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枝,范水生,曾芳芳
(1.福建農林大學 作物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國際間的交流越來頻繁、便捷。自2001年月12月11日開始,中國正式加入WTO,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高等教育也和其他領域一樣一起被帶進全球化的浪潮中,人才培養正逐步走向國際化,而作為培養人才重要基礎工作的教材建設應主動適應這種趨勢的轉變,即教材建設逐步走向國際化。這種教材發展國際化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對有些專業教材,國外較先進的,如金融、工商、信息技術等專業教材,將更多從國外引進原版教材,直接接軌國際;二是隨著大學開設雙語教學(尤其是重點大學),這類教材也直接引進原版教材;三是我國編寫出版的有特色高質量的教材也將越來越多進入國際教材大市場,參與國際競爭。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對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顯現越來越多樣化的趨勢,為了適應這種發展趨勢,就要求高校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積極探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規格多樣化。因此,作為教學內容改革成果最重要體現形式的教材,其多樣化特征更為凸顯。為適應教材多樣化發展趨勢,要求我們在教材建設中一要根據培養模式與規格的不同,出版形式多樣的教材,二要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出版多樣化教材。
隨著我國社會變革與發展,專業化發展越來越快,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對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不僅表現多樣化需求,而且更表現為個性要求,尤其是地方院校為當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各種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不斷在推動,如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模式、定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等。這些趨勢表明,高校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必須加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而做為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中起重要作用的教材而言,個性化趨勢將越來越明顯。為適應教材個性化發展趨勢,要求我們在教材建設中要根據不同培養對象,出版有特色的教材,充分體現個性化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教材的內涵與外延都發生了變化,教材的載體已不僅僅局限性于紙質的書籍,其形式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除了傳統意義的教科書外,還有網絡課件、電子教案、教學資源庫、音像媒體、CAI課件、試題庫及考試系統以及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因此,現代意義上的教材已呈現立體化發展趨勢。
1999年,這國開設農村區域發展本科新專業,《農村發展規劃》是該專業的專業核心課。2002年9月,在山東農業大學召開專業建設年會,會上確定了“農村發展規劃”等4門專業主干課的教材編寫工作,從此開始了“農村發展規劃”教材建設工作,同年,又在沈陽農業大學召開了4門課程的教材編寫會議,會上確定了4本教材的主編、副主編、參編人員及編寫分工,《農村發展規劃》教材以福建農林大學為獨立主編單位。2003年9月,又在福建農林大學召開4本教材編寫的會議,落實教材編寫進度,并進一步研討教材編寫中的細節問題,在全國參編院校的支持下以及中國農業出版社的積極推動與協調下,《農村發展規劃》教材于2004年7月如期出版發行。
2004年第一版教材是以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五”規劃教材的形式出版的。自教材出版后,該教材建設得到快速發展:一是2005年教材獲得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優秀教材稱號;二是2006年初教材以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的形式第二次重印發行;三是2006年底該教材被教育部批準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四是2009年月12月,第二版教材出版發行。
《農村發展規劃》教材自出版以來,已在全國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學生中使用,產生良好的效果:一是解決了學生用書問題;二是推進了課程教學資源全國共享;三是規范了課程教學目標;四是促進了全國部分院校該課程青年教師的成長;五是得到同行的廣泛好評。
一是從更高層面要求看,教材建設仍然存在不夠精煉、實踐操作性不夠凸顯;二是從適應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應用的需要,教材建設除了有紙質教材的出版以外,還有非紙質教材的開發應用問題,如網絡課件、CAI課件、音像媒體、電子教案等,在非紙質教材建設方面,《農村發展規劃》教材仍處于起步階段,此項工作是該教材今后建設的重點。
總體而言,“十二五”規劃教材《農村發展規劃》的編寫構想是:立足現有教材建設基礎,順應教材發展趨勢,把握現代教材的基本內涵,從紙質教材與非紙質教材兩個層面進行建設,逐步構建立體化教材。為了加快推進《農村發展規劃》立體化教材的建設工作,目前應做好的基礎工作如下:一是繼續深化課程改革,重點把內容與形式統一起來。二是繼續做好課程網站建設,完善與開發網站的各板塊功能。三是繼續做好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工作,建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和素材庫。四是繼續加強教師培訓,理順立體化教材建設的向后延伸工作。
[1]張乃新.加入 WTO后高校教材建設的發展趨勢[J].科技與出版,2003,(5).
[2]王昌明.對高校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J].2000,(7).
[3]朱朝枝,范水生,曾芳芳,等.《農村發展規劃》教材建設及其效果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