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晴
(徐州廣播電視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6)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在《VB程序設計》中的應用探索
王 晴
(徐州廣播電視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6)
針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特點,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將“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應用于“程序設計”類課程中。并就一次《VB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體驗,淺談從教學設計到教學實施過程中“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應用探索。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qū)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積極主動的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chǎn)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分四步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任務)、自主(協(xié)作)學習、效果評價。
下面通過《VB程序設計》中的一個教學案例,談一談“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應用。
教材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第三版),本次課的教學內(nèi)容為《第七章 用戶界面設計》——7.1.1單選按鈕、復選框和框架。
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單選按鈕、復選框和框架編寫應用程序,并能夠在應用程序中恰當、且正確地使用控件數(shù)組。
針對本課程的特點,將“任務驅(qū)動教學法”貫穿教學的始終,配合“示例教學法”、“‘課機’結(jié)合式教學法”開展教學。精心設計多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索出一個個知識點,學習并應用各知識點。
教學過程中“任務驅(qū)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細分四步,下面做詳細介紹:
1.單選鈕、復選框控件學習
教學過程:①創(chuàng)設情境,示例分析——導入新課、引入新控件;引例《同學錄》界面功能認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盡可能真實,并為學生所熟知;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復習以前所學,又能引出新課將學。

圖一 開篇示例——同學錄(示例1)
本例是學生所熟知的生活實例,較易理解。通過該示例界面的展示,既可復習之前所學控件——標簽、文本框和命令按鈕,又可引出本次課的任務——單選鈕、復選框和框架控件。且通過對該示例功能的演示,使學生提前了解將學控件的功能和用途。
②確定學習任務——單選鈕、復選框控件細節(jié)分析;通過前面的示例分析,學生已經(jīng)對此兩種控件的功能有了一些了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乘勝追擊,對此兩種控件的功能、常用屬性和事件做介紹。此處無需太啰嗦,只介紹最常用的,每個控件介紹完畢,都選用簡單、經(jīng)典且易懂的示例進行演示。例如單選鈕案例可選(圖二)所示示例2,復選框可選(圖三)所示示例3。
③效果評價——單選鈕、復選框綜合示例制作。
將單選鈕和復選框控件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一個綜合示例4(圖四)鞏固剛才所學。

圖二 單選鈕示例(示例2)

圖三 復選框示例(示例3)

圖四 單選鈕、復選框綜合示例(示例4)
2.框架控件學習
教學過程:①創(chuàng)設情境——控件綜合示例(弊端分析),引出框架控件;知識點之間要銜接流暢。上一知識點最后的綜合示例完成后,運行,請學生觀察功能不足之處,即同一容器內(nèi)單選鈕只能選一個。從而引導學生提出對單選鈕分組的想法,引出框架控件。
②確定學習任務——框架控件;講解框架控件,重點應放在如何利用框架對控件分組,而不是像其他控件那樣,去介紹他的屬性、方法和事件。
③效果評價——應用框架,消除弊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框架控件,解決示例4中出現(xiàn)的問題,彌補示例4中的不足之處。
3.控件數(shù)組學習
教學過程:①創(chuàng)設情境——示例制作和編程過程體驗,引出控件數(shù)組;與上一知識點自然銜接,在示例4的界面制作和編程過程中不僅鞏固框架控件的使用方法,還要不斷引導學生,體會界面制作的繁瑣,及代碼編寫的不便。從而引出控件數(shù)組的概念。
②確定學習任務——控件數(shù)組;講解控件數(shù)組的概念,制作方法,及代碼編寫方法。
③效果評價——應用控件數(shù)組,簡化界面制作過程,提高編程效率。將示例4使用控件數(shù)組再制作一次,使學生體會兩次制作過程的差別,從而體會出控件數(shù)組的便捷。
4.歸納總結(jié)
①自主(協(xié)作)學習:自主探究——完成開篇示例。歸納總結(jié)本次課的知識點,重新提出開篇示例——同學錄。在學完各知識點后,重新展示開篇示例的界面和功能。使用“‘課機’結(jié)合式教學法”,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機器上,根據(jù)所學完成該示例的界面制作和編碼過程。及時鞏固知識點,及時應用知識點,趁熱打鐵,使學生學中練,練中學。
②效果評價: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對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一方面是對學生是否完成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的過程和結(jié)果的評價,即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評價,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及協(xié)作學習能力的評價。
1.教學方法設計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跳出了認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控件的屬性、方法和事件的講解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是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任務驅(qū)動”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探索出一個個的知識點,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情境創(chuàng)設”自然、流暢。
2.課件制作方面
選用清新自然的模板制作課件。課件涵蓋知識點的同時,多采用動畫方式。一來通過動畫模仿板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來通過動畫引導教學過程,鼓勵學生思考,并為思考留有空間和時間。
在需要對示例進行演示時,通過課件中的超鏈接,直接切換到VB環(huán)境,節(jié)省了從PPT到VB環(huán)境不斷切換所浪費的時間,使教學過程更加緊湊。
3.教學效果方面
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對本節(jié)內(nèi)容的知識點有了全面并系統(tǒng)地了解。不僅掌握了各個控件的常用屬性、方法和事件,且能夠在應用程序中應用這些控件的屬性、方法和事件。順利完成了本次課的各項教學目標。
在教學引導過程中,通過提問、設問等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學生的專注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思維活躍,積極思考。在完成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同時,也達到了課前設定的情感目標。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xié)作的能力。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都是極其有效的。
[1] 龔沛曾,楊志強,陸慰民.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杜美萍.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研究[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09,(18).
[3] 方蓉.《VB程序設計》課程的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實例[J].電腦學習,2007,(5).
G642
A
1008-7427(2012)08-0144-01
2012-06-05
作者系徐州廣播電視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