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環
(博羅中等專業學校,廣東 惠州 516100)
中等職業學校化工專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以廣東省惠州市的中等職業學校為例
劉素環
(博羅中等專業學校,廣東 惠州 516100)
廣東省惠州市勵志成為中國石化、數碼產業名城,對化工專業人才需求量很大。近年來,隨著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不斷壯大,惠州市的中等職業學校包括國家級重點、省重點、市民辦中職學校共 30多所。然而在這些中等職業學校中開辦有化工專業的只有四所,且化工專業學生數量很少,遠遠滿足不了惠州市石化區的需求。本文從多方面分析其原因和尋求其發展的對策,旨為培養更多的符合惠州石化區工業生產需求的中職生。
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現狀;對策
2010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30億元,比2005年翻一番。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26.1億元,其中,電子行業實現281.5億元,占總工業增加值的34%;石化行業實現303.1億元,占36.6%,石化行業增加值超過電子行業,惠州將圍繞‘建設石化、數碼產業名城’目標,切實發揮石化大項目的強勢帶動作用。大亞灣石化區規劃總面積由原來的27平方公里擴大到了65平方公里,以大煉油、大乙烯為龍頭,以石化深加工和精細化工高端石化產品為主線,重點發展芳烴下游系列產品、化工新材及橡塑加工產品和專用精細化學品的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截至2011年1月底,已落戶大亞灣的石化項目共計61宗,投資金額超過1400億元。隨著惠州石化工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對化工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斷地增加。可以說,化工專業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雖然惠州對化工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化工專業的人才卻很少,導致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據已畢業的化工專業的學生到企業工作后反饋的信息得知,石化企業很需要化工專業的人才,而且待遇相對比較好。甚至有很多企業想通過中職學校定向為他們培養專業人才。但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化工專業的發展非常不理想。
1.開辦化工專業的中職學校數量少
惠州市共有30多所中等職業學校,其中包括了國家級重點、省重點、市民辦中職學校。但開辦有化工專業的只有區區4所學校。
2.報考石化專業的學生少
近幾年盡管化工專業人才需求量大,但是報考化工專業的學生數量很少,就以惠州市惠城區職業技術學校和博羅中專為例,近四年每屆化工專業學生基本上保持在20人左右,甚至出現過差不多開學時報名人數為個位數的情況。
3.化工專業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
中職學校的大多數學生學習基礎偏差,尤其是理科成績。很多學生自認為成績不好,升高中幾率小,基本上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就決定報讀中職學校。然而化學課程在三年級才開設,這些早早放棄升高中的學生在三年級基本無心學習,故而化學基礎一般偏差,尤其是春季班學生初中三年級只讀半年就來上中職學校,初中化學都沒學完,基礎更差。
4.化工專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強
模具數控、汽修等專業會專門安排一段時間統一進行實操技能的培訓學習加強,但是化工專業由于化學藥品的特殊性及實驗管理等原因很難實現集中實訓;另外也有一些學生會因為怕出錯、怕打爛實驗器材等原因不敢或不能放開來做實驗,各方面原因導致化工專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欠佳。
5.化工專業學生所學內容與化工企業的需求相符程度低
由于現在的中職學校采取“2+1”的教學模式,即在校進行兩年的專業學習,第三年到相關企業參加頂崗實習。也就是說學生需要在兩年的時間學完所有的專業課程及實操技術。化工專業學生可以就業的化工企業涉及石油產品及其輸送、塑料、涂料、油漆、化妝品、肥皂、洗潔精等等,涉及面較廣,但是每一個化工企業對學生化工知識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都是不同。所以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很難使學生學習掌握與化工企業需求相符的所有專業知識。
1.化工專業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使人們產生“畏懼”
因為化工生產所用到的化學物料的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使得只要一提到“化學”“化工”,學生及學生家長會不由自主的會想到:有毒、危險、會爆炸等等,全天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健康平安,所以在報讀專業的選擇上會避開化工這個“危險”的專業。
2.化工專業學生自信心缺乏
這在中職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中職學生多數是中考落榜生,中考的失利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這群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可能無意中流露出來的失望及周圍人對中職學生的看法和態度,使得他們對自己更沒有信心。就算是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心可能由于一次小小的失利就完全失去。06級石化專業有個學生,開學第一個學期學習態度比較端正,也很努力,但是第二個學期像完全變了個人,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當我找他談話問及原因時,他告訴我:我覺得我第一個學期已經很努力了,期末考試竟然不及格,覺得自己再努力都沒有用。
3.化工專業實訓設備落后及缺乏
每所中職學校都有自己的王牌專業,學校經費主要投入在王牌專業的發展和新興專業的興起上,對化工這個小專業實訓設備的購置上投入較少,由于化工生產常用的精餾、傳熱、反應設備等價位偏高,且難以構建一個專業的自動化系統設備,從而使得化工專業的實訓只能以檢驗分析為主,難以適應化工企業的需求。
4.化工專業教學內容與生產需求有差距
從歷屆化工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來看,他們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知識在校學習內容的一部分,而且可能是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是參加工作后新培訓的。所以有些畢業生會說“在學校學的東西是沒用的”,其實也就是教學內容不完全符合化工企業生產的需求
5.化工專業教師缺乏實際生產經驗
中職學校化工專業教師大多數是大學畢業就擔任教師一職至今的,沒有化工企業生產經驗,一方面不完全理解企業所需要的中職生應具備哪些條件;另一方面,教學上涉及到企業生產設備和流程以及物料的前、后處理等內容時,只能夠紙上談兵;再次,現在的化工企業大多數已經采用自動化設備及系統,化工專業教師對于這些可能見都沒見過的設備系統很難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是學生理解掌握。
1.加大化工專業宣傳力度,使人們能夠正確認識理解化工行業
學校應招生宣傳上引進化工專業教師,正確宣傳本專業,通過對專業(崗位)介紹→課程介紹→實訓室介紹→教師介紹→職業素養培訓講解等等,使學生及其家長能夠正確認識化工行業及其發展前景。
2.在面授教學過程中加入關愛輔導,逐步建立學生的自信
