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瑛,吳永忠
(凱里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服務于黔東南的學前教育本科課程體系構建
姚 瑛,吳永忠
(凱里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凱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以培養“厚基礎、強實踐、綜合素質突出”的學前教育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努力拓展學生綜合素質,狠抓學生技能實踐,構建具有民族性、地區性與時代性的學前教育本科課程模式體系,有效地促進了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
學前教育本科;課程模式;體系構建
學前教育專業的設置是凱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發展戰略與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順應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趨勢與需要,依據黔東南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2008年,在2006-2007年學前三年大專層次辦學經驗的基礎上開始設置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并正式招生。近幾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與規格,我們在服務于黔東南學前教育本科課程模式體系構建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以期對黔東南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國30個自治州中少數民族人口最多,比例最高的自治州之一,與全國發達地區相比, 這里學前教育事業底子比較薄弱、基礎設施尚不健全,幼兒教師專業化程度水平較低、專業的幼兒教師極其缺乏。在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形式下,社會對高質量學前教育的需求與專業幼兒教師缺乏的矛盾顯得極為突出。亟需一批熱愛幼兒教育、具有較強使命感與責任感、學歷較高、幼兒教育理念新、教學基本功扎實、技能全面、有一定教研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學前教育人才。
在學校“辦特色之校,育特質人才”的辦學理念,“夯實基礎、加速發展、提升水平、彰顯特色”的辦學思路以及
“地方性、民族性、示范性、應用性、教學型、開放型”辦學定位思想的指導下,2008年,我院學前教育本科專業開始招生,并將培養目標定為立足于黔東南地區學前教育實際需要,培養素養全面、具有較深的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知識和較扎實的專業技能、有可持續發展潛力并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研究型幼兒園教師和學前教育行政管理人才。
(一)課程體系構建的內容
1.課程結構及教學計劃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從結構上分為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生涯教育課程、特色教育課程以及實踐教育課程,所有課程最低學分要求167,學時 2480.其中,通識教育課程又分為基礎必修課(32學分,計劃學時512,占所有學分比例 19.17%);選修課(17學分,272學時,占所有學分10.18%);專業教育課程分為專業基礎課(23學分,368學時,占所有學分比例13.77%);專業必修課(17學分,304學時,占所有學分比例10.18%);專業方向課(41學分,432學時,占所有學分比例24.55%);專業任選課(6學分,96學時,占所有學分比例 3.59%);實踐教育課程分為集中實踐教育課程(23學分,400學時,占所有學分比例13.77%);創新素質與綜合能力課程(2學分,占學分總比例1.2%);課程實踐經驗學分計入其他課程中;生涯教育課程(3學分,48學時,占所有學分比例1.8%);特色教育課程(3學分,48學時,占所有學分比例1.8%)。
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綜合素質與素養,在學校統一規定的要求下,依據黔東南地區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及當前國內外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在課程的開設上,除了所必須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課程如《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等課程》外,我們還開設了《原生態民族文化概論》、《幼兒園環境創設與玩教具制作》、《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人類與自然》、《兒童行為矯正》等必修或選修課程,以體現學前教育專業的民族性、地區性和時代性。
同時,所有開設課程的課時計劃,依據課程實際情況,合理的安排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力求專業學習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以利學前教育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師資隊伍建設與科研
學前教育專業現有教師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共15人,占總數的75%;中級技術職稱4人,占總數的20%;碩士學位以上8人(其中博士1人、在讀博士1人),占總數的40%;本科學歷12人,占總數的 60%。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比例超過35%,具有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超過35%,師資隊伍整體結構合理。
2009-2011年,中級職稱專任教師有12人主持或參與各類科研項目,占所有中級職稱教師的比率為85.7%;2009-2011年本專業教師共發表論文85篇,課題立項36項,外出學習交流25次,開展學術講座活動25次。另外,2010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成功申報兩項校級課題。總體上看,學前教育學科與專業隊伍已形成較為濃厚的學術氛圍與環境。
3.圖書資料建設
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建設需要,從2006年起,圖書館每年都會購置一批學前教育專業的用于教學與科研方面需要的書籍,這些書籍較大程度滿足了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和科研的需要。今后還要加大購買的力度,力爭每年都會有新的圖書進入圖書館,以增進學生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事業最新的發展理論與現狀。一方面,有利于教學和研究,拓寬視野;另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教師和學生的觀念,促進其形成科學的、全面的學前教育觀。
與此同時,圖書館現刊閱覽室訂閱了專業的學前教育期刊《早期教育》、《幼兒教育》、《幼兒教育導讀》以及《學前教育研究》,從無到有,學生充分的感受到專業期刊對自己理論與實踐結合、拓寬視野、啟發思考等方面積極影響。
4.其他教學設施
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學生共有508人,分院有數碼鋼琴室兩個(80臺),面積260m2,多功能藝術訓練廳1個,面積120m2,多媒體教室4個,面積680 m2,學生人均使用面積2.09 m2;語音室1個,計算機房1個。
多功能藝術訓練廳、數碼鋼琴室、語音室、計算機房均制定有管理規章制度。根據實際需要,有計劃地在教學過程中和課外開放供學生使用,能基本滿足本專業必修課。
(二)課程體系內容的特點
1.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1)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特色,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科學學院團總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努力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教育科學學院除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文娛活動外,規定每年必須開展的大型活動有畢業文藝匯演、主持人風采大賽和元旦文藝晚會,并對主持人風采大賽和元旦文藝晚會節目進行評獎,使學生在組織、排練和演出中得到鍛煉,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2)努力抓好學生的音樂和舞蹈技能訓練
