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瑜
(浙江水利水電??茖W校,浙江 杭州 310018)
對當前高職高專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現狀的思考及建議
張妍瑜
(浙江水利水電??茖W校,浙江 杭州 310018)
我國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與密切,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一種廣泛而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高校外語教學應當迎合這一人才培養需求。我國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不理想,在涉外交際中存在諸多障礙,文章對目前跨文化交際教學現狀進行了反思,指出存在其中的問題,并對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和引導提出了建議。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反思與建議
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規定,高職高專學生應具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的能力”。根據《基本要求》,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在全球化環境下,我國的國際交流合作日益頻繁,外貿、旅游、文化交流等涉外交際已然成為一種廣泛而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然而,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雖然多年學習英語,但在涉外交際中仍然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無法達到《基本要求》中“將語言基礎能力與實際涉外交際能力”有機結合的培養目標,也無法滿足21世紀發展對高職高專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擬對當前我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現狀提出反思與建議,以求更好地改善跨文化教學及加強學生外語綜合能力的培養。
雖然如今跨文化交際方面的課程并不鮮見,但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培養,而以語言為載體的文化層面能力的培養,卻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改善。
這其中,一個主要的客觀原因,是受公共英語教學課時的限制。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在當前的公共英語教學計劃中,每學期平均課時為62左右,其中聽力教學必須不少于總課時的1/4,再加上其余課文內容的教學以及為等級考試等所安排的相應輔導,跨文化方面的教學時間少之又少。
此外,外教教學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并不多見。長期以來,英語專業教學中,往往會有相當比重的外教課程,但在公共英語中,卻并不多,而且往往以口語教學為主,占總課時的比重也非常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疲態。
至于選修課方面,筆者曾對本校參加過跨文化交際相關課程的學生進行調查采訪,在對其學習目的、學習效果、教學期望等方面進行統計后,發現結果并不樂觀。
2.1 跨文化交際意識偏低,學習態度消極
調查中發現,學生普遍缺乏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真正認識,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對教學效果的干擾。
超過7成的同學在調查中認為,跨文化交際方面的教學并不重要。究其原因,學生認為畢業后用到英語的機會并不多,而涉外方面的交往更是不太可能,因此,這些學生往往采取消極的學習態度,認為跨文化教學對其英語水平的提高幫助不大。甚至有相當多的學生承認,選修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拿到學校要求的學分。
2.2 基礎薄弱,心理障礙,無法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
絕大多數高職高專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由于應試教育的沉疴,基礎較差,跨文化意識不足,跨文化交際能力非常薄弱。舉個典型的例子,每次在第一節課和學生打招呼時,學生們總是用“Good morning,Teacher (Zhang)!”來打招呼。事實上,在英語文化中,teacher基本上是不能作稱呼用語的。
另一典型例子是對“How are you?”的回答。絕大多數學生會下意識地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基本上不會有人回以更地道的表達:“I’m good.”
同時,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在涉外交際中存在交際障礙,究其原因,很多人坦承“不自信”。這當中,有很大原因是源于“陌生人心理”。
“陌生人”最初用于指同一文化成員與所屬文化的離異感,后來也用于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的陌生感。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彼此間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興趣等多方面因素的差異,往往很容易產生緊張不安、猜疑戒備等心理上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學生因為缺乏跟外國人交流的機會,因此往往會有一定的交流障礙,加上不少學生對自己語言能力的不自信,交際的有效性便受到很大的影響。
多年來,我國的高校英語教學主要強調向學生教授語法知識和相關語言技能,但對如何引導學生吸收相關文化和跨文化交際知識以及拓寬知識面等方面,卻沒有做到足夠的重視。比如說,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可能對于圣誕節耳熟能詳,但對于《圣經》這一西方文化的思想基石卻知之甚少。這種深層次文化輸入的缺失,使學生無法在課堂中獲取足夠的文化知識。
可以想象,如果一個人不具備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不了解該民族的傳統和文化,在交際時就很難說出恰當、得體的話語,在跨文化交際中遭遇失誤和障礙。
此外,部分教師對于相關文化和課外知識的輸入也相對貧乏、層次較淺。公共英語教師普遍超負荷工作,很難有固定的時間進行個人的進修;另外由于經費問題,教師出國進修和培訓機會較少,也很難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養。
同時,英語教學中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一來隨著近年來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英語教學班級普遍人數偏多,不利于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二來因為怕麻煩或不愿意學習新知識和技能,即使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立體化多媒體教材,很多的教師仍然選擇停留在課本+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上。教師以講解課文、詞匯和語法知識為主,難以將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最后,還有更讓人忽略的一點,那就是外語教學中對于本土文化的導入和滲透不夠。
目前,英語教學中多以介紹西方社會的各種文化背景知識為主,而對于中國文化的了解及如何用目的語表達介紹的重視程度卻還遠遠不夠,教師對于中國文化在教學和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時,可能知曉對方的情人節、圣誕節如何度過,卻無法向對方簡單地介紹我國傳統的“七夕”和中秋。中國本土文化的缺失使學生在與西方人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表達和介紹力不從心,達不到交際和文化傳播的雙向目的。
