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萬 磊,閆 曦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E+”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隱性課程的構建與實施
張媛媛,萬 磊,閆 曦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達到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自愿性、主體性和可持續性原則的基礎上,“E+”實驗區構建和實施隱性課程,內容包括“E+”講壇、“E+”沙龍、“E+”科研訓練和“E+”社會實踐,在延展課本知識、拓展個人素質和規范道德品質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E+”實驗區;隱性課程;原則;效果
課程建設和改革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核心。教育研究表明,學校的課程應包括兩大類,即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隱性課程的觀念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引入我國至今已有數十年,之所以越來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主要原因在于當今世界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專業技能層面,而是需要培養專業復合化、個人素質綜合化人才。只有做到“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的有機結合,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性人才。
隱性課程(hidden curriculum)的概念由美國教育學家杰克遜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1](305),也稱“潛在課程”、“隱蔽課程”、“非正規課程”、“無形課程”等。隱性課程是與“顯性課程”相對的概念,顯性課程是學校教育中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的正式的學科課程,而隱性課程則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內隱方式呈現的課程,是指形成學生學習的各種非教學性環境因素[2](132),是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所學到的非預期或是非計劃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有研究者將二者分別形象地比喻為食物和空氣[3](73)。
隱性課程的內容廣泛,涵蓋面廣。唐發年[4](106)認為隱性課程可分為物質形態、精神形態、活動形態等類型。陸為群[2](132)認為隱性課程體現在物質層面、行為層面、制度層面和觀念層面??梢姡[性課程不只存在于課堂教學中,也存在于校園文化、校園建筑、教室布置、教風學風、學術氛圍等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隱性課程是沒有在教學計劃中得以7反映,也不占有正式的上課或自習時間的課程活動,作用于學生是一種體悟、內化的過程,對學生的知識、情感、信念、意志、價值觀以及學習動力等方面能起到內隱的、持久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因而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隱性課程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并非是無意中形成的,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需要建構。[5](51)
“E+”雙專業一體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下簡稱“E+”實驗區)是2009年獲批的10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之一?!癊+”即英語專業和另一門專業的復合,目前開設有“英語+市場營銷”、“英語+法學”、“英語+化學工程與工藝”和“英語+軟件工程”四個雙專業,其主旨是通過實施英語和其他學科專業之間一體化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該實驗區的改革方案,尤其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通過對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協調規劃和優化發展,創造最佳的教學環境,從而大力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2.1 原則
隱性課程建設要結合本校本土的歷史文化傳統,要尊重教育規律,還要凝練特色?!癊+”實驗區隱性課程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自愿性原則: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優勢和認知都不盡一樣,而且“E+”實驗區的學生的課時比較多,學習壓力比較大,所以如果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參與隱性課堂(比如記考勤等方式),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阻礙隱性課程的順利實施。但是,學生自愿性原則并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指導老師需要真正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實際情況,清楚學生需要什么、缺乏什么,從而設計和主導一些能與顯性課程縫對接的有針對性的活動。
主體性原則: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教師注重誘導、啟發和把握大方向。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活動從而親身體會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其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例如在設計我們的“E+”學術講壇環節時,教師的角色是確定學生在英語以及第二專業方面需要了解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知識,學生則參與整個活動宣傳、組織和安排的過程。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對學生遇到的棘手問題給予一定的幫助。
可持續性原則:為避免因為開展的活動較多,設計和參與者憑一時的熱情,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之后便淡化、淡出、淡忘的窘境,教師對隱性課程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各個年級學生的專業知識、年齡層次、心智成熟度方面的因素,從而設計出適合各個年級、各個專業方向的活動。例如低年級注重英語基礎和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二、三年級尤其是三年級注重第二專業知識以及該學術領域的前沿研究,四年級注重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2.2 內容體系
