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宏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9)
職教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的十大著力點
曹志宏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9)
職業教育創新實驗區建設職業教育發展的試驗田,是一項系統工程。本文根據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實驗區建設啟動、推進和實踐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和探索。提出了建立現代職教體系、加強學校頂層設計等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十個方面的著力點,對進一步推進實驗區建設,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具有參考作用。
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著力點
江蘇省是國家六大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之一, 2010年l1月江蘇省提出開展“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的目標。2011年5月,江蘇省政府召開全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推進會,江蘇省確定10個地區為首批職業教育創新實驗區,鼓勵和支持實驗區先行先試、大膽創新、創先爭優,努力于2015年前率先達到省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2020年職業教育發展目標,正式啟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試驗田,是一項系統工程,貴在探索、重在創新,難在突破。怎么樣才能抓好實驗區建設呢,筆者認為要抓住十大著力點。
《國家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有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明確提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現代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職業教育絕不是培養“廉價勞動力”,而是培養“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要找準自身定位,樹立面向人人,人人皆能成才的觀念。
構建現代職教體系是歷史的命題,是遵循工業化進程必然的改革。當前職業教育要遵循產業升級規律,尊重技能型人才職業成長規律,加大高端技能型和創新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要先從中高職銜接入手,要做好現代職教體系框架內的中高職銜接。建立健全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抓住三個關鍵環節:一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職業資格體系的溝通和滲透:二是職業教育內部的銜接與延伸;三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保障條件。蘇州市根據建立現代職教體系的要求,提出了加快專業結構調整、中高職貫通、抓好職業培訓、深化校企合作、推進普職互通等五大目標。著力構建具有江蘇特色、蘇州特點、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要求加強頂層設計,扎實工作。“頂層設計”原來是系統工程的專業用語,說得是“從高端出思路”,運用于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就是要“登高望遠、突破瓶頸、實現跨越式”發展。要以先進的職業教育思想和理念研究重大問題;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依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適度超前的規劃目標,因地制宜、差異化發展職業教育;要規劃先行,以短期目標和重點突破為重點,聚焦學生培養質量的提升和專業結構調整,轉變職業教育發展方式,注重“內涵建設”;注重“就業質量”;注重“學生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
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分為國家、地方和職業院校三個層面,分別代表宏觀、中觀和微觀的“頂層設計”。職業院校的“頂層設計”,要制定“校本發展規劃”,確立重點任務和具體目標;要確定辦學理念,是學校可持續發展和傳承優秀文化的“發展基因”。
職業教育創新實驗區建設要求在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對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對人才培養規格重新設計,大幅度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益。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根據社會需求,優化學校的專業總體結構,并對每一個專業,包括增設的專業、合并后的專業,重新定位其培養目標、設計其培養規格、制定其培養方案、選擇其培養途徑。要根據社會調查的信息,對專業人才類型、規格的培養要求,進行調整,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要根據定位的培養目標,對專業的人才培養結果進行評價,使之更好地符合學校定位的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
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不單單擁有自己全日制職業教育的校區,同時擁有自己獨立運營的公司等與學校專業相匹配的商業化企業,讓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參與到學校的實際管理當中,各個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期間均要參與到公司的實際運營當中實習鍛煉,在校學生絕大多數都實現了半工半讀的學習模式,學生在未畢業前就已經能夠獨立的開展生產操作、貿易洽談、日常管理等的各項業務,積累了在企業中實際的工作經驗,學生在校期間已經完成了一名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
目前具體形式有:校企投資共建實訓基地,實現企業部門與校內實訓中心一體化,校外的工作和校內學習一體化。這種模式一般又分為企業主導型、學校主導型、職教集團三種類型。把“學校”和“企業”兩個主體融為一個主體,合二為一。吳江市積極推行校企一體化辦學,設立 “校企合作獎”,每兩年對在校企合作、教師培訓等方面對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有特別貢獻的行業企業及負責人給予獎勵。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既不同于傳統的學徒制,也不同于單純的學校教育,它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能力相割裂、教學場所與實際情境相分離的局面,是傳統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場重大革新。
現代學徒制也稱為“新學徒制”。學校職業教育模式存在著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弊端,為解決這一問題。便產生了“現代學徒制”。英國新學徒制,與國家職業資格掛鉤,“基礎現代學徒制”完成者獲二級國家職業資格,“高級現代學徒制”完成者獲三級國家職業資格,節約了教育培訓成本,提升了勞動力技能素質,受到行業企業歡迎;德國一直堅持把學徒制作為職業教育“雙元制”支柱,為本國工業化和技術創新提供了保障;瑞士中職學校新生,先要取得企業學徒合同才能注冊入學。