為適應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需要,本專業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舞蹈素養,在抓好音樂和舞蹈課堂教學的同時,長期以來利用課余時間開放兩個數碼鋼琴室和多功能藝術訓練廳給學生練習,從2008年至今,到數碼鋼琴室練琴的學生達5500余人次,并在專業技能匯報中取得滿意的成績。另外我們還組建了以本專業學生為主的教科院合唱團和舞蹈隊,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學生的音樂和舞蹈素質取得了明顯的提高,多次參加學校的大型文藝演出和黔東南州州慶等演出,受到了學校的表彰和廣大群眾的好評。在2010年的校運會“反排木鼓健身操”比賽中教育科學學院舞蹈隊獲得團體二等獎;2010年7月參加黔東南州七運會暨首屆民運會演出;在國慶60周年“班班有歌聲”合唱比賽中,教育科學學院合唱團獲得全校一等獎。
3)加強美術手工技能訓練
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特色,在抓好美術課堂教學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的美術手工能力,成立了“手工制作協會”,每學期開設課余美工培訓班,由專業美術老師在五谷畫、剪紙、十字繡、簡筆畫、科技漫畫等方面進行現場教學和輔導,兩年來參加的學生達300余人次;同時教育科學學院每學期舉行一次手工作品技能競賽,對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進行獎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學生的美術手工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學生手工作品被選為學校饋贈禮品,并作為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文化的亮點展出。
2.強調實踐
一方面,除了學生第一課堂的理論學習外,我們又安排了專業的見實習制度,堅持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這樣不僅進一步明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更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和掌握。另一方面,我們還積極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課堂上,劉莎老師大膽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課堂,采用小組討論、集體討論等各種方式,增強了學生對課程與專業的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
學前教育的發展還要不斷地了解和學習國內外的先進教育理念,這樣才能不落伍與時代。我們將《幼兒園環境創設與玩教具制作》《幼兒英語教學法》《幼兒教育熱點問題透視》《蒙特梭利幼兒英語教學法》等都納入了學前教育課程內容當中,以促進學生掌握先進的符合時代需要的教育理念與技能。
4.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和地區性
魅力黔東南有著優秀而獨特的民族文化:侗族大歌、反排木鼓舞健身操、苗嶺飛歌、苗族刺繡、蠟染等等是苗族侗族人民千百年來傳承的優秀民族民間文化。我院羅洋老師的課題《民族民間舞蹈進課堂》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探索創新民族民間舞蹈,經過三年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課堂效果;陳啟鵑老師的民族民間手工興趣小組活動,備受學生的喜愛;生態博物館、苗侗文化藝術博物館是學生了解和認識地區文化的有利場所。另外在第二課堂,學生還利用黨團活動日、節假日參觀當地的民族文化博物館,體驗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對自身的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思考。
經過三年的探索與實踐,服務于黔東南民族地區的學前教育課程模式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第一屆學前教育本科生已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技能,綜合素質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不論是在學業,還是在學校、省級甚至國家組織的各項活動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對以后課程模式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
根據《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及《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在以后的課程設置過程中,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使命感、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牢固的終身教育思想,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修養;進一步突出課程的實踐性與民族性;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創新素質和能力的提高;隨著學前教育專業更多的男性加入,我們還要繼續探索實踐有利于男生發展的課程內容與方法;另一方面,我院科學研究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辦學條件有待進一步加強,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培養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師。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imed at Serving Southeast Guizhou
YAO Ying,WU Yong-zhong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Kaili University, has the objective of cultivating preschool education applicational talents who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strong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excellent overall quality. It tried hard to expand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emphasize develop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construct a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of national, regional and epoch characteristics,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and talent cultiv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urse; curriculum model; system construction
G423
A
1008-7427(2012)06-0108-02
2012-04-10
凱里學院校級教改立項資助課題,項目編號:JC201005。
作者姚瑛系凱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院長;吳永忠系凱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學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