“E+”實驗區隱性課程的目的是通過推進先進的教育理念,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創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激發師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從而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據此,“E+”實驗區制定了具體的隱性課程建設內容:空間建設和活動建設。
空間建設包括:1)設立實驗區“E+”活動室,長期對師生開放,組織各種學術交流、教學研討及第二課堂活動;2)“E+”實驗區網站,由專人維護,作為對外宣傳、對內溝通、內外交流、師生互動的平臺;3)與國內外大學建立廣泛聯系,簽訂學生互派、聯合培養等協議;4)與相關企業合作,共建實驗室、實訓基地或人才培養基地。
活動建設包括:1)開設“E+”講壇,不定期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國內外企業家、學者到實驗區講座,每月至少一次;2)開辦“E+”沙龍,不定期組織實驗區特聘教授、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相關學院領導、外校優秀學生代表、企業人士等各類人員與實驗區學生面對面交流、座談,每兩周至少一次;開展英語角(定期、定時、定點組織活動,安排外語教師、外教參加);組織英語演講、辯論、朗誦及口譯、筆譯、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各種活動。3)開展“E+”科研訓練。實行導師制,由導師帶領學生參加文獻搜集整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科研活動;4)開展“E+”社會實踐。每年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到名企、名校、基層、國外學習考察等。
3.1 實施措施
為了保證“E+”實驗區隱性課程的順利開展和效果,從觀念、制度、經費投入等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觀念上,強化學校層面和教師層面的隱性課程意識,充分認識到學校的校風、辦學方針、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觀念、教學指導思想、價值取向、行為模式、人際關系等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制度上,首先創新管理制度。“E+”實驗區隱性課堂的人員構成主要分為學校及學院領導、指導教師和學生干部三個部分。指導教師職責是設計和策劃隱性課堂,學生干部主要任務是推廣和實施,而領導的職能是監督和宏觀管理。其次制定了激勵制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隱性課堂活動,特別獎勵學生成果,如各類競賽獲獎、論文發表、參與學術會議等。經費投入上,學校對各類改革以專項項目立項的方式進行支持,充分保證各項活動的經費。另外,在教材、英語文獻等學習材料,英語電子資源、語言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英語電臺、校園網絡等方面有所投入和改善。
3.2 實施效果
“E+”隱性課程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延展課本知識。除了在課堂上聽課之外,學生能夠通過“E+”實驗區開展的“E+”講壇、“E+”沙龍等活動接觸到校內外該領域的知名學者,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理論、實踐知識,從而達到和書本知識的對接和延展。除此之外,在高年級學生中開展的專業實習活動也為學生實際運用課本中所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二是拓展個人素質?!癊+”實驗區隱性課程設計了各種跨院系、跨學校的文藝表演和比賽,體育活動和賽事,以及廣告策劃大賽、營銷大賽、模擬法庭等專業賽事。學生除了專業知識的積累之外,個人的綜合素質也得到拓展,如個人興趣愛好的培養、個人身體素質的培養、團隊溝通協作的培養等。
三是規范道德品質。為了使學生能夠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實驗區安排學生到監獄參觀、觀摩法制宣傳片、觀摩庭審實況等,獲得更加直觀的印象;組織感恩日和環保日活動,學生充分認識和體驗到對父母感恩、對家庭負責,對社會環保做貢獻的重要性、價值和幸福感。
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是“E+”實驗區課程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充分認識到只有當隱性課程支持并補充顯性課程時,教學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在教學中建構良好的隱性課程,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1] 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陸為群. 高校隱性課程與學校建設研究述評[J]. 河南社會科學,2007,(6).
[3] 姚蕾. 對我國體育課程兩種形態和兩維結構的初步研究[J]. 體育與科學,2002,(1).
[4] 唐發年. 隱性課程:推進高校英語素質教育的寶貴資源[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9).
[5] 孫明英,戴林富. 大學素質教育視野下的隱形課程建設[J]. 現代教育科學,2011,(3).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 of Hidden Curriculum of "E+" Dual-degree Program
ZHANG Yuan-yuan, WAN Lei, YAN Xi
To improve its quality further and to achieve its aim of "cultivating well-qualified interdisplinary talents", "E+" Dual-degree Program has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hidden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being voluntary, student-centered and consistent".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cludes "E+" lectures, "E+" saloons, "E+" research training and "E+" field investigation, which has achieved such effects as broaden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qualities and morals.
"E+" Program; hidden curriculum; principle; effect
TQ
A
1008-7427(2012)05-0107-02
2012-03-08
2009年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E+”雙專業一體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大眾教育背景下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項目編號:2010243。
作者張媛媛系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中心博士生;萬磊系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講師;閆曦系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