教師培訓共同體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方案》,承擔職教行政干部、職校管理干部、專業教師、文化課教師等人員的教育培訓,提升職教干部和教師的學歷層次、專業知識、技能水平、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為職業教育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為切實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師培訓工作,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師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培養一批職業教育領軍人才,打造一支名師名校長隊伍。
蘇州市決定成立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共同體。實行“教學咨詢師”制度,聘請行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專家擔任職業學校“教學咨詢師”,建立全市“職業教育企業講師庫”,形成兼職教師群體,確保職業學校有25%左右的兼職教師,打造校企結合、專兼互補的優秀教師團隊。
伴隨著“中國制造”走向全球這一進程的加快。職業教育將面向越來越多的國際化企業。為其培養具有發展潛質的國際型中、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依照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發展能力還很難達到這一水平,需要引進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資源,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職業教育要全面實現現代化,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戰略是必然選擇。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戰略,理念要先行,人才是關鍵,課程是核心,職業教育要著重研究職業教育國際課程引進和建設,切合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有力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和現代化進程。無錫市積極拓展和深化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和合作,引進優質職教資源,擴大提升中外合作辦學,支持職業院校建設一批國際化的學科專業和課程,拓展職業學校海外實習、就業與升學渠道,加快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
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鼓勵、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引導職業學校加強內涵建設。早在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3號文,即《關于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的若干建議》,明確提出建立政府購買行業協會服務的制度,對行業協會受政府委托開展業務活動或提供的服務,政府應支付相應的費用,所需的資金納入預算管理。
在上海,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提供的教育等公益服務早已不是新鮮事;在成都,今年上半年出臺了《關于建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制度的意見》。蘇州市委辦、市政府辦聯合轉發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出臺的《關于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實施辦法(試行)》。將在“十二五”期間,投入兩千萬元資金推動校企合作,培養產業急需的青年高技能人才1萬名,培養學生合格并在當地就業的,按每生2000元標準對培養學校予以補貼。這種由政府以人才培養“補貼”的形式出資購買職業教育“產品”的做法,所釋放出的信號令人振奮。
大幅度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是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的目標任務。怎么樣才能大幅度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一是提高就業質量,對更多的學生和家長而言,他們所關心的不僅是能就業,更希望是高質量、高起點的就業,這是決定職業教育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標準之一;二是政府加大投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藝術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是需要更大的投入。“用企業淘汰下來的廢舊設備進行職業教育的做法是一種過時的教育觀念,是一種人才浪費的做法。要讓學生盡早接觸世界最先進的設備;三是建立一套獨立而完整的學歷體系——專科、本科、碩士生、博士生,乃至博士后。
實施民生幸福工程、穩定和擴大城鄉就業,迫切需要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2011年8月江蘇省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見》,把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列入民生幸福工程。提出要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認真落實國家加大財政教育投入政策,“不斷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等。
太倉中等專業學校提出:一切工作從向著學生的天分努力出發,為每一個學生譜曲寫歌,為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用我們的教育成就學生一生的幸福,讓學生不但擁有美好的今天,而且擁有燦爛的明天。
[1] 張韋韋.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談“江蘇職教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1,(19).
[2] 蘇敏.關于建立健全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思考 [J].理論經緯,2010,(13).
Ten Main focu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Experiment Zone
CAO Zhi-hong
Based on an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launching, advancing and practice of Jiangsu provinc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zone, this paper poses ten main focu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zone, such as constructi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school top layer design, hoping to further experimental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zone construction; main focus
G71
A
1008-7427(2012)08-0022-02
2012-04-18
作者系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