政府主導的支持機制、社會參與的合作機制、學校為中心的輻射機制、協調為目標的中介運營機制。
第一,政府主導的支持機制。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但美國的社區教育卻發展快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支持。美國聯邦政府對社區教育的支持,主要是通過“以‘勸導性’而非強制的政策或立法以及財政援助引導之”。[4]比如,在1963年的《高等教育設備法》中,美國聯邦政府首次在立法中提到社區學院,并以立法形式規定給予經費。州政府對社區教育也進行立法與財政援助,但州的社區教育立法更為繁多,且更為直接有效。州政府還通過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對社區教育進行規范的管理。
第二,社會參與的合作機制。美國社區教育的實質是教育社會一體化,整個社會,包括各部門、各行業、各單位乃至各家庭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社區教育的參與者。在這樣一種多元合作的社區教育中,參與者能夠充分行使和發揮教育功能。通過與各種商業、工業組織以及俱樂部等建立合作關系,對于豐富社區教育活動的形式、優化社區學習氛圍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企事業單位和個體的援助、合作機構與基金會的獎勵等也成為社區教育經費支持的來源之一。
第三,學校為中心的輻射機制。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奧爾森提出了強化學校在社區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觀點,主張學校要作為社區教育的中心發揮作用。奧爾森認為學校不應是游離于社區的文化孤島,它應主動與社區架設各種橋梁,并致力于解決社區的問題。學校不是企業,它更傾向于消費而不是生產,也不能直接促進城市GDP的增長,但不能忽視的是學校對一個社區、城市的科技和文化的提升作用。因此,學校尤其是大學應當引領社區教育的發展。首先,學校擁有自身獨特的辦學資源,可以開展多層面、多時段、多形式的繼續教育,為本地居民提供成人教育課程,提供諸如法律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借助家長會、教師會等組織團體,加強學校與社區間的聯系;其次,學??梢酝ㄟ^各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增加社區居民的生活情趣。
第四,協調為目標的中介運營機制。中介組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其對各類資源的整合,從而保證人盡其力,物盡所用。作為美國社區教育的實施載體,多數社區學院已經逐步把社區教育作為其基本職能之一,自發成立了非官方的社會中介性組織,即美國社區學院協會,成為溝通社會各參與者的中間協調組織。社區學院還在學院內部設立社區教育部,配備專職行政人員,與當地各種單位合作,聯合創辦社區教育項目等。
(一)政府是社區教育開展的推動力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各類移民擁入美國城市。美國城市日益變得擁擠、混亂和腐敗。對此,美國人對教育寄予厚望,希望通過教育來解決社會矛盾。
我國的社區教育是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順利實施而產生的教育活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社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社區教育專業委員會、長三角社區教育論壇、環渤海社區教育協作會等民間組織,協力推動社區教育發展。但我國社區教育尚處于探索階段,相關法律還不健全,在社區教育管理體制、發展模式以及資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從美國社區教育的發展實踐來看,社區教育快速發展的背后是政府的關注和支持。近年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社區教育,但我國的社區教育仍然缺乏美國政府那種通過“立法引導和財政援助促進社區教育發展”的做法。因此,政府應當加大在社區教育中的推動作用。首先,應當通過非強制的政策或立法,對社區教育的發展進行保護和引導,為社區教育營造一定的政策環境。在政策的制定中,要充分聽取公民的意見,保證公民的參與,從而使得政策的制定建立在公民意愿的基礎之上,進而使得社區教育的發展得到大眾的擁護和支持。其次,資金的投入是社區教育發展的經濟保障。社區教育項目的開展,需要一定的財政支持。而政府資金的投入是社區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通多渠道的社區教育投資機制,整合可利用資源,從而保證社區教育的有序健康發展。
(二)注重社區教育質量的提高
美國社區教育非常注重教育質量的提高。首先,社區教育的質量不佳,使社區教育面臨著人們對其喪失興趣的危險。很多居民寧愿到離家遠的教育機構接受高水平的教育,也不愿在離家很近的、本社區的社區學院接受質量得不到保障的社區教育。其次,社區教育的質量不佳使社區教育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危險。社區教育資金的主要來源,一方面是政府的稅收、撥款,另一方面是企業、社團或個體的援助。當人們喪失了對社區教育的信任而拒絕提供資金援助時,失去資金的鏈條社區教育便無法正常展開。因此,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也必須要注重社區教育質量的提高。