一方面,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關心他們的生活、家庭成長背景、心理動態等等,能夠拆掉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墻”,通過良好的溝通建立師生之間的互信。事實表明老師越愿意分享,越可以正面影響學生;老師越愿意聆聽,越能明白學生。另一方面,可以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考核不同難易程度的試卷,使學生能夠在這個以分數論英雄的傳統思想影響下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并刺激他們能更積極地學習。再次,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能以此為依托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夸獎或獎勵,逐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3.加大專業實訓設備儀器的引進
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技術性人才,而技術性人才需要極強的動手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恰恰是依靠學生在實訓室的大量實訓。如果實訓設備缺乏及落后,則會影響到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所以,應該加大實訓設備儀器的引進,尤其是普遍運用在化工企業中的流體輸送機械、塔設備、攪拌反應釜、列管式換熱器等。
4.拓展校企聯合
學校與企業聯合,根據企業要求設置教學內容,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中專生,據調查了解,確實有些中職學校嘗試過校企聯合,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校企聯合無固定模式及企業人才需求量限制等,校企聯合需要不斷地開拓發展。在校企聯合的過程當中需要:以學生學習利益為中心;以課程內容為依歸;以企業及社會效益為價值;以學校行政管理有效控制為原則。切實企業生產需求為企業培養符合合格的技術人才。并且最好能帶他們去企業參觀,使學生更夠盡早的樹立工作意識。
5.提高專業課程及教學內容設置的合理性
專業要與市場接軌,專業課程及教學內容的設置一方面要考慮化工專業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須考慮企業的要求。畢竟能夠順利在對口專業就業是學校老師及學生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如果想順利在對口專業就業,就必須是學生符合化工企業生產對技術人員的要求條件,尤其是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因此,專業課程和教學內容需要根據企業、專業和技術要求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6.加強化工專業教師的培訓及再教育工作
學校的電子機電和模具數控等專業教師基本上每年都有去高校或企業培訓實習的機會,接受新的思想理念,學習新的技術,參觀先進的設備儀器,開拓了視野,但是化工專業相對較少,對于一些化工業企業常用的儀器設備可能會有些老師見都沒有見過,這樣對教學是十分不利的。
7.開設專業興趣培養班并由專業老師輔導
學校可以化工專業興趣培養班,在課余時間由專業老師對學生進行輔導,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做些趣味小實驗或者做些洗衣粉、固體酒精、肥皂等精細實驗,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和自信心的提高。
8.教學模式的改進
改變傳統的老師在講臺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學習,覺得學習枯燥無味,難以真正理解掌握。可以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進,根據學生的特征及學習需要等采用互動式教學,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率。并且不斷地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完善。
中等職業學校化工專業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加大化工專業的宣傳力度和資金投入;其次,需要正確引導,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動手能力;再次,化工專業教師應該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另外,不斷拓展校企聯合模式,為企業定向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相信:在惠州石化工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這個良好外部的大環境和領導及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中職學校的化工專業一定會發展壯大起來!
[1] 王振中,張利鋒.化工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 姜淑敏.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3] 高仕榮.工業分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
[4] 劉世純,戴文鳳,張德勝.分析化驗工[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Secondary Professional Schools——Case Study of Secondary Professional Schools in Huizhou, Guangdong Province
LIU Su-huan
Huizhou in Guangdong province plans to be famous in sinopec and digital industry, and therefore it has a large demand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alents.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econdary professional schools in Huizhou has grown into over 30 state-level, provincial key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But there are only four chemical engineering schools, and the numbe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s is low, which can’t meet the needs of Huizhou petrochemical distric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 and seeks f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oping to cultivate more secondary professional talents tailored to the need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secondary professional schools; countermeasures
G71
A
1008-7427(2012)02-0043-02
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