4.1 以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水平
要在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要充分重視教師的作用。只有教師具備了較強的文化素養,才能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教學。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提升自己,以應對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挑戰。如廣泛閱讀外文報紙雜志,多讀希臘神話、莎士比亞的著作以及《圣經》等來了解英語文化淵源、風土人情、社會歷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同時,充分利用學校的學術資源,開展文化講座、理論研討、學術交流等活動,使自己能夠更深層次地了解外國文化,更好地開展跨文化交際教學。
此外,對于中國本土文化的了解及如何用目的語來表達,也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只有通過兩種文化的雙向輸入,才能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實現雙向交流,減少交際的障礙。因此,教師在進修目的語文化的同時,也應對本國文化有相當程度的熟悉與了解,必要時,也應予以進修。
4.2 通過文化教學的導入和滲透,改進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方式
受課堂教學內容所限,公共英語教師一般需要完成一定的書本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抓住機會,結合課文內容,及時向學生進行跨文化教學。同時,教師也應因地制宜將中國文化滲透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兩種不同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差異來提高教學效果。一方面,便于引起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親切感,同時也易于讓學生在兩種文化的對比中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別。如在教材中涉及到西方節日時,可向學生介紹相關的習俗做法,并與中國傳統的節日進行比較,比較二者產生的淵源、演變過程以及不同的作用等,讓學生有較為深刻的感性認識。
上聽力課時,也應積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活潑自然、充滿生趣的文化視頻資料,充分營造跨文化交際氛圍,讓學生有更為直觀的文化體驗和認知,提高學生對跨文化教學的興趣。
另外,文化表達方式和禮儀也需要強調。比如英語文化中對于建議往往以間接或者委婉的方式提出,避免強加于人,以表示禮貌。因此,提建議的方式常表現為:“Why not do…?” “What about…?” “Shall we…?” “Would you like to do…?”
而中國文化中,尤其是熟人、朋友之間,人們更傾向于直接表達:“千萬不要做……”,“這事應該這么做……”等等。如果學生知道這一現象,在對話中可能就會避免出現使用“You should eat more.”這樣生硬表達的句子,而會用更加禮貌的說法“Would you like to eat more?”。
這些跨文化知識的傳授,會促進學生進行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際,避免出現尷尬和交際失敗的情況。
4.3 通過課外實踐活動,營造跨文化交際的良好氛圍。
此外,教師還應利用課外時間進一步拓展學生跨文化學習的空間,努力為學生營造跨文化交際的氛圍。比如說,可以在課后向學生推薦跟課文內容相關的文化閱讀,鑒于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水平,應盡量選擇篇幅較為簡短、時效性較強的、地道的閱讀材料,使學生了解相關的政治、經濟、歷史、習俗等情況,進行跨文化輸入。
另外,還可以開展有關文化背景知識的專題講座或討論,如關于希臘神話的專題講座,系統介紹希臘神統以及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化的深層影響,同時將其與中國上古神話進行比較、討論,培養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興趣,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勢必會造成學生英語學習的障礙,在實踐中,它也成為制約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提高的瓶頸。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正確認識文化導入的重要性,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進以及教學方式的改善,促使學生熟知英語文化,提高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
[1] 杜學增.中英文化習俗比較[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 高永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和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1).
[3] 高小姣,李曉琳.高職高專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及教育引導[J].教育與職業,2010,(26).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劉利平.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7,(14).
[7] 羅承芳.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04,(11).
[8] 張鶯.對高職高專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現狀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0,(20).
A Countermeasures Reflection on Current Cross-cultural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Yan-yu
With a more frequent and clos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widespread social phenomenon in Chinese society and task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th a new language skill training.However, most of ou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some communicative problems and therefore are not good a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skills.This article aims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with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n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reflection
G71
A
1008-7427(2012)04-0022-02
2012-02-19
作者系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講師。