第一,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是提高社區教育質量的前提。首先,要對教育工作者進行專門的教育或訓練,使其掌握從事社區教育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巧,培訓一批專職人員,提高師資隊伍的能力和水平,保證其的穩定性。其次,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強自主進修,在進一步提高專業教育水平的同時,還要經常深入實踐,了解一線工作的實際,學會理論聯系實際,自覺探索和研究社區教育教學的規律。
第二,抓好社區教育的課程建設。首先,應體現選擇性,根據社區的發展和公民的興趣開設不同的課程;其次,應體現適應性,課程設置應主動滿足社區發展和提高社區成員的素質能力要求;再次,應體現靈活性,即課程內容能隨著社區發展及社區建設重點的轉移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適時調整;最后,應體現實用性,即所設置課程要融入并且服務于社區的實際需要。
第三,采用先進的施教手段。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手段也隨之不斷更新。社區教育應根據社區居民的實際生活特點出發,根據居民的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比如,進行遠程教育,建立網絡化的社區教育交流基地,使社區與社區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各社區教育組織之間互相溝通、傳播經驗、共享資源。
第四,建立評估與反饋機制。要不斷提高社區教育的質量,離不開評估與反饋機制的建立。在這方面,可以參照其他教育形式評估的方式,再結合社區教育的實際情況,對社區教育教學進行定性和定量兩方面的評估,來檢查社區教育是否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如何、是否產生了應有的效果等。同時教育工作者還能從評估中獲得一定的反饋,從而改進社區教育的不足之處,為進一步發展做出規劃。
(三)注重社區教育的市場化運作
美國社區教育的經費“主要是從聯邦政府、州政府以及當地稅收而來,平均來說大概 39%的經費來自州政府的稅收,18%來自當地政府撥款,30來自聯邦政府撥款,其余來自學費、企業資助、校友捐贈,或者是在社區內開征社區稅,發行債券等多種多樣的途徑”。[5]市場化運作給美國的社區教育帶來了活力,促進了社區教育的發展。
現代社區教育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與公民的要求,其最根本的責任在于根據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對勞動力市場和技能開發的需要做出反映。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提供者,社區教育的市場化首先在于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社區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正規學校教育,它更體現的是一種職業培訓。這就需要社區教育緊跟市場發展的步伐,根據勞動力市場的需要而開設不同的課程、提供不同的服務。社區教育的市場化加劇了社區教育機構的競爭,公民在選擇教育機構時,必然會考慮哪所學校的實力強、知名度高、學費低廉等因素,從而決定去哪所學校,這種競爭有利于社區教育質量的提高。勞動力市場的變化還會引起社區學校招生分配方式的變化,市場需要什么,社區教育就傾向什么,從而為社會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當然,社區教育的市場化也會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比如,過分追求利益而不注重教育質量等。因此,社區教育的市場化是以市場為主,但仍需政府的宏觀調控,從而克服市場固有的弊端。
在國內,社區教育已經越來越引起各方的關注。借鑒美國社區教育的經驗,再結合我國的實際,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區教育的發展道路,有利于節約我國在發展和完善社區教育,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和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的成本,從而使我國社區教育快速走上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1] 周瓊.美國社區教育的發展及其運行機制的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9).
[2] 梁艷萍,黃大乾.發達國家社區教育比較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15).
[3] 孫寶珍.城鄉一體社區教育模式與運行機制[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5,(3).
[4] 厲以賢.社區教育原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5] 梁新潮,劉丹.國外社區教育的實踐及啟示[J].福建論壇,2008,(4).
G72
A
1008-7427(2012)08-0012-02
20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